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图在地理高考二轮复习中的高效应用

2014-09-17 06:34王锋
考试周刊 2014年61期
关键词:文科生背景区域

王锋

摘 要: 地图是地理课程的第二语言,如果文科生能够在二轮复习中利用好这门“语言”,就能够把繁琐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装载在一目了然的地图上,文科生能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形成地理复习规划和思路,实现能力质的飞跃。

关键词: 区域地图 地理复习 二轮复习 文科生 高效应用

为了体现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要求,现在高考地理命题多“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以区域地图为考察背景,考查考生运用相关课程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在紧张而短暂的高三学习中,一轮复习基本是完善、强化基础知识,重在基础,但学生的知识体系还未能完全构建,知识比较零散。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对高考主干知识进行重组、归纳及整合,从而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条理化,使学生地理分析、判读、阐述能力得以提高。因此,地理二轮复习是高考应考能否成功的关键。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复习离不开地图,笔者在二轮复习中以区域地图为背景展开,在实践操作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利用地图册中的现有地图,或者教师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地图中可能的考点。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详细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二轮复习过后,很多学生成绩下滑,简单问题失误率居高不下。笔者认为关键是没有抓好二轮复习的实质。很多教师在二轮复习中多采用题海战术,学生花了很多时间,但能力的提高却十分有限。甚至很多学生在二轮复习中不知道怎么看地图、看什么、分析什么。如何落实二轮复习是关键,在复习中学生一定要回归地图册,以区域图为背景,落实一轮复习中的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并进行归纳总结。例如:以智利的地形图为背景材料(如图1)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经过小组讨论、问题汇总,归纳如下:

图1

二、利用区域地图构建知识框架,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高考命题以热点问题切入,以关键区域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地图的判读、分析、获取信息,利用地理知识和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笔者认为二轮复习要抓住区域背景,必须以必修1、2、3为载体,不应该为了复习区域而复习,在此过程中,区域只是背景,必修1、2、3才是区域主干知识的必要储备。在复习中建立区域地图的复习框架,学生不仅学会看地图,而且相当于把课本必修1、2、3又复习一遍。近几年广东高考地理侧重于对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和应用,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以北欧区域地图(图2)为例,引导学生建立区域知识网络框架如下:

图2

三、完善区域地图,形成心目中的“复习地图”。

地理复习中地图的解读和分析往往是学生备考地理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地图定位问题,学生更是束手无策,经常成为考试的失分点,这是学生一轮复习的首要问题。

为了打好基础,笔者要求学生在高二开始一轮复习时就详细复习初中地理、世界地理及高中地理的三本必修。为了拓宽知识面,有选择性地复习选修教材。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强化“三步走”。

初期:教师提供底图,底图要求有经纬网、河流、湖泊、城市铁路线等要素。分专题要求学生进行填图训练(政区图、河流与湖泊图、地形图),经过初期的填图训练,结合部分重难点知识的训练,学生对区域地图有了较好的整体把握,形成了牢固的空间知识网络。这个阶段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填图,教师及时进行批改指正,及时核对标准答案,以防学生记住错误信息,影响后期复习。

第二期:教师不再提供地图素材,各种模拟考试、练习题中有着丰富的地图素材,成为学生主要的信息补充来源。试题中的地图多是局部地图,应用中要求学生回到整体地图中进行区域定位、分析,对区域地图有整体把握和分析。

例如: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地理第41题以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为考查地点(右图所示)。

图3

为了清晰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图分布情况,学生要回到地图册上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归纳。

操作步骤如下:

第三期:第三期的复习主要是二轮复习,高考冲刺阶段,此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已经相当丰富,对知识点的处理也到了归纳概括的关键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在三个月内系统梳理知识,以地图为背景资料,对现有知识进行化繁为简、归纳梳理,形成主观问题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模板。笔者要求学生在梳理过程中切记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个体规律三个原则,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举一反三,这样在高考主观问题应考中就能拔得头筹。

经过“三步走”,学生逐步建立了心目中的电子地图,并且对地理知识点做到不陌生,答题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判读精准等。

地图是地理课程的第二语言,小小的地图承载了丰富的空间信息数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科生只有在高考复习中高效利用各种地图,才能把空间思维的局限性缩小,尽可能发挥文科生语言文字功底强的优势,科学学习地理,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鲁学军,周成虎,龚建华.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向的发展.地理学报,1999,9,VOL54(5).

[2]冯晓丽.如何利用地图复习区域地理.学术研究,2010(10).

[3]沈朝伟.“百图齐放,殊图同归”——例谈高效地理复习中的“多图一用”.地理教学,2014(5):51-54.

[4]杨山,陆静.中学人文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分析能力的培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10):8-9.

[5]戴敖锁.概念图与题组在高考二轮复习中的复合运用.地理教学,2014(8):38-40.

