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素材多维解读

2014-09-18 10:19陈新国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29期
关键词:跑官盲人孩子

陈新国

莫让盲人高考成“盲区”

李金生是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一位盲人,具有高中学历。为了能够顺利报名参加2014年普通高考,高考前夕,他分别与河南省、驻马店市以及确山县三级招生办进行多次交涉,但一直遭到拒绝。

确山县教育局依据河南省招生办发布的《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职教师资、盲聋哑残疾生、高等职业院校提前单独招生工作的通知》称其不能报名。李金生指出,该文件中明确提出“(盲聋哑残疾生)如要兼报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届时还须参加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的报名。”后又称准许盲人报名普通高考,需要上级领导批准。随后,李金生致电河南省招生办和驻马店市招生办寻求解决办法。河南省招生办则称这一问题已经向领导作出汇报,要他等待回复安排。而驻马店市招生办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河南省没有盲文试卷,“不让你报名也是对你负责任”。

李金生的遭遇并非个案,盲人参加普通高考难由来已久。今年6月,由于视障而无缘高考的8位盲人,分别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和要求,以确保能够提供盲文试卷和电子试卷。

多维解读

1.保障法律赋予盲人的权利。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当地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说辞,显然只是一块经不起推敲的“遮羞布”。另外,教育部刚刚披露的高考改革方案信息,强调促进教育公平,有关部门更不应当以没有盲文试卷为理由拒绝盲人参加普通高考。

2.折射盲人高教扩容诉求。盲人难以参加高考,除了部分地区教育部门的轻视之外,盲人的高等教育容量偏小,也使得一部分盲人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此外,我国的一些大学针对盲人开设的专业基本就是针灸按摩和音乐,非常单一。由此可见,没有盲文试卷是表,盲人高教资源稀缺才是主因。盲人高等教育亟待“扩容”,以保障更多盲人享受到高等教育权利。

适用话题

公平、权利、关爱、梦想、歧视、人性化、特殊教育、无障碍环境

小贩配教授背后的“爱情童话”

在湖南湘潭大学,有一对特别不一样的夫妻:妻子是学校的经济学副教授,丈夫却不是与之登对的学术名流——他在最靠近妻子的地方摆了个小摊,专卖红豆饼。丈夫并非胸无大志,如此坚持,只是为了守护妻子的生命。

2001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完成成人本科学习后,李时华跨专业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李时华一鼓作气,考上了湘潭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2008年7月,李时华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拿到了湘潭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完成博士学业后,被湘潭大学聘为副教授。

李时华成功的背后,是刘卫东的苦涩。曾经,刘卫东也拥有一份在老家安化县供销社里的体面工作,但李时华读书,他全力支持。2008年8月,李时华把丈夫刘卫东和儿子接到了湘潭大学团聚。可是,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李时华便被诊断为鼻咽癌中晚期。

幸运的是,李时华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癌细胞并没有转移。半年后,李时华出院回家休养。2009年下半年,李时华重新走上了讲台。为了控制病情,李时华必须每天吃药,这些药物都很昂贵。李时华所在的湘潭大学商学院领导办公室需要找人打扫卫生,每月360元,这原本是给学生勤工俭学的岗位。自尊心强的刘卫东咬牙应了下来。接着,刘卫东又开始学习做红豆饼,摆了个小摊。

李时华、刘卫东夫妇的故事经报道后,有热心网友喊出了“支持李时华老师,就去买刘卫东的‘爱的红豆饼”,获得众多网友的响应,甚至有热心网友,表示要组团去湘潭大学买刘卫东的红豆饼。

多维解读

1.演绎纯美的恋情。在这个物质至上,以金钱论感情的时代,小贩配教授的爱情故事,可谓是一段难得一见的“爱情童话”。他们彼此珍惜着这份相识、相知、相守的缘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不离不弃地渡过人生中的每一个难关。

2.唤起久违的感动。在这样一个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外界诱惑也越来越多的时代,要维持一段爱情与婚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需要付出很多,如信任、宽容、理解、牺牲、责任等。而这些“关键词”,在刘卫东和李时华的身上,几乎都能找到。李时华、刘卫东夫妇的故事唤起了公众对善、对爱、对担当的久违的感动,且生动地诠释了正能量的内涵。

适用话题

幸福、信任、牺牲、担当、梦想、相信爱情、生死相依

读北大难道就为当省部级官员?

2014年3月4日下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消息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表示,部分家长“读北大不为8000元工资为当省部级官员”的言论令人痛心。这是不正确的教育观。教育承载不了人成长的全部,也不能导致即刻的成功。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还配发“人民微评”:蔡元培刚就任北大校长时告诫诸君,“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近百年的发展,官本位思想仍有市场,岂不愧对北大老校长?大学乃研究高深学问之地,求学于此当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如果汲汲于发财当官,岂非本末倒置?

