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探险者与蝴蝶”阅卷手记

2014-09-18 12:12阮栋燕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探险者山洞审题

阮栋燕

作文历来是高三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近十年的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作文的命题形式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轨迹。第一步是由2004年开始到2006年结束,分别是:“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凤头猪肚豹尾”,“人与路”;“第二步”是大踏步进入命题作文时代(2007~2012),分别是:“怀想天空”,“好奇心”,“品味时尚”,“绿色生活”,“拒绝平庸”,“忧与爱”;2013年在命题形式上又有了新的变化,由原来的命题式作文改成了提供材料,自主立意的形式,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材料作文”或“新材料作文”,命题方式的改变,不仅使语文考试的难度增强,而且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考生提出了更高的思维品质要求。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者先提供一段文字,或者图表等形式,在图文材料中一般隐含某种寓意,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己选择不同的审题角度,把握内涵,确定中心,不再由命题者“定标题”来规定相关的审题角度或进行含义的明示。

一、审题立意

1立意的多向性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材料和要求如下: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地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假设在往年的话题作文阶段,很显然,最后一句“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作为提示语,暗示学生在审题立意中应作为关键句,可以由此把握住材料中的主要写作对象和含义,具有导向性。但是,这则材料作文则不同,“②角度自选”要求考生不能仅仅抓住材料中某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或某一句话来立意,而应该抓住材料的不同对象,也就是不同的“角度”以及“核心语义”来审题立意。

在“新材料”作文中,材料中不同的对象都可以作为审题立意的角度,比如这次作文出现的对象有:探险者、蝴蝶和蜡烛。可以把握每一个对象中蕴含的不同深意。

首先,从蜡烛的角度分析。当时探险者因为要深入山洞探险,所以点燃蜡烛,本没有想到会打扰或者破坏蝴蝶的生存环境,但是,他们的无意之举,确实在客观上,改变了山洞里的温度和湿度,而对此非常敏感和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的蝴蝶,只好退回到更深处的山洞石壁。微弱的改变竟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结合原材料最后一句提示语,可以确定立意:“小”与“大”。“小”可以包括:“细节”、“小事”、社会中的“小人物”,但是应该和他们所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大影响联系在一起分析,如果仅仅单纯地分析某一方面,则偏题。进行关系型话题的辩证思考,可以写出思维品质较高的考场作文,这也是本次作文的主要立意。

其次,从探险者的角度分析。当他们进入山洞之后,看到有很多美丽的蝴蝶在山洞的石壁上休息,探险者并没有因为蝴蝶的漂亮和对它们的喜爱,就去捕捉它们,反而是选择了不打扰蝴蝶,悄悄地离去,这样的行为背后,虽然已经在不经意间破坏了蝴蝶的生存环境——蜡烛使山洞的气温和湿度发生了变化,但是应该不难发现其中的主要原因和体现出来的探险者的思想:保护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

再次,从蝴蝶的角度分析,蝴蝶在面临突然来临的生存威胁时,并没有选择“适者生存”,学会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是退回到更深处的山洞石壁内,从积极的角度立意的话,可以隐喻象征人生的哲理——某种处世的哲学——静美、在浮躁的社会中追寻心灵的家园、坚守等。如果有这样深刻的立意,就可以从很多较浅显,同时人云亦云,缺乏新意的立意中脱颖而出,体现出思维的深度和高度。

以上的立意角度是笔者对《评卷手册》上明确提供的关键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和谐”、“小与大”、“关系”、“影响”的解读。实际阅卷过程中,考生如果能够紧密结合原材料,不离开原材料的主要内容以及含义范围,说得有道理,能够自圆其说,都不算审题失误。

有一位考生对原材料中的“蝴蝶”产生疑问:“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会生活在山洞里吗?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系蝴蝶研究专家钱范俊教授说:“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山洞,至少在中国基本没发现过。”蜡烛会让它们退避三舍?这不是蝴蝶是蛾子吧!飞蛾扑火自古有之。这种“生物式质疑”,以新颖的角度、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思维分析,博得了阅卷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许。

