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类高校轮机工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2014-09-18 20:46王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7期
关键词:课程群教学改革

王军

摘要:分析了以往轮机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在教学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增强轮机工程各专业课程之间的渗透,以轮机工程大系统为目标,以专业课程群设置及多元化实验为抓手,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为教学改革实施及管理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轮机工程;大系统;课程群;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U67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36-02

目前国内轮机工程专业,大多考证为检测手段,如参照《STCW78/95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为要领培养学生,其重点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船机驾驶和操作能力[1],其专业核心能力主要是现代船舶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大多沿袭的是上世纪60年代所建立的“机械还原论”体系,将轮机工程的专业课程设置拆分为若干门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然后再通过简单的相加,完成轮机工程教学课程体系设置[2]。其弊端在于,破坏了轮机工程大系统的整体性概念,使得子系统之间缺乏了原先密切的相互关联性,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掌握[3]。同时,在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少,学生人数多,实验教学不能跟紧船舶设备发展新趋势,传统实验缺乏创新性,也会造成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寻求增强轮机工程各专业课程之间的渗透,以船舶轮机工程大系统设计为目标,加强机械设备与轮机系统的有机组合,完善实验手段,培养既具备理论基础,又具备工程技术储备的船舶轮机高级应用和开发型技术人才成为迫切的需要。

一、实施途径

为进一步突出和加强我校轮机工程专业办学特色,以船为核心,以船舶轮机系统的原理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为对象,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工程人才为理念[4],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优良的工程素质、较强工程设计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船舶配套企业、造船企业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我们对轮机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及创新。

1.改善传统教学方法,探索促进教改新思路。增强轮机工程各专业课程之间的渗透,以系统设计为目标,指导开设轮机工程“专业综合”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对有条件的课程可增加双语教学的授课内容,如《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合理制定英语口语教学时间,增加师生课堂上的互动交流。

2.有效利用科研成果,跟踪船舶轮机工业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设施,将多媒体合理的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丰富课程信息量并扩大知识面,利用轮机工程实验室现有的硬件条件和设备,为实验教学奠定基础;组织编写或编著满足教学需要的专业教材内容。

3.优化实验课程,开设多元化实验。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验科目的设置应符合专业课程教学的顺序性和逻辑性,并注意将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课程合理的衔接,将学科体系和学生能力提高同步进行,避免实验先行,理论未讲,或者理论早已结束,实验尚未开展。这都将影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的安排应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注意相互间的衔接,保证学科体系、学生能力发展及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统一。为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原实验教学按理论课设置与各门实验课程相互独立的传统,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按照学科性质,对实验教学体、实验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将专业实验教学连成一条主线并分阶段实施,实现将专业实验教学向综合性转变。可开设的设计环节包括:轮机设备结构拆装综合实训、轮机模拟器综合训练、轮机热力设备设计、轮机动力机械设计、轮机动力装置设计、轮机系统设计等。这些实验和设计与原先单个实验相比有其优势:第一,由于设计环节的合作性,使学生的参与性加强;第二,专题实验的开设,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实现统筹共享,提高了的实验设备、仪器的利用率。同时,开设多元化实验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发挥个人特长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

4.培养“教研型”、“实践型”双重能力的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学校制定政策,对新引进教师一律要求进企业实训三个月或进实验室从事半年的实验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教师能把握住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最新进展,能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能力。培养具有“双师型”能力的教师,能适应学校多层面学生(如:硕士、工程硕士、本科生、成人继续教育等)的需要,达到将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效果双提升的目的。

5.以船舶轮机系统设计为主线,建立专业课程群及课程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以体现应用性、实践性为原则,可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在现有的“船舶轮机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船舶轮机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两大鲜明的专业”特色基础上,以船舶轮机系统设计为主线,建立专业课程群并对课程进行优化,形成以8门专业主干课程和多门专业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专业主干课程可设置成:轮机电气设备及系统、轮机动力机械、轮机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轮机辅助设备、轮机监控系统、轮机设备安装工艺。其中轮机系统设计制造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为:轮机管路系统及设计规范、轮机系统生产设计;轮机设备设计制造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为:轮机制造与维修技术、轮机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带动专业教材的编写和更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实施效果

1.强化了系统,弱化了设备。不再是就设备讲授设备,而是在讲授系统工作原理时,对所涉及的设备进行讲授,进而描述其相关理论和原理,分析在系统中的功能以及与上下游关系。

2.以系统设计为目标,加强专业课程的补充。按管路系统分类,将系统分为船舶管系和动力管系。分析典型船舶的管路系统,如燃油系统、滑油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冷却系统、舱底压载水系统等,在讲授原理及详细设计的同时,兼顾讲授原理的生产设计过程及技术路线。

3.优化实验项目,增设面向多专业的选修实验。不再局限于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统筹整个实验项目,对多门专业课的实验进行合理的排序并考虑实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可开设下列设计、实训环节:柴油机结构拆装综合实训、轮机模拟器综合训练、轮机热力设备设计、轮机动力机械设计、动力装置设计综合实训、船舶管路系统设计等。充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各实验室的设备也得到充分利用。

4.建立适应当前轮机工程本科生教学的专业课程群。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针对我校轮机工程现有的专业课程进行了新的整合和扩展,建立了以8门专业主干课程和多门专业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好化的,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备创新能力,是对复合型人才提出的三个要求。只有不断地探索实践和理论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改革原先制约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制订新体系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才能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质量、高层次的轮机工程专业人才。轮机工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成功实施,能为我校其他专业开展类似的教学体系建设改革提供范例,对校内乃至国内其他开设轮机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伟,蔡振雄,廖海峰.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的轮机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09,(4):50-52.

[2]邓元龙,吴玉斌,柴金龙,等.基于系统工程方法论的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116-117.

[3]翁石光.航海类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人才培养探究[J].港航节能,2007,(1):7-11.

[4]王静.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研究[J].学理论,2011,(4):298-299.

猜你喜欢
课程群教学改革
网络工程专业围绕教学关键点的网络软件课程群构建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关于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