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摄影艺术的科学发展观

2014-09-17 04:02梅常青
艺术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摄影艺术中国梦

摘 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深蕴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摄影艺术发展的不竭源泉。要在继承中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认识视觉文化时代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社会价值。新传播环境为摄影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不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实现摄影艺术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新时期摄影艺术创作要把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真实记录普通百姓生活结合起来,创作更多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摄影艺术精品。中国摄影家要发扬团结合作的奉献精神,敢于面对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摄影作品的监督批评作用。汲取当今世界摄影艺术发展最前沿的理论研究和创作成果,寻找对中国特色摄影艺术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新思路,摄影家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键词:摄影艺术;继承创新;精品意识;科学发展;中国梦

1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深刻认识视觉文化时代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以及社会价值

(1)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是摄影艺术发展的不竭源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深蕴着宝贵的精神财富,积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精神力量,也是我国摄影艺术发展的不竭源泉。中国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丰富多彩深刻内涵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我国摄影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来源。经典的诗、文、书、画等艺术作品,为摄影艺术语言表现提供了丰盛的借鉴形式。中国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习俗,遍布全国的历史古迹、物质文化遗产、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摄影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内容和创作题材。中华民族伟大智慧与创造力,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再开发、再创新,将使得中国摄影艺术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成为视觉文化时代摄影艺术发展的坚实根基。中国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历经了风风雨雨朝代更替,但始终没有中断得以流传下来,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其原因就在于继承了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并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更新。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文化的继承,任何一个走在世界时代前列的民族,其民族文化都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只有立足于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需要,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继承。能否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这是判断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否富有生机活力的关键。实现现代文化、现代文明、并不是要把传统文化消灭,而是要在新时期使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变,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现代文化强国。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摄影艺术相结合,在视觉文化时代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摄影艺术。

(2)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热情参与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并使之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在新传播环境下摄影已经实现了大众化和日常化,使人人都成了影像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享用者。摄影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一种精神文化享受,是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最简便的方法。摄影已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参与性最强的艺术门类。摄影艺术在展现和记录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项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是世界在各方面都发生着激烈竞争的时代,有经济上的竞争、科技上的竞争、军事上的竞争、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竞争。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人才的竞争中人的文化素质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对摄影艺术的喜爱和热情参与,所搭建的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使摄影艺术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普及。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进一步促进我国摄影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

摄影艺术是一种特殊表达语言,然而摄影艺术语言又有其自身的不同于其他媒介语言的特质,摄影艺术具有以影化人,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要始终依靠群众推动摄影艺术创作,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原动力,增强群众在摄影艺术创造热情,畅通群众投身摄影创作的渠道。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每个时代都会有产生新的民族性诉求,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是摄影艺术发展的强劲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由于面临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华民族重大历史使命和民族共同利益的需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显得特别重要和紧迫。摄影艺术能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向上,丰富摄影艺术创作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努力提高摄影艺术的大众化水准,拓展摄影艺术的理论内涵和创作实践外延。让广大群众在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理想,体现自身的价值,使之成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历韧弥坚的民族凝聚力重要力量。

(3)视觉文化时代摄影艺术的普及、发展使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迸发。视觉文化时代摄影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极大影响着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摄影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表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亲密关系。这主要取决于摄影艺术家思想素质和艺术修养,孕育于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及沉淀于传统文化中的基因。摄影艺术的普及发展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使他们在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享受到欢乐,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找到了人生的坐标,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视觉文化时代摄影艺术地再现了我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风貌,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提高了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同时,在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全面的迸发出来。

美是一种智慧,人不能没有美,不能不追求美创造美,以满足对人生的理想和自我美好生命状态的期盼。而美也离不开人,美能够给予人健康愉快和美妙的生命感受。任何一种艺术创作理念都潜藏作者思想观念,观念性具有一定的区域化和个性化。摄影艺术的发展成果应该为全体人民共享,人民群众通过摄影艺术创作,发现并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一个民族的习惯特征,一个社会的生存环境状态,都会直接影响一个人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视觉文化时代摄影艺术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摄影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觉自信,怀着一种理想,传递一种能量,肩负一种使命。形成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