材料作文最为忌讳的是材料立意的晦涩或单一。所以很多考生虽然抓住了最后一句话,审题准确,却成绩平平。审题立意应该是作文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大变化,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准而求新”。

2立意的所指和能指

审题的丰富性,是否就意味着在审题方面可以不做过多的要求呢?非也。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既是写作的依据,又是写作的范畴。它既具有指导性,又具有限制性。因此,只有在读懂材料,理清材料所指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写作。《评卷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

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这就给“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和“自定”时不能越出材料能指、所指的“固有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立意自定”并不意味着随意“立意”,“角度自选”也并不表示没有“角度”,脱离材料。

3审题立意的赋分和样卷分析

拿到一份考生作文试卷,阅卷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归类”,也就是《评卷手册》上面提供的《评分表解》三大类、六小类,按照“审题”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切题(56分~70分)、基本切题(42分~55分)、不切题(0分~42分)。按照“立意”分为六大类,分别是:一类卷独到深刻(63分~70分)、二类卷准确正确(56分~62分)、三类卷基本正确(49分~55分)、四类卷略有牵强(48分~42分)、五类卷牵强贴标签(41分~28分)、六类卷不正确(27分~0分)。

如何将46万考生的作文进行归类呢?如果作文没有偏题,切题了,首先赋分42分以上。比如一篇扩写原材料的作文:“探险者”去洞里追赶“大蝴蝶”,一直追到山洞的深处,还不肯罢休。这时候,从山洞深处突然飞出一只特别大的蝴蝶,被作者称为“蝴蝶王”,“蝴蝶王”从嘴里喷出火来,终于把“探险者”赶出了山洞,这种低幼化,明显受到网络游戏影响的文章,最终因为切题而得到42分。

另一则案例,可以看一下《评卷手册》提供的样卷14,题目叫《心田花开》,开篇这样写道:

林清玄的百合花开了。猛抬头,我心田里的姜花也开了。——题记

我的书桌旁有两盆植物,一盆是姜花,另一盆也是姜花,姜花如花,但它不会开花。

主体部分采用了双线交织的手法,以姜花会开花比喻梦想能实现,抒发考前30天的内心情感,故题为《心田花开》,从原来以为姜花不会开花,到后来“忽然看到姜花冒出花朵,淡黄淡黄的,小如花”,让该考生“突然明白:梦想总是遥不可及,不应该放弃。我定会如姜花一样,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完成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让心间开出一朵骄傲之花”,写“小小姜花”对自己高考时心情的影响,对人生的激励作用,文辞优美,情感细腻,但“文章无视试卷所提供的材料,没有能从材料的内容中引出自己的观点,感悟,而是另起炉灶,自成话题,表达人不该放弃梦想的主旨。有宿构的印记。”(王涛)该文判为六类卷,20分。

第三则案例,可以看一下《评卷手册》提供的样卷1,题目叫《熄灭蜡烛,莫惊扰美》,文章是这样写的:

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绝不等同于“拥有美”——甚至,“观赏”与“欣赏”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用目,后者用心。心可以抵达目与足不能企及的远方。……

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无心之失可能造成对美的惊扰,进而使美畏缩、退避,我们要熄灭的,又岂止石壁上的烛火?对美的占有欲,以“美”之名追名逐利之心,面对宁静之美时太过波澜的心境……都会构成对美更大的威胁。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吹灭石壁上的烛火只需一口气;面对被惊扰的美,退步抽身则需要道德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悔过的勇气和决心。愿你我熄灭心中躁动的烛火,莫将美惊扰。

这篇文章的立意可谓别致、独到、深刻:罗丹的名言“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几乎尽人皆知,而作者偏要唱反调——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眼睛,更缺少的是一颗不去追名逐利的宁静的心。可以说这样的立意与成千上万的考生“小与大”的指向性审题有明显的新颖、独到、深刻之处,使阅卷教师眼前一亮,最后得分68分。

