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借贷与去担保化

2014-09-17 01:11李耀东
金融博览 2014年9期
关键词:借款人篮子投资人

李耀东

P2P借贷担保一直是行业热门话题,对于酝酿中的监管政策到底是否允许P2P借贷提供担保曾多次引起争议。从6月份开始,这个争论进一步升温,触发事件包括陆金所的去担保化姿态、部分担保公司倒闭和最近央行官员的表态。

我国早期的P2P借贷平台师法英国的Zopa、美国的Lending Club和Prosper,发放的多是信用贷款,同样不提供担保。大约从2010年开始,部分平台开始以本金/本息保障的形式加强投资者保护,随后有些平台引入第三方担保,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2012年3月上线运营的陆金所。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P2P借贷平台要么只发放抵押/质押借款,要么与担保机构合作,要么拥有自己的本金/本息保障措施。让投资人完全承担违约风险的平台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担保(无论是外部担保还是自我担保)的引入,是促进我国P2P借贷行业从2011年开始大爆发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之前,由于投资人没有风险鉴别能力,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有限,投资P2P借贷如同赌博。因此,它只是极少数高风险偏好人士的投资对象,资金供给不足,导致资金价格高昂,进一步加剧了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行业迟迟无法成长。引入担保后,投资人的保障有了显著改善,更多的人敢于把资金投入到P2P借贷,直接促进资金供给渠道的多样性。相应的,资金价格逐步下降,借款人的负担显著降低。这一趋势仍在持续之中,有切实的数据作为佐证。

从表面上看,P2P借贷行业的担保无非是把借款人额外支付的费用经担保公司或平台之手赔偿给受损失的投资人,与直接提高借款利率没有实质上的区别,整体上的风险也没有降低。但是担保公司担保引入了相对更加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平台担保增加了平台的风险管理责任,使其不得不强化风控能力,以便持续经营。因此,P2P借贷担保在熨平借款人信用风险、给予投资人信心的同时,也为P2P借贷平台改善自身业务能力争取了时间。最近两年,大部分P2P借贷平台的坏账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也有数据作为佐证。

目前,对于担保的最大批评在于它把“分散”的风险重新集聚起来,似乎脱离了P2P借贷点对点交易、风险分散的创新“本意”,不符合P2P借贷平台作为“信息中介”的定义,重新沦为信用中介和风险经营者。这一观点正确与否我们暂不考虑,关键问题在于:如果P2P借贷不再提供担保,已被聚集的风险将分散于何处。

答案只能有一个:投资人。几乎所有平台都会建议投资人采用小额、分散原则,把资金拆分成小份,投资于尽量多的项目,而“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实际上这一假设成立的前提是篮子的质量基本上要有保证,大部分的篮子都没有漏洞,这样投资人才能保有足够多的鸡蛋,否则放到多少个篮子里都无济于事。而要保证篮子的质量大致没问题,这就需要辨别篮子的工具,或者说投资人应该有鉴别风险、管理风险的能力与手段,尽量把不良借款人筛选出去。

很遗憾的是,国内投资人并没有这样的工具。美国的Lending Club和Prosper不提供担保,但是它们提供借款人的信用评分和通过模型精确计算的借款项目评级。与此同时,这两家平台开放所有交易数据,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免费的统计网站计算不同等级项目的历史违约概率,预测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从而实现对“篮子”的选择。没有这些工具,无担保P2P借贷模式能否持续下去,无疑需要画一个问号。

与此同时,美国完善的信用环境对于借款人存在强有力的制约,借款人违约成本较高。一旦违约,其信用评分便会降低,影响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饶是如此,美国的P2P借贷平台也雇佣了专门的催收团队来尽量降低违约损失,并一直优化借款人审核模型。这些事例说明:即使在信用环境完善、平台信息透明、消费者权益保护周到的美国,想让平台保持“信息中介”的纯正地位而不介入风险经营,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同样耐人寻味的是,作为P2P借贷的鼻祖,英国的Zopa于2013年5月推出了Safeguard安全基金,保障投资者的本息安全,负责在贷款违约时替借款人偿还未支付给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同在英国的RateSetter更从2010年就开始提供类似的保障计划,Lending Works甚至采取了准备金和保险政策双重保护来防止贷款逾期还款、贷款违约和欺诈性申请。这些“类担保”行为的目的同样在于增强投资人的信心,增加平台的吸引力。英国关于P2P借贷的法律性文件《关于网络众筹和通过其他方式发行不易变现证券的监管规则》已于2014年4月1日开始实行,对平台的类担保行为无任何规定。

我国的征信体系尚不健全,没有统一、直观的信用评价标准;部分平台对借款项目进行着评级的尝试,但是实施时间较短,数据不透明,对于投资人的风险鉴别帮助有限;而贷后管理的烦琐、违约成本的低廉,使得普通投资人根本没有贷后管理能力。在这种不成熟的情况下,以风险分散的名义让投资人自行承担选择风险,无疑是不现实的。

一般认为,P2P借贷的创新在于利用网络渠道对接资金需求端和供给端,实现供需的直接匹配,从而有效降低供需的寻找与匹配成本,避免错配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成本。而要借助P2P借贷实现所谓的“金融脱媒”(即平台只作为信息中介),自动化、精细化的风险识别技术必不可少。“金融脱媒”之后,传统金融媒介所汇集的风险必然需要被转移和过滤,否则无法形成金融效率的实质性提升。其转移表现为风险的分散化,过滤则有赖于自动化、精细化的风险识别技术。后者不能凭空产生,需要依赖完善的数字化征信体系和良好的信用环境,以及先进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模型构建技术。

由于金融脱媒关键要素的缺失,我国的P2P借贷平台不得不承担较为繁重的风险过滤乃至风险管理职责,而担保亦可视为其为自身能力背书不得不选择的一个工具,目的在于能够不恶化金融环境的前提下持续经营,保持市场活力。在信用环境尚不健全的时候过早撤销平台的风险管理责任,押注于风险分散,或许只能拔苗助长,未必能够得偿所愿。

当然,担保自是平台较多涉足风险经营的一个例子,长期来看,P2P借贷行业必然经历一个去担保化、去增信化的过程。设想我们处于一个数据极其丰富、获取极为便利的网络世界,每个人的数据均被实时转换为信用数据,依托这些信用数据可以随时进行信用评估和违约风险测算。那么每个人都获得了足够强的风险鉴别能力,足以滤除超越自己风险偏好的借款人,而借款人的任何一次违约都可能显著降低其信用水平,使其在网络世界上寸步难行。此时,真正的纯粹信息中介方才有望成为现实。

不过,这样的信息中介可能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平台,它是整个互联网——借款人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发布借款需求,无数投资人调用网络算法搜索这样的需求,自动核实借款人、借款项目的真实性、合理性,评估其信用,测算违约概率。最终合意的借款人、投资人自动完成匹配,中间并不借助任何真实的中介——因而投资人完全自担风险,一笔真正的P2P借贷交易就此达成。(作者为零壹财经研究总监)endprint

猜你喜欢
借款人篮子投资人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乡城流动借款人信用风险与空间收入差异决定
小微企业借款人
花帽子,小篮子
商业银行对借贷人贷后监控与风险治理
投资人最爱
影响P2P借贷成功率的借款人信息要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