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社会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历史与社会

2014-09-17 22:21张素红
考试周刊 2014年61期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课堂教学

张素红

在传统的社会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上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导致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影响人的思维和智力、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建立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凸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在历史与社会中学会探究

《历史与社会》这本教科书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教材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探究性学习的成功引入。在探究性学习的内容编排上,教科书用1/6左右的活动课支撑探究性学习的展开,为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创设了特殊情境,为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

1.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思想:本教材的每一课里都蕴含丰富的探究素材。如学习《如画的梯田》时,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哈尼人为什么选择“地无三尺平”的哀牢山区作为新的家园?

生1:“他们可能因为瘟疫或战争或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无法在原来的地方生活下去,所以只能远走他乡,但他们又渴望一种安定的生活。”

生2:“他们也许已经厌倦了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活,所以看中了林木茂盛的哀牢山区,他们当时肯定在想:此地树木长得如此的茂盛,也肯定能种庄稼。”

师:“那他们为什么不直接砍掉树木,就在山坡上种庄稼呢?”

生:“会造成水土流失的。”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一千多年前哈尼人已经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了。梯田和简陋的村寨是哈尼人生活的全部,虽然简单,但充满生机。一千多年来,哈尼人在青山绿水之间过着鸡犬相闻,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正是这种宁静,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绝佳方式,是安顿一个不知疲倦、不畏奔走的民族的最终原因。

2.综合探究课:教材的每一单元中,都安排了一课综合探究活动,这是本套教材的亮点。综合探究课形式多样,给予学生思维的启迪,以七年级教材为例。

如综合探究五“我是社会小主人”这一课中,可以这样设计:第一部分:发现问题,运用规则,行使权利:将学生分成5组,分别寻找本地及周边生活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和调查,准备发言稿。我们要做些什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身边有哪些与这些规则格格不入?有哪些与我们的承诺不相称的呢?请几个组谈谈发现。第一组:交通问题(主要有拥堵问题,噪声问题,公交乘车问题等);第二组:乱收费问题(教育收费,小区及生活区域服务乱收费等问题);第三组:环境污染问题(煤烟,机动车尾气,扬尘及工业污染等主要污染,还有生活污染如随地吐痰,口香糖残渣,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等等);第四组:耕地被占问题(毁林开荒,城市扩张等);第五组:文化设施建设问题。确定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为重点题目,继续设施调查研究。第二部分:一次成功的尝试。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看看小余是怎么做的,然后师生总结,应该按照调查研究:确定主题→研究问题→提出建议的步骤进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规定和资料,共同商议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第三部分:都可以试试。教师指导学生学写调查报告,使学生明确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格式及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本组成果,互相提高。这是一节综合探究课,在这节课上,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知道了调查研究的步骤,也明白了调查报告的写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氛围浓厚。

二、在探究中学习历史与社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问题教学讨论法、角色表演法和组织辩论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问题讨论式学习。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进行发现性学习的关键。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使学生处于未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增强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无从发现,无从探究,无从研究。这种学习活动一般表现为独立发表见解,辩论和研究等学习形式。它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创新。

采用问题讨论教学,就必须着眼于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成果,等等。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是怎样设计问题。一个匠心独运的教师设计问题,往往会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但不能凡事都问“为什么”。教师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内容。如学习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走进社会》中的第二课《社会舞台中的角色》的第二框:不同角色的理解时,创设情境:小丽和妈妈在商场买衣服,妈妈看中了一件衣服,让小丽试穿,小丽觉得很老土,瞪了妈妈一眼,就一个人气嘟嘟地走开了。让学生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小丽该不该一个人走开?学生展开激烈争论,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不应该走开。由于年龄的差异,我们与父母在审美眼光、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有差异时,我们与父母需要沟通,沟通时要讲究方式等。在争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想法,而且由于结论是自己总结得出的,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内容,在教师的安排下,由学生分别扮演某些人物,身临其境,主动参与,体验和感受的学习过程。这种方式不仅能直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如在教学“当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这一课时,我在课前准备中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写小剧本,分配角色,进行“模拟法庭”审判。学生扮演律师、审判长、原告、被告、审判员等角色。这样学生对“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的内容印象可谓根深蒂固,并且认识了“法庭审判”的内容和程序。课堂角色扮演使学生跃跃欲试,主动参与教学,感受社会,对历史与社会课学习兴趣浓厚。endprint