2 新传播环境为摄影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总结经验深化认识、树立精品意识,实现摄影艺术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摄影艺术要与现代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新兴学科之间相互融合渗透。新传播环境下摄影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视觉艺术,又是一种传播现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载体。新播环境使摄影艺术传播的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摄影艺术的功能在记录、传播、审美、和语言表达等方面不断拓展完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摄影艺术与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更加紧密。摄影艺术与现代艺术、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有利于创造出充分表达摄影艺术思想理论体系、概念、范畴、逻辑结构的全新摄影艺术语言表现形式。摄影艺术与互联网络的结合,成为最符合这个时代具有广泛话语功能的媒体。新技术传播手段和新媒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将摄影艺术知识价值和传播影响充分发挥,使摄影艺术作品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新传播环境下使摄影艺术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信息化、大众化、娱乐化、全球化等特点。摄影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和一种传播媒介,同时已经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传媒体系。数字科技革命更加急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也影响着社会舆论机制的形成。摄影艺术发展追求的是思想性和学术贡献,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创作过程对自身的存在意义和生存责任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人类总是通过继承和创新文化来创造美好生活,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对自己民族文化有坚定的自觉自信,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出创新与创造的活力,为新时期摄影艺术创作提供了深厚实践基础。

(2)新时期摄影艺术创作要把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与真实记录普通百姓生活结合起来、创作更多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摄影艺术精品。视觉文化时代的摄影艺术是一种生活中情致和情怀,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要求摄影家以新颖独特的角度方式向人们展示这个世界。摄影艺术要不断从生活中吸取生命的营养,即要关注现实社会重大热点问题,又关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不断发现新的创作领域,新的创作题材,摄影家应该走进百姓内心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更多注重社会生活常态中的变化。要对生活有深入观察和判断的能力。把人文关怀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和视角,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找到映照社会现实关乎民心民意的真问题。摄影艺术创作要避免空洞的叙事,更多的表现普通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典型瞬间,表现我们身边看似平常的人和事。摄影家应该以平民化的视角,在所生活的街头巷尾拍摄他最熟悉的,最能感同身受的事物,更加选择平和的语言表达方式,没有刻意的夸饰,不过分追求变形夸张的视觉冲击力。而是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以形成全新的摄影艺术的审美视界。

伟大的时代需要精品力作来记载,崇高的理想需要精品力作来弘扬,摄影艺术作品要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摄影家要努力寻找与时代最佳切入点与契合点,选准适合自己个性的创作目标。摄影艺术创作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摄影艺术创作灵感作品无疑来源于生活,从百姓生活中发现挖掘那些鲜活的素材,只有敏锐捕捉到时代涌现出的可贵品质和精神风貌,才能创作出具有高度艺术水准和感染力的精品佳作。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往往是捕捉住平凡生活的亮点,并使观者感觉到生活的体温。体现平淡真实的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题材,反映人们内心真实诉求,且富有时代感的作品是最受观众喜爱的。只有进一步体现出摄影艺术的博大与精深,体现出摄影艺术作品的精致与精美,才是摄影艺术的真正提升,并使之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由此所形成新的艺术标准,创作观念和审美价值体系,将对摄影艺术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3)建立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像商业运作模式、是实现摄影艺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物质保障。摄影艺术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序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商业模式,商业运作模式的建立对实现摄影艺术健康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的。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学理论及实践证明,当一国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追求个性时尚精神的文化消费需求将快速上升。视觉文化时代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形成以普通大众为中心的庞大影像文化消费市场。努力适应和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和市场需求,在注重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的前提下,形成影像文化产业其独特的产业链。以创意+科技+服务为经营理念,形成上游的摄影艺术创作,中游的摄影作品制作宣传推广,下游的摄影作品营销服务。推广优秀摄影艺术品企业的诚信经营理念及运作模式,拓展国内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在构建组成有序的影像文化产业链过程中,中国摄影家协会应该充分发挥专业影响力和指导作用。