[6]程南云.心理地图的训练与构建.地理教育,2008(3).endprint

摘 要: 地图是地理课程的第二语言,如果文科生能够在二轮复习中利用好这门“语言”,就能够把繁琐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装载在一目了然的地图上,文科生能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形成地理复习规划和思路,实现能力质的飞跃。

关键词: 区域地图 地理复习 二轮复习 文科生 高效应用

为了体现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要求,现在高考地理命题多“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以区域地图为考察背景,考查考生运用相关课程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在紧张而短暂的高三学习中,一轮复习基本是完善、强化基础知识,重在基础,但学生的知识体系还未能完全构建,知识比较零散。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对高考主干知识进行重组、归纳及整合,从而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条理化,使学生地理分析、判读、阐述能力得以提高。因此,地理二轮复习是高考应考能否成功的关键。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复习离不开地图,笔者在二轮复习中以区域地图为背景展开,在实践操作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利用地图册中的现有地图,或者教师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地图中可能的考点。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详细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二轮复习过后,很多学生成绩下滑,简单问题失误率居高不下。笔者认为关键是没有抓好二轮复习的实质。很多教师在二轮复习中多采用题海战术,学生花了很多时间,但能力的提高却十分有限。甚至很多学生在二轮复习中不知道怎么看地图、看什么、分析什么。如何落实二轮复习是关键,在复习中学生一定要回归地图册,以区域图为背景,落实一轮复习中的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并进行归纳总结。例如:以智利的地形图为背景材料(如图1)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经过小组讨论、问题汇总,归纳如下:

图1

二、利用区域地图构建知识框架,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高考命题以热点问题切入,以关键区域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地图的判读、分析、获取信息,利用地理知识和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笔者认为二轮复习要抓住区域背景,必须以必修1、2、3为载体,不应该为了复习区域而复习,在此过程中,区域只是背景,必修1、2、3才是区域主干知识的必要储备。在复习中建立区域地图的复习框架,学生不仅学会看地图,而且相当于把课本必修1、2、3又复习一遍。近几年广东高考地理侧重于对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和应用,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以北欧区域地图(图2)为例,引导学生建立区域知识网络框架如下:

图2

三、完善区域地图,形成心目中的“复习地图”。

地理复习中地图的解读和分析往往是学生备考地理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地图定位问题,学生更是束手无策,经常成为考试的失分点,这是学生一轮复习的首要问题。

为了打好基础,笔者要求学生在高二开始一轮复习时就详细复习初中地理、世界地理及高中地理的三本必修。为了拓宽知识面,有选择性地复习选修教材。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强化“三步走”。

初期:教师提供底图,底图要求有经纬网、河流、湖泊、城市铁路线等要素。分专题要求学生进行填图训练(政区图、河流与湖泊图、地形图),经过初期的填图训练,结合部分重难点知识的训练,学生对区域地图有了较好的整体把握,形成了牢固的空间知识网络。这个阶段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填图,教师及时进行批改指正,及时核对标准答案,以防学生记住错误信息,影响后期复习。

第二期:教师不再提供地图素材,各种模拟考试、练习题中有着丰富的地图素材,成为学生主要的信息补充来源。试题中的地图多是局部地图,应用中要求学生回到整体地图中进行区域定位、分析,对区域地图有整体把握和分析。

例如: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地理第41题以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为考查地点(右图所示)。

图3

为了清晰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图分布情况,学生要回到地图册上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归纳。

操作步骤如下:

第三期:第三期的复习主要是二轮复习,高考冲刺阶段,此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已经相当丰富,对知识点的处理也到了归纳概括的关键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在三个月内系统梳理知识,以地图为背景资料,对现有知识进行化繁为简、归纳梳理,形成主观问题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模板。笔者要求学生在梳理过程中切记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个体规律三个原则,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举一反三,这样在高考主观问题应考中就能拔得头筹。

经过“三步走”,学生逐步建立了心目中的电子地图,并且对地理知识点做到不陌生,答题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判读精准等。

地图是地理课程的第二语言,小小的地图承载了丰富的空间信息数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科生只有在高考复习中高效利用各种地图,才能把空间思维的局限性缩小,尽可能发挥文科生语言文字功底强的优势,科学学习地理,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鲁学军,周成虎,龚建华.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向的发展.地理学报,1999,9,VOL54(5).

[2]冯晓丽.如何利用地图复习区域地理.学术研究,2010(10).

[3]沈朝伟.“百图齐放,殊图同归”——例谈高效地理复习中的“多图一用”.地理教学,2014(5):51-54.

[4]杨山,陆静.中学人文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分析能力的培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10):8-9.

[5]戴敖锁.概念图与题组在高考二轮复习中的复合运用.地理教学,2014(8):38-40.

