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品界面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2014-09-17 20:47刘莹
艺术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概念模型可用性用户体验

刘莹

摘 要:界面设计目前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存在着机会大、门槛低的现状,并且也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业准则。本文简单举例介绍了产品界面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旨在为希望从事界面设计行业工作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界面设计;概念模型;原型设计;可用性;用户体验

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界面设计这个词,也有越来越多相关行业人员开始从事界面设计的工作。然而,界面设计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在我国存在着机会大、门槛低的现状,并且也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业准则。据了解,目前国内界面设计(UI)岗位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工业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动画专业以及心理学专业等。因此,本文尝试着简单的介绍界面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旨在为希望从事界面设计行业工作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产品界面设计的方法和程序,也不外乎包括大概四个阶段,用户需求的调查与分析阶段、设计概念的构思与深入阶段、概念原型设计阶段、评估与验证阶段。

1 用户需求的调查与分析阶段

一个产品或设计的产生首先是从需求开始的。不论要设计的对象简单与否,都应该根据使用对象的需求、行为习惯以及产品的功能、技术、视觉风格等角度来进行设计。产品界面设计也需要依托人——机——环境的大背景进行研究。具体用户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包括调查用户的客观需求和设计师对需求的主观分析两部分。

(1)调查用户的客观需求。首先要确定目标用户人群。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定位,其喜好、习惯、品味也都有很大差别。只有确定了用户人群才知道产品和服务是为谁设计的,才能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有的放矢的针对特定的用户展开调查工作。常用的调查方法包括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等,调研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调研方法,甚至可以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目标用户的性别、年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用户的品位趋势、用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对产品的情感需求等等。

(2)设计师对需求的主观分析。收集到大量的调查结果后,设计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这些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主要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考虑该项用户需求是否具有代表性。只有该项需求在具有大量数据支持,并且在用户调查情况中较为普遍,才具有被研究的价值,因为界面设计产品只有针对市场主流用户才能最有效地获得最大利润。第二个因素是评估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是否具有开发价值。设计师要从产品概念产生时就帮商家节约开发成本。第三个因素是用户需求的可实现性。如果该项用户需求是目前科技无法满足的或需要超额成本投入,设计师就有必要考虑将该需求剔除或保留,以备技术发展成熟时再考虑实现。

2 设计概念的构思与深入

产品界面设计概念是在已获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初步设计,其目的是将用户需求进一步转化为产品概念。设计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把用户的需求转化为最佳的概念模型,以便于设计师的理解与评估,并最终与用户需求同步,达到建立有用、好用和想用的产品界面概念的目的。其中,概念模型是产品概念的表达形式,它的形式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是草稿纸上的快速手绘、简单的纸片模型、也可以是电脑上的二维效果图或三维建模。按照使用角度来分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计师对系统或产品进行描述时产生的概念模型。一类是用户在使用系统或产品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模型,也就是用户的心智模型。

设计产品概念模型的过程大概分为四个步骤:步骤一:根据用户需求对产品概念进行定义。产品概念的定义可以通过文字、表格、草图等多种形式来表达。步骤二:发散思维生成多个产品概念。概念的发散的方式包括用户调查、专家咨询、专利和文献检索、网络搜索、同类产品比较、同类产品比较、头脑风暴和情绪版等等。通常在短期项目中较多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这种方法效率较高且容易产生不错的新想法。步骤三:对产品概念进行初步评估。可以在设计团队、用户、专家以及相关人员之间进行,这样专业性比较强,同时也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步骤四:反复迭代生成最终的产品概念。反复迭代的过程就是对产品概念进行反复的评估、实验、修改,并得出最终经过检验的产品模型。

3 原型设计

原型(prototype)是产品概念的形象化和具体化,是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对产品的一种近似和有限的表现形式。[1]可以表现为草图、线框图、声音、视频、网页模型、实体模型等。原型不受到制作技术、制作工艺、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它的目的是最真实的还原产品的设计概念。界面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多维度的存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界面设计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因此,原型设计是界面设计研究过程最适合的研究工具。原型设计更加自由、随意,设计师们不需要因为谨慎的设计一个原型,而影响自己的灵感。世界著名的IDEO设计公司团队中,他们对原型设计有着极大的包容度,甚至即便知道某些结果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他们还是坚持完成原型的构建,因为这样不但有利于快速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并快速修改,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原型又包括低保真原型和高保真原型。低保真原型(low-fidelity prototype)的制作成本较低,时间和精力的花费也相对较少,只为快速呈现出概念的效果。低保真原型的表现方式包括草图、线框图、纸面原型等。高保真原型(high-fidelity prototype)的制作成本较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相对更加接近最终的效果。高保真原型的表现形式包括精致的油泥模型、发泡模型、石膏模型等,以及可以进行交互操作的界面、视频等等。

4 评估和验证

评估和验证的过程就是对界面产品的概念和原型进行评估和验证的阶段。其实产品的评估和验证就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纠错和改进的过程。我们通过展示产品来传达设计理念,通过使用产品来评估和验证设计成果,然后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进行修正,从而进一步的完善产品。产品界面设计主要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和验证。

(1)可用性(usability)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ISO9241/11(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定义是产品被指定用户在特定环境中高效率、满意的使用并达成特定任务的程度。一个界面设计产品的可用性评估的内容包括:用户是否可以集中注意力独立完成操作、系统是否操作简单且易学、是否需要用户刻意的记忆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用户学习操作的时间长度、在非正常的环境下用户是否能够正常操作、用户是否能够较少出现错误等等。可用性是检测一个产品界面设计是否有用、好用的标准。可用性评估的指标包括:易学性、效率、可记忆性、错误率、满意度这五个指标。

(2)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Donald Norman提出的。ISO 9241-210标准中的定义是用户对于期望使用的系统、产品或服务等的认知和反馈。用户体验的评估内容包括考察某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令人满意、操作是否有趣、是否富有美感、用户在情感上是否能得到满足等等。然而影响用户体验结果的因素又包括三个方面,即使用者的状态(生理、心理)、系统性能(产品、服务、系统等的客观条件)、环境(事件发生时的客观状况)。需要综合以上三个因素,才能较为全面、客观的完成用户体验的评估工作。只有一个具有优良用户体验的界面产品才能让用户产生想用的念头。然而,用户体验是来自于用户的一种较为主观的心理感受,其评价标准大致包括,该产品在使用中是否令人满意、是否令人愉悦、对用户是否有益、是否具有美感、用户在情感上是否满足等等。

参考文献:

[1] 孙晓帆,李世国.交互式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念模型可用性用户体验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界面设计可用性中外对比研究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GOCI晨昏时段数据的可用性分析
基于“认知提升”的体系作战指挥概念模型及装备发展需求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空客A320模拟机FD1+2可用性的讨论
基于PSR概念模型的稀土资源安全评价
数字矿山信息集成概念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