可见,在阅卷过程中,审题立意这一关并没有受材料的指向性关键语影响,并没有因为文章写的是“小与大”就在分值上有所倾斜。只要是不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的立意,都是允许的,而且现在鼓励能有思想火花,有个性解读的审题立意。

二、改变的启示

“新材料作文”与以往“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相比,优势较为明显。

首先,不再由命题者提供写作的对象来限定写作的范围,或者由所提供的材料指向性明显的语句,引导学生单一地理解把握原材料。它打破了故有的思维限制,扩大了写作对象的范围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让考生紧密联系材料,体现审题的准确度,同时又不限制考生的思维,让他们尽可能地驰骋思维,体现出思维的缜密性、发散性和创新性,“新材料”作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命题形式上的灵活性以及思维角度的丰富性,需要学生自己决定写作的角度和思考材料中的深刻内涵,这就避免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直接可以套用作文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新材料”作文功不可没。

这样的改变对高考作文的改革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何永康教授说这种题型在近几年将保持相对稳定,如果不出意外,下一年度应该依然是新材料作文。

三、补充提示

在审题立意不偏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得到远远高于平均分的高分呢?议论文关键还是加强理论分析能力、逻辑思辨性、对素材层层解剖的深刻性,以及平时素材的广泛积累。记叙文关键是写人叙事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素养”的体现。

当然,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对语文不够重视等问题依然存在。“语文素养”的培养看似很空,但实际上,教师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和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甚至在每一张模拟试卷的现代文阅读中,都应该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写好规范、优秀的议论文和记叙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比如:议论文关键需要加强思维的训练,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一篇高分的议论文,应该体现思维的质量,至少有一处正反对比的辩证思维,文章整体应该呈现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层层递进关系。

但依然有考生的作文是平面式的结构,举两到三个例子,一个开头,一个结尾,文章就结束了。有的作文还是使用分论点式的并列结构,甚至所举例子和观点没有任何关系,有的干脆没有论据,连议论文的“三要素”都不能保证。有的考生简单分析问题之后,就开始记叙自己的生活经历,文体既不是议论文又不是记叙文,或者仅在开头和结尾强行贴一下标签。学生思维混乱和低幼化的问题,在现行以议论文为主要文体的高考作文中,暴露得非常明显,这也是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与训练中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同时,记叙文由于避开了理性思维的高要求,所以问题明显较少,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不会写记叙文。具体表现在:象议论文一样分析所举的若干例子,同时加入个人的情感故事,文体不明;故事的主旨和材料没有“神似”,好像在说和材料没有任何关系的另一件事,只在结尾点一下主旨;故事全部是记叙,没有任何描写,情节平淡,表达能力差,甚至胡编乱造,不是这里发生车祸就是那里死人,更不要说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故事真实,富有生活气息,手法以小见大,小切口,大主题等要求了。

联系前三年的作文题目,2010年“绿色生活”体现了一种生活理念,2011年“拒绝平庸”体现了一种人格修养,2012年“忧与爱”则体现了一种人文情怀。这些题目都涉及人生、社会的话题,都引导考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给广大师生一个启示:作文决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比单纯的写作方法更重要。作文最终考查的是认识水平。

“探险者与蝴蝶”这道作文题对目前的作文教学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首先引导了一种静美的人生价值取向,“文如其人”,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做好人,提升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识见是智慧地表达自己的前提;其次倡导了一种智慧的写作价值取向,要写好作文,关键在平时历练。“好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阅(读)出来的”,应该成为写作训练的价值追求。要写出好作文,首先要想好。没有对人生的一点想法,没有一种人生智慧与识见,靠“宿构”、“东拼西凑”、“临时抱佛脚”是无法写出好作文来的。

猜你喜欢
探险者山洞审题
30.98万元起售,全新福特探险者正式上市
我绝对绝对不离开山洞
“三招”学会审题
邓枫:“创新者”和“探险者”
来听山洞唱首歌
夜山洞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小兔找山洞
维京探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