新疆师范大学产学研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9-18 01:09张艳
求知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新疆师范大学产学研对策研究

张艳

摘 要:产学研合作是指高等学校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通过多方合作交流,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目标。产学研合作发展对于积极开展应用科学研究,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不断提高科研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新疆师范大学产学研合作为实例,总结了该校产学研合作实践的成功经验,分析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推进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师范大学;产学研;合作分析 ;对策研究

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型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的知识人才资源和企业科研院所的资本设备资源,把学习书本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操作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实现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的融合的目标,使产学研各方共同受益,并且推动经济发展。近年来新疆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积极创建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之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我校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

这几年来,我校19个学院中的10个学院(除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音乐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与校外科研机构、高校、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以及合作企业等相关单位,以联合办学、学术交流、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咨询服务等为目的,共签署了46份协议。其中,文科学院19项,理科学院24项,部门3项。我校各学院与校外有关单位合作情况概括如下:

1.合作类型以高校合作为主

我校各学院与校外相关单位签署的46项协议(其中3荐是与社会团体签订的框架性协议,没有实际合作效益,故不体现)中,与高校签署的协议有16项,占合作总数的34.8%,主要开展科研合作。科研机构签署的协议有10项,占合作总数的21.7%。与政府部门签署的协议有9项,占合作总数的19.6%,主要是提供咨询服务为内容。企业签署的协议有8项,占合作总数的17.4%,主要是以学生实习实践活动为主要合作内容。

2.合作目的以综合合作为主

我校各学院与校外相关单位签署的46项协议中,以综合合作为目的的有13项,占合作总数的28.3%;以科研合作为目的的协议有16项,占合作总数的34.8%;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协议有4项,占合作总数的8.7%;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条件为目的的协议有10项,占合作总数的21.7%;以为政府和事业部门提供咨询服务为目的的协议有2项,占合作总数的4.3%。

3.学院之间差距很大

从学院结构来讲,各学院签署协议情况差距很大。最多的是生命科学学院,签署了10项协议,占全校合作总数的21.7%。其次是教育科学学院,签署了9项协议,占全校合作总数的19.6%。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签署了7项协议,占15.2%;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6项,占13%;美术学院4项,占8.7%;法经学院、语言学院2项,占4.3%;体育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历史与民族学学院各签署了1项协议,分别占2.2%。

二、我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学研合作人才缺乏

具体表现为缺乏能够致力于中亚研究的“专才”,尤其是急需通晓中亚国家语言并能够进行专业翻译的研究辅助型人才;缺乏中亚研究的基础文本;缺乏对中亚研究的最新研究咨询的汲取与把握。中亚研究方面的高端人才加入研究团队的待遇与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有些专业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授老化现象突出,在产学研合作中缺乏旗帜性的年轻专家。人才缺乏成为开展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的突出障碍。

2.资金尚有不足,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产学研合作缺乏资金支持,学校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对外单位尚没有形成特色优势和比较优势,与其进行深度合作的吸引力不足。產学研发展固然有其积极的整体效益和发展效益,但是每一个教师的现实利益并不明显。在目前体制下,教师的职称评定、收入高低、利益多寡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坐下来”出成果。比如,一些教师因参与政府决策和主持某些项目产生、调研报告等,出于保密需要或未能得到相关领导批示等原因,未必能在校内绩效及奖励评价机制中获得充分认可,因而造成产学研的外动力不足。

3.合作领域、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服务社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校目前与企业、高校(所)、政府合作集中在人才培养、学生实习等方面,合作面相对较窄,合作空间有限,今后我们要发挥优势,灵活多变地参与到产学研中,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积极挖掘产学研合作资源,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教师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与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效益和实际需求的能力不强,学术的资政性、实用性和效益性有待提高。在目前的交流合作和研究中,在目标宗旨、研究方向凝练、团队组建等方面,学术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对实际问题尤其是能够有利于政府决策的问题关注不够,成果资政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潜质不足。

