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
世人皆知,和珅是清朝第一号大贪官。人们甚至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当然,如果算上晚清,和珅是不是第一贪,还不好说。别人不讲,单一个盛宣怀,就比和珅有钱。一个既做大官,又做掌管国有企业官商的人,和珅怎么比?
和珅被逮,是命里注定的。从来做皇帝的,老子的宠臣,多半是儿子的仇敌。老子越是牛,宠臣越是受宠,这份敌意就越重。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然而,把孝道挂在嘴上的皇帝们,几乎个个对上一代的宠臣怀有不共戴天的恶感。只要老子一蹬腿,就迫不及待地一改为父之道,把父亲信任的人干掉。
嘉庆的老爹乾隆爷活得长,做皇帝以及太上皇的时间也长。和珅作为乾隆须臾不可离开的宠臣,也预见到自己以后的命运,想着如何八面玲珑,把后面的皇帝也打点好。况且,尽管雍正以后清朝就实行了秘密建储制度,但嘉庆的皇帝,是在老爹没有死,升格为太上皇的情况下做的。虽然大权不在,但王朝下一个接班的是谁,已经公开了。在这种情况下,和珅断然没有这个胆子,敢得罪嘉庆。为了讨好嘉庆,他甚至冒险提前把乾隆立储的消息透露给这个未来的主子。只是,同时伺候两个主子,实在难,只能先忽视小的。
所以,乾隆一死,和珅必定跌倒。但跌倒的和珅,真正的罪名,其实不是贪腐,而是逾制和僭越。当今皇帝就是要通过这个罪名,来突出这名父皇宠臣对父皇的不敬,从而伸张他惩罚奸臣的正当性。
当然,如果和珅真的逾制和僭越,在当时看来,罪过要大于贪腐。好些人以为,帝制时代的御史,就是惩治贪腐的。其实不然,御史的首要使命,是矫正人们的非礼行为,进而遏制逾制和僭越,將不臣之心泯灭在萌芽里。
所以,我们看到,和珅的某些过失,比如紫禁城骑马,大内里面乘轿之类的事,都成了重大问题。乾隆重病之时,和珅跟人说话,谈笑自若,也成了大逆不道。还有一条,就是和珅将一个出宫的宫女纳为妾,似乎也很不像话。查抄和珅的家,抄出来一座楠木的房子,里面有多宝阁及隔段样式,都是模仿宁寿宫的,也成了逾制的大问题。甚至,抄家抄出来的金银珠宝,不是追究其赃物的来源,而是强调它们比宫里的还要多。
其实,这些事在乾隆朝里都不是事。紫禁城骑马乘轿,是乾隆特许的。至于谈笑自若,这哪里有证据,人家这样指控,你又能怎么样?楠木的房子,无非就是一个大家具,那年头家具模仿宫里是时髦。
不过,和珅的态度很好,也很配合。清朝所有的诏狱,案犯的态度没有不好的。只要审案的人问到的,基本上都承认,即使有个别事项实在离谱,也就是轻轻辩解几句,然后还要诚恳地说道,总之,是臣或者奴才糊涂、该死。当了阶下囚的人都明白,到了这个份上,自己的脑袋肯定是保不住了。
问案的,代表的是皇帝,面对皇帝,态度很重要。自家认罪态度好,兴许还能保住家眷,如果一味实事求是,弄得不好,全家,甚至家族的人都会跟着遭殃。不过,一般来说,涉及贪腐的案子,凡是牵连到的人,大抵会被追究,赃银能多追一点是一点,但唯独和珅的案子不是这样。
和珅宣称,给他送钱的人多到不可记忆,好些都是大人物。不听不知道,连福康安这样传说是乾隆私生子的重臣,也要拍和珅的马屁,给他送大块的宝石。一个铁帽子王爷,在袭爵问题上有小麻烦,居然得送他大宅子。不过,行贿的人,无论大小,最后都没有追究。显然,嘉庆并没有把揪出和珅,看成是反贪腐斗争的一场胜利。他的本意,就是为了扳倒和珅,而且师出有名地扳倒他,扳倒,也就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