3.组织辩论赛。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决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时,经常会进行辩论。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角度不同,在辩论中会经常提出不同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阐明观点,无所谓对错,只要有理有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即可。如教学第七单元第二课《大众传媒》时,我让每班学生组织了一场辩论会:辩题是“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由于课前进行了精心准备,课堂上双方针锋相对,各抒己见,思维异常活跃。对于双方学生的观点,我没有立即给予评价,没有肯定其中的一方,而是因势利导,先对参与辩论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了肯定,然后对两个观点进行了辩证的评价。通过辩论,学生认识到不同传媒的利与弊,学会合理利用大众传媒。

三、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既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具备扎实的功底。

1.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传授课本知识,教师备课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和教材,而不是学生,是见“本”不见人。新课程下,面对一大群活生生的学生和他们丰富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有的放矢地备课,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开展学习。这样做势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将其作为一项事业。为此,我们必须自觉地迎难而上,自我挑战,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

2.教师必须具备整合知识的能力。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科书信息量增大,媒体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这个全新的跨学科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在这个体系中,最基础的是政治、历史与地理的学科知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便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一是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首要前提——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注意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二是综合课程中的知识、活动都需要教师加强彼此间的参与和合作,进行交流,还包括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三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整合能力。它涵盖了对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整合,最能体现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上所倡导的“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渐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

3.教师必须具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当学生的求知欲被诱发、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时,急需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使用多媒体网络的手段势在必行。使用网络,多媒体已成为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活力。endprint

3.组织辩论赛。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决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时,经常会进行辩论。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角度不同,在辩论中会经常提出不同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阐明观点,无所谓对错,只要有理有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即可。如教学第七单元第二课《大众传媒》时,我让每班学生组织了一场辩论会:辩题是“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由于课前进行了精心准备,课堂上双方针锋相对,各抒己见,思维异常活跃。对于双方学生的观点,我没有立即给予评价,没有肯定其中的一方,而是因势利导,先对参与辩论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了肯定,然后对两个观点进行了辩证的评价。通过辩论,学生认识到不同传媒的利与弊,学会合理利用大众传媒。

三、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既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具备扎实的功底。

1.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传授课本知识,教师备课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和教材,而不是学生,是见“本”不见人。新课程下,面对一大群活生生的学生和他们丰富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有的放矢地备课,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开展学习。这样做势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将其作为一项事业。为此,我们必须自觉地迎难而上,自我挑战,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

2.教师必须具备整合知识的能力。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科书信息量增大,媒体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这个全新的跨学科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在这个体系中,最基础的是政治、历史与地理的学科知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便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一是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首要前提——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注意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二是综合课程中的知识、活动都需要教师加强彼此间的参与和合作,进行交流,还包括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三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整合能力。它涵盖了对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整合,最能体现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上所倡导的“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渐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

3.教师必须具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当学生的求知欲被诱发、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时,急需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使用多媒体网络的手段势在必行。使用网络,多媒体已成为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活力。endprint

3.组织辩论赛。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决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时,经常会进行辩论。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角度不同,在辩论中会经常提出不同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阐明观点,无所谓对错,只要有理有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即可。如教学第七单元第二课《大众传媒》时,我让每班学生组织了一场辩论会:辩题是“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由于课前进行了精心准备,课堂上双方针锋相对,各抒己见,思维异常活跃。对于双方学生的观点,我没有立即给予评价,没有肯定其中的一方,而是因势利导,先对参与辩论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了肯定,然后对两个观点进行了辩证的评价。通过辩论,学生认识到不同传媒的利与弊,学会合理利用大众传媒。

三、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既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具备扎实的功底。

1.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传授课本知识,教师备课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和教材,而不是学生,是见“本”不见人。新课程下,面对一大群活生生的学生和他们丰富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有的放矢地备课,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开展学习。这样做势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将其作为一项事业。为此,我们必须自觉地迎难而上,自我挑战,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

2.教师必须具备整合知识的能力。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科书信息量增大,媒体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这个全新的跨学科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在这个体系中,最基础的是政治、历史与地理的学科知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便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一是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首要前提——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注意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二是综合课程中的知识、活动都需要教师加强彼此间的参与和合作,进行交流,还包括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三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整合能力。它涵盖了对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整合,最能体现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上所倡导的“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渐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

3.教师必须具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当学生的求知欲被诱发、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时,急需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使用多媒体网络的手段势在必行。使用网络,多媒体已成为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活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探究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