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守宝,张 凯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就业焦虑是个体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改变[1]。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择业期间的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毕业生承受较大就业心理压力。特别是高等院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人猛增到2013年的700万人,加上2012年尚未就业的部分的大学毕业生,所以2013年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1000万左右。就业焦虑已成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和影响其顺利就业的心理问题,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已开始针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心理问题做了一系列研究[2][3],但相关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考察当前大学生面对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时的焦虑心理状况,以便为毕业生的心理调适以及有针对性开展就业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1.对象。采用分层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3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为92%,剔除无效问卷16份,共有有效问卷584份,其中男生304名,女生28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4名,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80名,41.3%的调查对象来自“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其余58.7%来自一般普通高校。调查的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理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
2.研究工具。采用张小琴编制的《大学生就业焦虑问卷》[4],问卷共包括30道题目,分为就业恐惧、就业不安、工作焦虑和面试焦虑四个维度。问卷各因素间的相关在0.395-0.696之间,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在0.703-0.902之间,说明本问卷的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能反映问卷所要测量的内容。项目与总分相关系数的平均值是0.548,说明本问卷的同质性程度较好。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的测量,在本次调查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2。
3.研究程序。在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发放问卷,所得数据资料统一录入到SPSS16.0软件包,使用基本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以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在性别上各因素女生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其中在就业不安和面试焦虑两个维度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表1 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焦虑得分的差异比较(M±SD)
以专业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文科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但是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焦虑得分的差异比较(M±SD)
以生源地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在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表3 不同生源地毕业生就业焦虑得分的差异比较(M±SD)
以学校类型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4所示,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焦虑各维度的得分均略高于重点大学毕业生,但差异不显著。而在面试焦虑维度中普通高校毕业生得分显著高于重点大学毕业生。
表4 不同学校类型毕业生就业焦虑得分的差异比较(M±SD)
以家庭经济状况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5所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焦虑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表5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毕业生就业焦虑得分的差异比较(M±SD)
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在性别上各因素女生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其中在就业恐惧和面试焦虑两个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在现在激烈就业竞争中,女大学生在职场中处于弱势地位,跟男女性生理上的差异和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客观上处于不利地位;二是用人单位因女性的性别角色的特殊性怀疑女大学生不能胜任某些重要工作;三是由于女大学生毕业后从恋爱、结婚到生子,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工作,有些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四是与女大学生自身的性别角色观念有关,部分女大学生对自己能力评价过低,自信心不足,而失去了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导致抑郁、焦虑情绪的出现,甚至有些极为严重。
根据专业分类,分为文科和理工科两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文科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但是差异不显著。分析其原因有以下方面。首先是社会对文科毕业生总体需求不足。有些适应文科生工作的岗位技术要求较低,使得一些理科生有机会“侵占”本属于文科生的部分领地。而适应理科生工作的岗位相对要求技术含量较高,文科生就几乎没有机会进入。其次,部分文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重智育轻德育”倾向比较严重;另外,虽然各高校都成立了自己的就业指导中心,但针对文科生的就业指导体系还是不够完善。第三、文理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就业观念不同也导致了文科学生的就业难。
根据户籍分类,可以分为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由结果可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在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工作焦虑和面试焦虑两个维度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农村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现有体制、机制、社会和家庭环境及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求职场上成为弱势群体,在面试环节被淘汰的几率很大。在就业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使他们容易出现焦虑和其他消极的状态。
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扩招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而其中普通院校本科生的就业,更是难中之难。上被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强势挤压,下受大批专科院校毕业生猛烈冲击,成为高校就业中的“夹心层”。普通本科院校的软硬件条件有限,影响力不及重点院校,并且生源的素质不及重点院校的学生。学校以往的就业率可能也不及重点院校,普通本科的学生自身对自身的就业产生量畏惧,心里头没底,找不到自信,不敢与重点院校的学生进行竞争,自然会增加他们的就业焦虑程度。所以说普通院校的毕业生的焦虑水平要比重点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要高。
大学生由于家庭的贫困,造成很多学生的自卑、自闭。外化的表现就是性格内向,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容易走极端。在就业过程中,一方面,贫困生摆脱贫困的期望值很高,更渴望越早找到工作越好;另一方面,贫困生由于受到自身经历、性格、人际交往、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影响,他们遭遇来自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使他们的“就业焦虑”表现得尤为明显。
政府加强调控,完善服务体系。对于大学生择业期间焦虑心理,社会各方面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积极的引导。建议政府完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毕业环境和更多的择业机会。彻底清除不合时宜的体制观念和思想方法,提高职业技能,扩大就业范围,并尽快完善毕业生择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实施农村和社区招聘高校毕业生计划,推出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推出农村和社区岗位;扶持大学生创办企业,加大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贷款力度;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等。
建议社会建立专门的机构,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大学生要加大扶持力度,在就业指导中就性别等方面进行分类指导,来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深化学校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学校要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建设具有专业水平和实际指导经验的就业指导与心理咨询队伍,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改革教学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出更行之有效的培养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成才意识,引导大学正确处理好自我实现与服从国家需要的关系,使之具备良好的择业道德和潜在的团队意识、爱岗、敬业与奉献的责任,尽快融入社会总体发展需求的轨道。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切实落实国家关于大学生与就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拓宽和延伸就业指导的内容,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引导。特别还要加强对女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技能、技巧等全方位指导,并把就业指导提前至大学的第一年,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相关知识的传授。
此外,高校除开展日常就业指导工作外,还应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和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冷静、客观认清金融危机下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抓住机会,树立信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实现升学要求,延缓就业压力。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要及时更新就业观念。大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只要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就应抓住机会及时就业,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要树立不怕困难敢于吃苦的观念,要敢于独立闯荡社会。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尽快适应角色转变。认清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和对未来的过分担忧容易产生就业焦虑心理。为此,学生本人需要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排除消极情感对正常思维和决策的干扰,增强就业主动性。第三,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寻求多种就业渠道。大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和自己的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进行交往,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信息和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另外大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创业是机会条件的结合,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和开阔的眼界,是创业的一大优点,国家和地方的政策都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既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也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
[1]张玉柱,姚德雯.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跨地区验证和比较[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9(2):120-124.
[2]孙卓.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焦虑及其成因的调查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3):129-131.
[3]史宝玉,刘景军.高校应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策略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62-164.
[4]张小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