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茂:农村让我成长

2014-09-18 19:30霍庆涛
当代贵州 2014年7期
关键词:苗家全村生姜

霍庆涛

“从掌声里就知道了他的业绩。”2013年12月27日,在贵州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听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黔南州福泉市高坪镇王卡村支部书记胡一茂发言后,微笑着说。

这不是胡一茂第一次得到省委书记的表扬。2013年6月,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对于胡一茂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赵克志给予了充分肯定。

从大学生村官到年轻的村支部书记,胡一茂扎根在农村、成长在农村,把心留在了农村。

去了全镇最偏僻的村寨

2007年8月,刚刚大学毕业的胡一茂,作为一名西部志愿者从河北省唐山市来到高坪。在两年多的基层服务中,他的表现非常突出,2010年1月,他被转聘为高坪镇大学生村官。

起初,组织部门安排胡一茂到镇政府驻地高坪司村任职,他却主动申请到全镇最偏僻的王卡村去。

距离福泉城区60余公里的王卡村,山高谷深,非常闭塞,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铁柜子”。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383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总数的99.37%,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一直摆脱不了“贵州省一类贫困村”的帽子。

是什么原因让胡一茂选择了贫困的王卡村呢?他说:“这得从我身边的一个苗家汉子说起。”

王卡村老书记王元平是个性格直爽的苗家汉子,每次到镇里开会,他都会找到胡一茂聊天,说了很多关于王卡村的事情。他诚恳地说,自己文化不高,不会打字,也不会上网查阅资料,村里急需一个懂得现代科技知识的年轻人,希望胡一茂能够到王卡村去。

老书记的诚恳打动了胡一茂。从此,王卡村500多户苗族乡亲家里多了一位亲人般的大学生村官。

刚开始,胡一茂听不懂苗家话,要带着“翻译”才能与村民唠嗑。“对我有什么意见您尽管提,我虽然是一名大学生,但是,有很多东西我都不懂,我来就是向你们学习的。”胡一茂走家串户调研,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初来乍到,胡一茂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村民没把这个讲普通话的毛头小伙放在眼里,工作上虽然不为难,但也不是很配合。

上任不久,胡一茂就遇到一件头疼的事。村里准备修建通组公路,但劳动力不够,因为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

怎样才能动员留在村里的男性村民来修路?胡一茂请老书记带路引见,深入每个苗寨,登门拜访村里有威信的寨老,与寨老喝酒聊天,争取他们的支持。

在寨老们的支持下,村民们被调动起来,纷纷到工地上报到。

好不容易开工了,新问题又来了——有些人心不在焉地干活,发现没人注意就跑了。胡一茂只得跟上去,想把他们劝回来。

看见胡一茂追过来,这些人就往山上跑。他们琢磨着,这个外地来的白脸书生,一定跑不过、追不上。没想到,胡一茂穷追不舍,硬是撵上了他们。这帮想偷懒的村民只好回来继续干活。不过,从此以后再没人跑了,因为他们服了胡一茂的这股韧劲。

王卡村地处偏僻,进村的道路陡峭难行,修路所需的水泥经常是半夜三更才运到。这时村民已入睡了,但水泥必须卸下。胡一茂与村干部挨家挨户叫人起来卸水泥,有几户很不理解,嘟囔着说:“光叫我们抬,你们为啥不抬呢?”

胡一茂二话不说跳上车,加入卸水泥的队伍中。一包水泥有100斤左右,压得他腰都直不起来,可他还是咬着牙,硬着头皮扛着,一点不输给那些强壮的村民。见此情景,再也没人发牢骚说气话了。

“这个大学生村官不光和大家一起抬沙子、扛水泥,他还为我们苗家人做了很多事。”60岁的村民王天和说。

苗寨出了个“外籍当家人”

2010年11月,胡一茂被推选为王卡村村委会主任,成为全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外籍当家人”。

胡一茂明白,认可自己的主要是村里的年轻人,他们思想比较开放,渴望有人能带领他们大干一场。他告诫自己,必须加倍努力,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让人信服。

王卡村的生姜品质上乘。可是,长期以来,村民都是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导致品种老化,产量一直上不来。经过一番调查,胡一茂选定生姜产业作为助民增收的突破口。

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农业专家,引进种姜新技术,发动村民种植新品种生姜。然而,村民们并不愿意听他的。在他们看来,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不会错,这个毛头小伙靠不住。

胡一茂明白,只有让乡亲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新种法才能行得通。于是,他筹集了3万元,与老支书王元平一起从信用社贷款5万元,承包10多亩土地,搞起了生姜良种新法示范基地。

“垄宽一米二,间距五十公分,姜头要向上,记得要里外消毒……”两人在地里按新法操作起来了。

种姜大户王德训不服气地说:“我种了一辈子的姜,你们那种搞法怕是行不通!”

胡一茂说:“老王,你敢和我打赌吗?你用老品种、老种法,我用新办法种,看看秋天哪块地收成好。”

收姜季节到了,胡一茂示范基地每亩地收获5000多斤生姜,王德训的却只有2000多斤,而且新品种每斤价格高出五毛钱。这一比,王德训服了,村民们都服了。

胡一茂趁热打铁,注册成立了“福泉市王卡苗姜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此,王卡村有了自己的经济组织,胡一茂也成为大家尊敬的“当家人。”

2013年,全村基地及示范户种植共收生姜60万斤,户均增收3000多元。目前,全村发展生姜种植200亩。

“我们舍不得小胡书记”

“过去常年穿雨鞋,走路时满身是泥。现在每家每户都修了水泥路,很好走,蜡染裙子也干净了。”苗族村民兰有英说。近年来,王卡村100多户村民家的危房得到了改造,全村500多户村民中已有200多户盖起了漂亮的新房。所有通组公路修通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我深知一个人势单力薄,幸而有很多人在背后支持我。”谈到村里的改变,胡一茂说,功劳并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王卡村的村民、属于支持王卡村发展的人们。他还记得,发展生姜产业遇到资金困难时,镇领导给予种植户补贴化肥,市委组织部协调来了20万元帮扶资金,后来又给村里送了一车农用膜。

岁月如梭,转眼间,胡一茂在王卡村“当家”已有5年。村民王其说:“小胡书记这些年为王卡做了不少事情,我们很感激,希望他有个好前途,但又舍不得,王卡村离不开他。”

根据福泉市相关规定,工作业绩突出的胡一茂,2013年6月被聘到高坪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村里有些民生项目正在进行,我不能甩手不管。”本可离开王卡村的胡一茂,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放弃到镇里工作,继续留在村里。

2013年11月21日,王卡村支部换届选举,胡一茂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1月22日,他获得“全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称号。

胡一茂脸上总写满快乐。他常说:“选择王卡,我无怨无悔。”(责任编辑/姚 远)

对话胡一茂

记 者:在农村工作多年,你认为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胡一茂:首先要拜群众为师,遇事多同群众商量、多向群众请教。其次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再者,还要“硬身板、甜嘴巴、热心窝”,多去家里看看他们,唠唠家常、听听诉求,解决村民生活中的难题。

记 者:你今后的打算是什么?

胡一茂:我知道自己做得还不够,要更加努力工作,为村庄谋发展,为村民谋福利。我愿意留在基层,把我的青春洒向风吹麦浪的田野,见证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用行动开拓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苗家全村生姜
全村唯一收件人
苗家歇饮
一颗柿子
苗家小阿妹
嚼生姜对付小感冒
醉了雷山(敬酒歌)
巧用生姜防治猪流感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