4.产学研相关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门规章有待健全。目前对于产学研工作管理办法,相关规章制度、岗位的具体职责,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等正在进一步完善当中。工作人员工作标准、效能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考勤制度、办文办事限时制度等也在不断健全。

5.产学研工作相关信息交流不畅

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学校与社会各界之间对于产学研合作的相关信息交流不畅,缺乏有效的沟通。

三、加强实施产学研合作的几点对策建议

1.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外语水平,为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提供坚实的师资队伍保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搭建对接国际、国内高校一流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学习平台和交流平台,打造一支蓬勃发展的管理队伍;瞄准国际、国内一流高校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服务队伍职业化建设和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服务能力的高素质公共服务队伍。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充分发挥一流专家和学者的引领作用。创新留学生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加强留学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与留学生教育相适应的结构合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效益

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性投入,主动吸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经费支持,增强学校创收能力,形成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完善经费预算管理和绩效审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确保规范、安全和高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加大与国(境)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和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打造一支具有学术研究潜力和外语背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强国际汉语教育平台建设,为国际汉语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保障。积极开展中亚问题研究,全面提升国际汉语教育的层次与质量,为国家战略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促进合作与交流

(1)努力创新“校政合作”。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在关系地区经济建设和地区行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中,力争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提高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工作推动,以市场为导向,政府、高校密切合作,形成创新资源有序流动、运行机制更为完善、合作内容更为丰富、合作形式更为规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入发展。积极探索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构建发展新模式,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产学研多赢的格局。

(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鼓励、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博士后进站、学术交流、科技特派员等多种形式,赴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一线进修,加入企业技术团队、参与技术升级改造、工艺革新等实际生产过程。主动走出去校门,积极联系地方龙头企业,进行洽谈合作。

(3)深入开展“校校(所)合作”。鼓励支持各学科组织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加大邀请国际、国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力度,促进学术交流。密切联系对口援疆高校,联合培养一定数量的本科生,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具有特色的国际化教育教学体系,设置专门课程,加强与国(境)外高校、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办学,积极推进联合培养、交换生等项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尝试与国内外大学或学者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努力实现科研人员合作研究常态化,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或联合申请国内、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加快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创新产学研合作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学校、学院两级会议联系制度,建立学校、学院、专家三级信息、项目联动管理制度。 协调科研处、计财处等相关部门创新资金管理机制,在遵守国家财物相关制度的前提下,优化资金管理、审批、核销手续。深化分配制度,对在实施产学研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我校教师从事应用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产出更多标志性应用研究成果。建立健全的实施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打通与政府有关部门、企業、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特别是对口支援高校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5.加强信息宣传

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完善网站建设等多种形式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对外交流和合作的信息。密切联系宣传部、科研处、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图书馆以及各学院,共同搭建产学研合作信息服务平台,编制系列宣传材料,采取多种形式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对外交流和合作的信息,充分利用高科技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促进我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借助各种大型活动平台和新闻媒体,多渠道向社会各界和周边国家进行正面宣传。

四、小结

高校积极加强与政府、企业、其他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的交流和合作,对于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转移和市场推广具有重要作用。地方高校要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研究资源优势,不断扩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交流和合作的新渠道,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推进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巩固和扩大校政、校企、校校合作项目,积极拓展项目领域,才能形成协同创新的有机整体,促进资源共享,促进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校创新能力的能显著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静珍,万玉刚,高 静.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权变模式[J].经济师, 2005(03):61—62.

[2]佟晶石.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认识[J].财经问题研究,2002(11):20—22.

[3]张秀梅.中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教育发展研究,1999(01).

[4]安宇宏.知识经济时代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展望[J].东北大学学报,2004,6(02).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新疆师范大学产学研对策研究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新疆师范大学普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喻白杨作品
吕蓓佳作品
屈慧作品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