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霞
(福建省惠安县溪南实验小学,福建 惠安 362100)
儿童生命的轻舞慢扬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张琼霞
(福建省惠安县溪南实验小学,福建 惠安 36210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得以进行,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程意识,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课程开发;有效指导;自主学习;丰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其以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展现在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中。当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铺开之际,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最活跃、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领域正以其日益凸显的育人价值备受人们的关注。它的出现,让教育充满生命与活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得以进行、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程意识,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选题问题。一个富有创意的选题凝聚着师生的体验和智慧,传达着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恰当选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课题贴近学生实际,使研究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教师作为指导者可以运用问卷、社会调查、创设情境、捕捉时机等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使之转变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活动主题。只有这样,活动才具有生命和活力,学生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
(一)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开发课程内容
1.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30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还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来源于他们身边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而不是远离他们生活的一些消息或事件。克服传统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剥离的局限,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我让学生走出班级,回归自然,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2.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确立的活动主题最好是那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这样的主题更具有探究价值,更容易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二)以社会资源为切入点,开发课程内容
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调查,培养了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也增强了学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
1.从地方特色工艺和民俗风情中发掘主题。例如,惠安石雕历史悠久,闻名中外;勤劳勇敢的惠安女能顶半边天的精神;传统美丽的惠女服饰;惠安古老的丧葬、婚嫁等风俗,通过对它们的探究我们可以从中追寻历史的足迹,弘扬地方文化的精髓。
2.从历史和自然环境中发掘主题。我校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我县历史文化开展全面而深刻的探究活动。如,家乡的古厝雕龙画凤;崇武的古城临海而建,威镇四方;古老的净峰寺里旺盛的香火,郑板桥的真迹,弘一法师的禅理,美丽的传说,在这余荫寺院中,随手即可拾得载有厚重的文化;平山寺、一片瓦寺、西沙湾、灵山仙境、笔架山……我们可以从这些浓烈的历史气息和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中,挖掘生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拓展学科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又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科目并行设置的综合性课程,它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教师们要引导学生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例如,围绕某一主题,对课本进行探究阅读:阅读一至六年级有关课文,摘抄和分析有关描写家乡的文字,分析其描写内容、方法、作用,并将其进行比较,求同存异,归纳综合,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再根据这样的思路描写家乡的自然风景或历史建筑,这样可以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因此,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从中提取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发挥其中的生活意义,可以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缩小实践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新课程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呈现的教学形态,有一种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师主要是起到指导和组织儿童活动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才能有效呢?根据教学实际,我认为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活动的目标、内容、结构、形式等都要做细致的考虑,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有效指导是前提
实践活动的内容体系、目标、课程形态及评价准则都决定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活动的协助者和指导者,即通过指导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使学生获得创造性的发展。在活动中,如果活动目标不切实际,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仅仅是在追求活动的形式,那么,即使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体验到什么,感悟到什么,我们都不得而知。因此,实践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明确、具体、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课程,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重要形式,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教师只是学生活动过程的协助者。在学习中,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适当的指导。如,我在“保护环境,爱我家园”这次活动中,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全县有名的臭水河,在接近河还不到一里的地方,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来到河边,一条黑水河由南而去,再观察河两岸的植被的成活、生长状态……旋即,许多有价值的治污设想在学生脑中油然而生。由此可以看出目标明确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出击获取大量信息,获得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而后,我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在多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解读、筛选、整理、辩驳、释疑,从而使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提升。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点或协调。因此,教师合理实施与有效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活动,有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二)学生自主探究是关键
1.增强趣味性,引发自主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教师的老套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不仅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使学生养成“用别人的肺呼吸”的坏习惯。这不仅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对他们今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相当的不利。综合实践活动能突破时间、空间,使教学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形式。教师应想方设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性学习。在教学《蜗牛》时,我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和了解小蜗牛的活动。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认真寻找,主动交流,用心思考,分析判断,全面记录汇报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已见,收获丰硕。我认为,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营造学习的趣味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
2.重视过程评价,引发自主探究。教师要注重营造民主、安全的活动氛围。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鼓励,由此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一方面,在活动主题的选择、内容的确定、研究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的表达上,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支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假设,细心求证,敢于怀疑已有的结论,挑战权威。在评价赏识中,既要考虑到个体,又要考虑到群体;既要顾及情感态度,又要估计能力成果。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他们的自信转化为行动,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循环。另一方面,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结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在评价工作中,我们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原则,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构建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首先,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针对学生情感、态度、兴趣等内隐性因素,设制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实践活动的自我评价表,强化评价的感性认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让学生记下在活动中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例如,在《我是小创作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学生在进行了实践后,各自对于自己的创造都有了一些新的构思:“如果我在制定时,能够考虑到‘某某方面’就好了”。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自评应予以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改进创造,这样会使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讨论、修改自己的创作方案,因为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了承认,它们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后面的活动中。其次,采用量化参照标准进行评价。从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出发,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素,我们设计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表来规范和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表的项目有四块,即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每块评价项目都设置了评价要点、评价标准和观察记录。如,活动效果这块的评价要点是学生自主性、学生能动性、学生创造性。学生自主评价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的思考、设计操作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动性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主动活动面与主动活动量如何;学生创造性的评价标准有三:(1)思路设计是否新颖,(2)方式方法是否多样,(3)是否有一定的活动效果。同时我们还在每项内容后面附有观察到的典型案例记录,以完善评价的向导、激励功能。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我们常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及家长都主动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大舞台,为沉闷的教改带来了活力,让老师们走进新鲜丰富的教育时空,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快乐。孩子们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体验、感悟,获得经验,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G622.41
A
1674-9324(2014)36-02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