多维解读

1.折射扭曲的教育观。“读北大不为8000元工资为当省部级官员”,反映的是不少人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是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的投射。它代表着一个社会近乎病态的价值观念,是社会教育的失败。

2.反映时代的功利性。名校的教育宗旨是培养德智兼备的人才,并不是培养高官。“读北大”话题透露的信息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浮躁和功利。

适用话题

理想、浮躁、目标、官本位、教育功利化、本末倒置、成才与成长

点赞广州“为环卫工开辟进城通道”

2014年3月10日,广州市公布人口调控和入户政策“1+3”文件。“1+3”文件包括《关于加强我市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的意见》以及《广州市户口迁入管理规定》《广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办法》《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办法》等文件。围绕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1+3”文件不仅放宽了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年龄门槛,也为一线人员开辟了入户的新通道,环卫工、公交司机等可选择直接落户。

很多城市为了招揽人才,都把“准予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户口迁入当地”,作为一种优惠条件,然而,这种吸引力对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普通劳动者,却往往只能是一种无法变成现实的镜花水月。即使在一些城市里制订了“积分入户”的制度,对这些普通劳动者来说也是无法实现的奢望,因为在积分里,学历往往都是分值很高的基本分。

广州市终于在新出台的《规定》里,激发出了这个新的亮点,照亮了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普通劳动者走进城市的道路:城市里不可或缺的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以不和其他人员一样“积分”,直接迁入广州居民户口。

多维解读

1.理念上的转变。广州出台这样的规定,其意义远不止是为环卫工人们开辟了一条进入城市的特殊通道,更是理念上的一种转变,是对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尊重,是从政策的落实上充分肯定了普通劳动者对城市的不可或缺性,更体现了一种新型的人才观念和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意识。

2.管理者的远见。对于城市来说,高层次人才不可缺少,“从事特殊艰苦行业的一线从业人员”同样不可缺少。环卫工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出现,再不加以重视,终有一天,环卫工没准就成了“紧缺人才”。这一意义上看,环卫工直接落户是种远见,不仅体现了城市善意,而且体现了城市智慧。

适用话题

远见、务实、善政、人文关怀、抢得先机、转变理念、尊重劳动

“邮寄脏衣成新业务”惹来议论

在2014年3月9日晚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网络访谈中,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良一爆料:由于快递业务的便捷,眼下,高校学生把积攒的脏衣服寄洗,再通过快递寄回来,成了邮政的一种新业务。

据《长江商报》2012年10月2日报道,汉口学院电信电气学院大一新生尹小寒(化名)将自己的脏衣服寄回家,希望父母帮助清洗,没有想到却吃了父母的“闭门羹”——衣服原封不动地放在地上,没有拆包。回到家中小尹只好自己洗衣服。小尹的父母说:“他上大学了,像洗衣服之类的生活小事就应该由他自己来完成。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惯着孩子,希望通过这件事能让孩子明白,父母不会帮他一辈子。”

多维解读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的脏衣都不洗,何以能洗去身体上的尘埃、心灵上的污垢?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人才。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把脏衣服都寄回家让家人洗的这部分大学生,能够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吗?大学生寄洗脏衣服成邮政新业务,既是大学生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2.独立性欠缺。针对不少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问题,不仅需要高校积极作为,还需要大学生自身及其父母等多方参与。自己能做的尽量不要麻烦他人,从心理上真正“成人”。父母要充分认识到锻炼孩子独立的重要意义。

适用话题

自理、溺爱、担当、独立生活、积极引导、生活能力

为小学生“跑官”怪状,谁之责?

不少刚刚把孩子送进校园的爸爸妈妈,恐怕都体会到这样一句话,人生何处不是赛场。新学期意味着比赛开始,站在起跑线上的是孩子,累得满头大汗的却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新学期父母的比赛中,就有一项,为孩子“跑官”——争取让孩子当上班级的小干部。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孩子在这个启蒙阶段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呢?作为老师和家长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怎样的烙印?

“买官”这个问题已经是当今校园的普遍现象,一些班主任在众多家长要求“给孩子官当”的压力下,违心地对班干部进行“扩编”,造成如今班干部泛滥。有钱有势的人家通过拉拢校长、贿赂老师“买官”,而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没钱、没关系,只能沦为“平民百姓”。这些家庭出身因素,直接决定了他们在班级的地位悬殊。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势必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

多维解读

1.莫让校园“买官风”玷污孩子心灵。家长“买官”,学校“卖官”。这些世俗观念定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会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形成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长此以往,必将使他们把当官当成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并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不择手段。

2.为孩子跑官是走错了方向的爱。家长跑官,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不劳而获的思想;当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遭遇挫折时,孩子会首先想到去依靠,去依赖。不良思想在孩子的思想中一旦根深蒂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3.为孩子跑官扭曲家长老师关系。家长和老师本应该通力协作,一个做好后勤保障,一个负责教书育人,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进步。然而,“跑官”让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渐趋微妙,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原本洁净的校园不该染上尘俗的习气,“跑官”风气盛行,需要反躬自省的不光是家长,还有学校和老师。

适用话题

溺爱、腐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健康成长、畸形教育、减少依赖性

猜你喜欢
跑官盲人孩子
随声附和的盲人
汤显祖婉拒朋友为自己“跑官”
盲人节
严禁苍蝇乱飞
多与少
盲人分衣服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