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前预习

2014-09-17 13:27石宪月
考试周刊 2014年61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自学比例

石宪月

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常规之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事先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事先知道老师上课上什么内容,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还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和有目的地听课,学习效果显著增强。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事先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了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做好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地、有重点地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会有针对性地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事先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

2.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让学生自己学习,通过自学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校,教师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根据需要自学。因此,学生从小就形成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3.预习要求忌“空”宜“实”,要有“可操作性”

所谓“预习”,就是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初步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预习要求是否明确、预习题是否方便学生展开自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预习效果。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呈现。例如,在预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分数最初的起源、分数产生过程。又如,在《圆的认识》一节,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圆周率,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圆周率背景,将其作为明确的预习要求,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这样可以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而对应用题教学的预习,可以只呈条件,不给问题,布置预习作业:你最多能提出多少个数学问题?每个问题最多能有多少种解法?

4.怎样预习才是有效的

首先,预习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预习习惯,中高年级学生重在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其次,要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增强预习效果。

例如:

预习《百分数》

(1)什么叫做百分数?

(2)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3)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4)你在哪里见过百分数?

(5)关于百分数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再次,就是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第一步:初读教材,了解主要内容。阅读时,学生要从教材的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试着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读懂教材上的结论,把重要的概念、结论圈点出来。

第二步:细读教材,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了解了当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后,及时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

第三步: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理解知识,不一定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应及时记下来。

第四步: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经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检验预习效果。这样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较集中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5.指导学生读数学课本及提问题,初步理解课本的基本内容

读书要让学生关注书中的情境图,“问题泡泡”里的话,例题,推导过程,等等。而对于提问题的指导,我则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的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例如,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布置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什么叫比例的基本性质?你是怎样推导出的?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是什么?因为我们现在学的比例的知识是人教版的,书中介绍得很细致,所以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但新的问题出现了,练习中,一部分学生对于其中的一道题(根据2.4×40=1.6×60,写出两个比例)表现得很茫然。这不就是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比例吗?怎么有不会写的?原因是,课堂上我们关注最多的是比例基本性质的生成,缺乏反向变式。这一点我在备课时也没想到。如果我想到了,布置预习时就会再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比例吗?看看你有什么窍门?这样肯定会引起班级中好学生的深度思考,课堂上就会解决这样的问题。这个事例给我的启示是:要想学生预习好,教师备课就该更精细。

5.采用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预习。因为学生起初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可以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自学比例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人体比例知多少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