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培育新型农民的对策与措施

2014-09-18 19:36姚醒鸿
吉林农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新型农民意义

摘要:培育新型农民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涉及面广、系统性强,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通力协作。作者认为,当前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跟形势发展,紧扣农村实际,紧贴农民意愿。本文主要介绍了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措施。

关键词:新型农民;意义;培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14-1

新型农民是我国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带头人。培育新型农民不仅对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都有着重大意义。如何将农民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是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1目前我县农民文化科技水平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种田的多是老弱病残,并且文化科技素质水平都很低,这就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水平低。通过在普安农业服务中心工作时对150户抽样调查,高中(包括高中)以上学历只有48人。此数据显示出留在农村中的职业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二是收入低。2012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601元,低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649元。因此,必须加强对广大农民的长期持久地培训,使之逐步成为新型农民。

2培育新型农民的意义

2.1培育新型农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是农民。只有农民的综合素质真正地提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有依托,有后劲,所以,要想真正的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培训新型农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根本问题,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2.2培育新型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新型农民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知识、技术和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得新型农民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多方面发掘农业经济发展的方法,多种方式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2.3培育新型农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建设一支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队伍,才能顺利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我县新型农民培育的对策与措施

3.1要正确定位,着力构建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框架

新型农民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已无需多言,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把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培育能够充分适应分工分业要求,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新时期农民培训的战略方向,着力构建起一个集“宣传、组织、培训、转移、服务”为一体的工作框架。

3.2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着力培育技能型的新农民

一是加强农民对现代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要按照发展要求,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优势。通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二是做好农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要让农民认识到市场经济规律的重要性,学习农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使其成为既懂农业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还懂市场营销的新一代农民;三是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3.3依托国家培训项目,切实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各项工作

一是要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围绕主导和优势产业,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以及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二是全面推进阳光工程转型升级,将阳光工程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相结合,围绕产业需求和农民需求,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参照阳光工程创业培训模式,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为主,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3.4革新模式,以实效实绩作为培训目标

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监管机制。要建立农民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对农民培训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评价,不断提高农民培训质量。在办学场所上,不拘限于课堂教学,如在果品基地、蔬菜基地、养殖基地都可以作为培训场所;在教学时间上实行短学制,随种养产品生长周期的学制,固定学制均可实行;教学内容上,教材与实际相结合,既可以选定部颁教材,也可以自编教材,在教育方式上,应采用理论灌输,现场讲述,指导帮教,启发诱导多种方式。

参考文献

[1]周大平.靠科技致富的新型农民[J].瞭望,1987,(13).

[2]张华华.培养和造就中国“新型农民”[J].当代广西,

2006,(19).

[3]李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造就新型农民[J].党建

研究,2007,(06).

[4]董永祥.造就大批的新型农民[J].求是,2005,(14).

[5]朱彩霞.中国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的转变[J].理论学习,2005,(11).

作者简介:姚醒鸿,大专学历,剑阁县下寺镇农业服务中心,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猜你喜欢
新型农民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k”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有意义和无意义
基于地方政府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刍议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型农民的内涵与需求
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探索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