摄影家为了追求创作的完美,在不断地更新器材设备,包括外出创作采风吃、住、行、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劳动,摄影家的创作成果得到应有的报酬是理所应当的。要建立完善摄影艺术作品收藏机制,新闻图片等有关部门要与摄影家建立作品签约机制,形成摄影作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完善摄影作品市场的生产与消费,制定摄影艺术作品合理市场拍卖价格。艺术品经营单位要开展面向大众的艺术鉴赏和艺术消费常识活动,形成以文化生产单位和个人为主体,以优秀摄影产品的市场化开发为重点,探寻切实可行的市场商业模式。因此,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像商业模式有效运作,使影像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链构建和延伸得到加强。是我国摄影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物质保障,必将进一步激发摄影家的艺术创造活力。

3 中国摄影家要敢于面对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发扬团结合作的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摄影家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摄影作品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当今中国摄影作品缺乏舆论监督的力量,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社会发展我们取得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很多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之处。现实社会中还存在很多阴暗面以及破坏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及民主法制建设的滞后,领导干部缺少必要的监督,以至腐败现象泛滥并成了广大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这就要求摄影家用利用照相机这个最说真话的武器,在信息传媒社会充分发挥摄影作品的舆论监督作用。摄影家要对现实社会中的封建迷信、不文明、不和谐、环境污染以及各种腐败现象进行无情揭露曝光,将摄影的锋芒指向社会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与困境,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摄影家要利用新媒体环境下影像传播作为社会监督批评有力工具,对腐败分子形成强大的道德和法律压力。

视觉文化时代影像传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传播形式,新媒体出现表面看是传播技术的革新,深层次意义在于它催生了社会民众自身各种权利保障。民众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发表自己的看法,对社会事务中不合理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新媒体环境下影像传播以高速度、覆盖广、客观真实、影响大等特点,是承载这些批评和建议最佳平台。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贪污腐败和分配不公,而腐败分子最害怕的就是群众监督批评和媒体影像曝光。中国摄影批评的任务还很重道路还很长,需要做的建设性工作还很多,摄影家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新传播环境下摄影作品产生的强大舆论监督力量,为铲除产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创造条件,使反腐倡廉意识作为一种社会公德深入人心,让公正清廉成为每个公民心中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

(2)摄影家要做到学术上的纯洁与纯净、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视觉文化时代摄影家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进程中负有重大责任的群体,也最大限度地为摄影家提供建功立业的舞台。摄影家应该有自己的学术领域和学术品格,做学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格局,摄影家有大一些的精神格局,有高一些的精神境界,有相对开阔的精神气象或胸襟,才能把学问做大做实。中国正处在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涌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摄影家要站在历史和时代制高点上做学问,发扬团结合作的奉献精神,应该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多研究些实际问题。要多联系中国摄影艺术现状,尤其要多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这对摄影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考验。摄影家更应该成为社会信息的跟踪者和思想的提供者,是否了解当代摄影学术发展前沿,是否关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是衡量摄影家社会责任感和学术良知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的视野能够决定他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一个人的视野能够决定他的事业和成就和人生高度。摄影家要具有丰富规范基础理论知识,深厚宽广的学术视野,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首先,摄影家学术研究要具备真诚的态度,要有深厚的生活积累,把握摄影创作艺术规律,要有抑制不住的创作渴望和冲动。其次,要具备真实的态度,作品即人品,要脚踏实地,更关注摄影艺术语言的多元探索,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第三,要有追求真理的态度,做到学术上的纯洁与纯静,要举重诺轻的洞见,要有抽丝剥茧般的论证。因此,摄影家要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的判断力,要把人生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真正将国家前途民族利益摆在首位,为我国摄影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聪明才智。事实证明一个摄影家作品如果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他的学术价值就能延续的更为长久。