[6]程南云.心理地图的训练与构建.地理教育,2008(3).endprint

摘 要: 地图是地理课程的第二语言,如果文科生能够在二轮复习中利用好这门“语言”,就能够把繁琐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装载在一目了然的地图上,文科生能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形成地理复习规划和思路,实现能力质的飞跃。

关键词: 区域地图 地理复习 二轮复习 文科生 高效应用

为了体现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要求,现在高考地理命题多“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以区域地图为考察背景,考查考生运用相关课程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在紧张而短暂的高三学习中,一轮复习基本是完善、强化基础知识,重在基础,但学生的知识体系还未能完全构建,知识比较零散。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对高考主干知识进行重组、归纳及整合,从而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条理化,使学生地理分析、判读、阐述能力得以提高。因此,地理二轮复习是高考应考能否成功的关键。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复习离不开地图,笔者在二轮复习中以区域地图为背景展开,在实践操作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利用地图册中的现有地图,或者教师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地图中可能的考点。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详细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二轮复习过后,很多学生成绩下滑,简单问题失误率居高不下。笔者认为关键是没有抓好二轮复习的实质。很多教师在二轮复习中多采用题海战术,学生花了很多时间,但能力的提高却十分有限。甚至很多学生在二轮复习中不知道怎么看地图、看什么、分析什么。如何落实二轮复习是关键,在复习中学生一定要回归地图册,以区域图为背景,落实一轮复习中的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并进行归纳总结。例如:以智利的地形图为背景材料(如图1)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经过小组讨论、问题汇总,归纳如下:

图1

二、利用区域地图构建知识框架,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高考命题以热点问题切入,以关键区域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地图的判读、分析、获取信息,利用地理知识和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笔者认为二轮复习要抓住区域背景,必须以必修1、2、3为载体,不应该为了复习区域而复习,在此过程中,区域只是背景,必修1、2、3才是区域主干知识的必要储备。在复习中建立区域地图的复习框架,学生不仅学会看地图,而且相当于把课本必修1、2、3又复习一遍。近几年广东高考地理侧重于对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和应用,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以北欧区域地图(图2)为例,引导学生建立区域知识网络框架如下:

图2

三、完善区域地图,形成心目中的“复习地图”。

地理复习中地图的解读和分析往往是学生备考地理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地图定位问题,学生更是束手无策,经常成为考试的失分点,这是学生一轮复习的首要问题。

为了打好基础,笔者要求学生在高二开始一轮复习时就详细复习初中地理、世界地理及高中地理的三本必修。为了拓宽知识面,有选择性地复习选修教材。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强化“三步走”。

初期:教师提供底图,底图要求有经纬网、河流、湖泊、城市铁路线等要素。分专题要求学生进行填图训练(政区图、河流与湖泊图、地形图),经过初期的填图训练,结合部分重难点知识的训练,学生对区域地图有了较好的整体把握,形成了牢固的空间知识网络。这个阶段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填图,教师及时进行批改指正,及时核对标准答案,以防学生记住错误信息,影响后期复习。

第二期:教师不再提供地图素材,各种模拟考试、练习题中有着丰富的地图素材,成为学生主要的信息补充来源。试题中的地图多是局部地图,应用中要求学生回到整体地图中进行区域定位、分析,对区域地图有整体把握和分析。

例如: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地理第41题以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为考查地点(右图所示)。

图3

为了清晰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图分布情况,学生要回到地图册上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归纳。

操作步骤如下:

第三期:第三期的复习主要是二轮复习,高考冲刺阶段,此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已经相当丰富,对知识点的处理也到了归纳概括的关键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在三个月内系统梳理知识,以地图为背景资料,对现有知识进行化繁为简、归纳梳理,形成主观问题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模板。笔者要求学生在梳理过程中切记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个体规律三个原则,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举一反三,这样在高考主观问题应考中就能拔得头筹。

经过“三步走”,学生逐步建立了心目中的电子地图,并且对地理知识点做到不陌生,答题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判读精准等。

地图是地理课程的第二语言,小小的地图承载了丰富的空间信息数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科生只有在高考复习中高效利用各种地图,才能把空间思维的局限性缩小,尽可能发挥文科生语言文字功底强的优势,科学学习地理,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鲁学军,周成虎,龚建华.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向的发展.地理学报,1999,9,VOL54(5).

[2]冯晓丽.如何利用地图复习区域地理.学术研究,2010(10).

[3]沈朝伟.“百图齐放,殊图同归”——例谈高效地理复习中的“多图一用”.地理教学,2014(5):51-54.

[4]杨山,陆静.中学人文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分析能力的培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10):8-9.

[5]戴敖锁.概念图与题组在高考二轮复习中的复合运用.地理教学,2014(8):38-40.

[6]程南云.心理地图的训练与构建.地理教育,2008(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科生背景区域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