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婵娟
曾经有位学者将学生写作比作吃饭,学生一直在研究与分析该怎么吃饭,探索饭到底是由多少种营养成分组成,但实际上却完全没有真正吃上饭,致使多数学生由于营养缺乏,面黄肌瘦,哪怕有部分学生体格健壮,也仅仅是源于其课外的营养补充。这个比喻较为形象地概括了当前高中生作文“营养不良”的现状,显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中生作文“营养不良”的症状
1语言苍白
语言是文章的铺陈,是情感的奠基。然而学生在写作中一般习惯应用固定的思维套式,遇到记叙文的写作便通常习惯平铺直叙,在运用语言描绘时把握不到写作的重点,常常是大量的语言堆砌,显得文章累赘、冗杂,语言表达基本上不能反映文章的主旨。甚至部分学生喜欢运用单一的句式,全篇语言没有任何起伏,词汇重复现象非常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篇作文的表达,导致学生作文“营养不良”。
2内容单一
文章的内容规划是决定作文是否充实的关键。然而当前学生的写作通常存在着内容单一的缺陷,整篇文章内容空洞,没有写作中心。记叙文没有明确的记叙线索,议论文没有充分的论据,说明文材料并不权威,仅靠学生自己生搬硬套,内容单一,缺乏新颖性。特别是说理类文章的写作,学生常常习惯搬用一些名人、伟人的例子作为案例,千篇一律,题材相似,很难吸引教师的注意力。
3情感空洞
情感是联系文章的纽带,写作的成功与否重点在于其情感的流露是否具有真实性与感染力,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切切实实地感染读者。然而当前学生作文“营养不良”的另一个表现即为情感空洞,言之无物。一般学生为了体现其写作的水平,喜欢将许多华丽的辞藻组合堆砌,多用写作技巧的变化来保障文章的连贯性,然而却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便是情感的缺乏,主题的肤浅。一篇成功的习作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同样需要具备明确的立意与真挚的情感表现。
二、学生作文“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案
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训练,阅读是丰富学生语言储备的基础,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在写作中,语言作为文章的外层表现,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客观基础。语言的材料准备不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积累,同时也需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从古今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累积。
另外,多阅读同样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学生写作而言,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好比丰富的养料,能为改善学生写作“营养不良”提供前提准备。此外,阅读训练同样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关键,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散文多充满理性色彩,部分文学精品主要是从生活规律中总结出哲理性的内容,其采用的说理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包括事实说理、类比验证、对比照应及比喻象征等。我国古代散文名作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理性的主题,通过借助恰当的事物形态来规划其说理的逻辑,在作品欣赏中不仅能够体会到事物之趣味,同时能够撷取理性的光辉。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对学
生的阅读训练,使其汲取理性的精华,为思维深度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学生语感
教师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提升其语言的塑造性。在作文批改中若发现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则重点圈住,鼓励学生继续发扬,调整评分的措施,增加对作文亮点的评分激励,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成就感,更能够激发其创作热情。此外,加强对学生仿写的培训,强化学生模仿意识的树立,在学生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后,鼓励其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写出富有个性特点的语句,丰富文章的内涵。教师还需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富有生活情韵。
3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教师要在日常写作中强化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打开视野,全面、多角度地分析写作案例,从整体上、综合、立体地认识事物的具体表现,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写作材料。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对写作材料大胆地提出质疑,提出不同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在写作材料中看到其真正的内涵,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以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以理性的方式写作,从整体上提升其思维的广度,深化写作的内涵,改善写作空洞、肤浅的营养不良现状,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针对当前高中生作文语言苍白、内容单一、情感空洞等“营养不良”的现象,为“喂饱”每位学生,使学生写作水平能够达到质的飞跃,教师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名著,深化对学生语言锤炼意识的培养,同时还需在教学中强化对其语感的训练,在模仿中重视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将写作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的写作富有生活气息,情感真实,充分吸取各种养分,使学生的作文达到“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