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两三分钟的导语有很大关系。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给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半功倍之效。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如向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凡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把它作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一、温故导入法
知识绝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续。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授“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时,先让学生回顾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公式:a■÷a■=a■(a≠0,其中m、n都是正整数,且m>n),然后让学生讨论m=n和m﹤n时的情形,从而引入新课。
二、悬念导入法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出示一张纸,问学生:谁来说说这张纸大约有多厚?让他们讨论一阵子后,指名几位学生估计厚度,大致统一后,我说:刚才同学们估计它的厚度大约为0.09毫米,假如把这张纸对折再对再对折,这样经过多次对折,它的厚度能否超过你的身高?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个别学生回答说:也有可能的。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可能……学生争论了起来。然后,我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好,下面我们一起到“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的海洋里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为了能争论出结果,自然而然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实验导入法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实践和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发现规律,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往大脑输送相关的信息,有利于对相应的数学理论的认知和掌握。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使学生享受发现真理的快乐。这样引入新课的好处在于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克服懒惰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回答和解决问题,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故事导入法
在讲授新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的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先讲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叫杨损的官员准备提升一名下属到较高的职位,底下的办事人员物色了两名候选人,但这两名候选人各方面条件都相当,难分高低,一时无法定下来。杨损就把这两名候选人叫到大厅上,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要他们当场计算。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人数为13人,布匹总数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心服口服。
五、类比导入法
G·波利亚说:“类比是提出新问题和获得新发现取之不竭的泉源。”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引入新课的方法。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的数学对象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物理学家开普勒曾说:“我们珍视类比胜于任何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提示自然界的秘密,在几何中,它们是最不容忽视的。”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衔接紧密,因此由类比导入新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见。例如,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如果在教学分式时,引导学生将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关于分式的教学就会更加自然顺畅。又如,讲解不等式的解法时可用方程的解法类比,这样既能使学生抓住共同点,又能使学生认清不同点。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重要手段。教师施展自己的才能挖掘教材中可作类比的内容导入新课,必然会使学生从中学到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猜测和发现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尝到由此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媒体导入法
运用现代化媒体,引导学生想象上课内容的生活背景也是一种很好的新课的导入方法。曾经听过一节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至今记忆犹新。上这节课的时候,老师以“同学们看过海上日出吗?”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日出的全过程并把太阳抽象成一个圆,海平面抽象成一条直线,进而让学生讨论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再用几何画版放映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最后归纳出圆与直线的相切、相交、相离的三种相对位置关系。该节课运用这种“生活化”的媒体引入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被激发出来,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美。
当然,教无定法,课堂导入的方法是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导入方法在运用时要因人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有巧妙的导入,所以不必每一节课都要绞尽脑汁去设计,有时简单的温故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等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无论用哪种方式导入,都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从而真正提高课堂导入的实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