4 汲取当今世界摄影艺术前沿理论和创作成果、寻找对中国特色摄影艺术发展道路具有借鉴意义的新思路

(1)跟踪国外最新摄影艺术发展趋势与创作理念。中国摄影艺术发展要有国际意识世界眼光,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开展对外摄影艺术交流,了解国外摄影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当代摄影艺术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要利用国际摄影文化交流活动空间与平台,跟踪国外最新摄影艺术发展趋势与创作理念。在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要充分理解当今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后的影像文化背景,寻找对中国特色摄影艺术具有借鉴意义的创作新思路。在中西方摄影艺术对话比较中寻找新的共同发展的和谐之路,进一步推动中国摄影艺术走向世界。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摄影艺术大国和摄影强国,正引起国际摄影界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近年来摄影艺术在我国对外文化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依存得到加强的同时,彼此间的内在差异与深层矛盾也日渐凸显,加强摄影艺术对话与交流变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这要求我们积极探讨文化交流对话的现实基础和有效途径,深度发掘跨文化对话的人性依托,合理铺垫跨文化对话的价值基础,积极构建跨文化对话的有效平台。在全球化背景下超越跨文化传播的现实鸿沟,努力提升跨文化对话的思想境界。在借鉴与吸收西方话语优势的基础上,更深入有效利用西方现有文化价值体系中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为我所用。从而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形成独特的中国声音,扩大中国摄影艺术的学术影响力,提升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在世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2)构建中国特色的摄影学术话语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的摄影学术话语体系是十分严肃的学术工作,用中国话语准确诠释中国摄影艺术的独特轨迹,在重构与创造中提升中国话语的科学性和影响力。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大量引进西方学术话语体系,影响了中国摄影学术的独立精神和特有风格。借鉴西方不等于照搬,更不等于创造与创新,中国摄影学术界必须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要了解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与方法,不仅需要勇气和智慧,也需要谨慎平和的心态。文化创造活力往往在本土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交流碰撞中生发。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不是决然对立的,世界文化不是一种脱离了具体民族文化的孤立文化形态,相反愈是具有独特性的民族特质愈是容易获取世界地位。中国摄影家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向西方文化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将我们最好的作品拿给世界,让我们最优秀的摄影家走向世界。

当前我国摄影艺术正处于发展关键期,要提升中国摄影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对话中展现和提升自己的学术竞争能力。首先,要认真汲取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中的合理元素,挖掘和阐释其中符合时代精神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精华。发挥中华民族摄影艺术具有继承性和超越性的深层审美价值内涵,充分利用摄影艺术作品展示国家形象,拓展国家利益。其次,创造性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与世界现代文明相协调,使之成为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摄影话语体系的重要源流。摄影艺术要与时代脉搏相契合,着眼于解决中国现实问题,致力于时代精神的中国表达。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继承传统而不保守,视野开阔而不盲从。第三,要打破西方学术话语垄断权和西方学术学话语的盲目崇拜,加大中国摄影文化对外传播交流的力度和广度,让西方读懂中国,逐步建构一种在吸纳西方文化基础上更高的新国际话语体系,在世界取得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学术话语权。

5 结束语

深刻认识新时期中国摄影艺术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十分重大,实现摄影艺术科学发展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学理性问题,而是视觉文化时代具有深刻内涵,并具有强烈针对性的社会现实问题,只有原于实践的理论才能高于实践并用以指导实践。实现摄影艺术科学发展要把反映人民群众心声为根本价值取向,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回答当前摄影艺术创作实践对理论创新的期待,促进中国摄影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国摄影家要发扬团结合作的奉献精神,做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主力军,从全球文化的角度认识当代中国摄影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梅常青,男,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部理事,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现任教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从事摄影艺术教学,摄影艺术理论研究,摄影艺术创作。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摄影艺术中国梦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杉树湾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林玲摄影艺术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