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艺术与少数民族艺术内涵的结合创新

2014-09-17 01:13刘方靓
艺术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摘 要:少数民族艺术内涵有着厚重的历史价值以及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对人类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但其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传承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失去光彩。中国现代漆画在传统漆艺上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新生画种。在继承传统髹漆工艺的同时,创新与优秀的少数民族艺术内涵相结合,展现出特有的精神价值,推动传统漆画工艺与少数民族艺术内涵相结合的创新发展、延续传承,使漆画成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

关键词:漆画艺术;少数民族艺术内涵;发展;创新

1 简述漆画艺术的发展

1978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一件外壁有朱红色的涂漆木碗。这件粗糙笨拙,残破不全,外表看来毫无动人之处,微显光泽的小木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古的一件漆器。这说明我国早在7000多年前已经发明漆器并在生活中得到运用。1987年,在浙江姚瑶山遗址发现一件嵌玉的高足朱漆杯。考古说明良诸人已经利用了生漆的胶粘特性,将品质纯正、色泽晶莹的白玉,镶嵌在红色漆杯之上,使之相映成趣,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运用镶嵌技术的漆器,代表了五千年前,中国原始社会末期良诸社会漆艺的高超水平,这时我国的漆器制作工艺已渐趋成熟。漆画脱胎于传统漆器,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的精神需求不断的提高,漆器的审美价值进一步发展取代了实用性,真正的变成了纯观赏性的作品,漆画随之产生。根据考古发掘,最早的漆画产生在战国时期,在河南信阳出土的长台关楚墓中有一件乐器,“瑟”,在其上面用了鲜红、暗红、浅黄、黄、褐、绿、蓝、白、金等九种色彩漆彩绘着神龙、蛇、狩猎的场景,这件漆瑟上的漆画,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漆画。中国现代漆画与中国福州的脱胎漆艺是历史继承关系,中国现代漆艺的开创者以李芝卿,雷圭元,沈福文为主,初步建立起现代漆艺的语言表达系统,为中国漆画的产生奠定的坚实的基础。自20世纪20年代起,李芝卿、沈福文、雷元圭先后赴日本、法国修学漆艺。回国后,李芝卿先生将日本的髹漆工艺应用于漆器的生产与制作,并将漆艺纹饰技法制成效果样板,被后来许多漆画家应用于漆画创作,直接推动了中国磨漆画的诞生。1962年,“越南磨漆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在中国美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并深受启迪,中国人似乎开始自觉意识到漆也可用来作画。于是,在雷元圭先生、庞薰琴先生的推荐下,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乔十光、李鸿印到福州脱胎漆器厂学习漆工艺技法。次年,广州美术学院的蔡克振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朱济赴越南学习磨漆画。1984年中国现代漆画作为独立画种正式进驻“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漆画从此跻身于纯艺术殿堂。“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对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的实质性意义,并非只在于“现代”,而是漆画界终于有人开始从工艺画的“漆画思维”中觉醒,一些漆画家开始接触绘画艺术。“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之后,有关漆画展接连不断,无疑给漆画艺术发展带来生机。1986年“首届全国漆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1991年成立了中国漆画研究会,并先后在北京、南京举办了两届会员展,漆画界已拥有了一支经验丰富且人数可观的创作队伍,绘画与漆艺语言的结合,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许多艺术院校也都相继成立漆画专业或作为选修课程,现代漆画创作正在逐渐形成以艺术院校为主体辐射到地区性的业余创作的景观。在21世纪,现代漆画以悠远而精微的漆文化实践和经验积累为依托,立足于纯艺术性实践直面漆画创作中提出新的问题,建设起一种具有独特性、开放性、创造性、现代性的漆画艺术,这是时代的赋予与需求。

从漆器到漆画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是发展的规律。从漆器到漆画的转变,这不仅显示了传统材料媒介的延续实质上也是精神上思想上的传承,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变化、观念上的根本变化。

2 漆画的艺术语言

据春秋末年的《考工记》中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可见,自古至今材质都是衬托艺术效果,增添表现形式的艺术手法。现代漆画创作中的入画材料丰富多彩,主要是以漆为重要媒材,以及金、银、螺钿、骨石、招箔等传统漆艺材料,再辅以蛋壳、碳粉、漆粒、招粉、金属丝等等新的装饰材料,再加上各种入漆颜料、油料和稀释剂等,有上百种之多。大漆作为漆画的主要材料,具有耐腐蚀、耐酸碱、耐高温,防水防潮等优良性能。漆膜坚韧耐磨、光泽含蓄,漆液有极强的附着力,可作为金、银、铜铝、玉石、螺钿、蛋壳、漆粉等辅助材料的黏合剂。精制的大漆纯正、深沉,调入银朱,漆色鲜艳沉稳,配以五彩的螺钿、洁白的蛋壳、闪亮的金银,可大大丰富漆画的色彩。漆液如茶色一样的半透明性色泽,通过对形象不同层次的髹漆打磨,能形成由浅到深、由近至远的空间距离,深沉含蓄,层次分明。漆液与金银混合相映照,可以出现绮丽多变的色彩。漆的黏稠性,可堆塑、刻雕、划填、厚涂以增加漆画的表现力;利用漆性的紧、疲的天然肌理可以给漆画带来特殊趣味;利用漆液的流动可以显示变幻无穷的韵律美。由于漆画自身的包容量及材料的丰富性,漆画的表现技法也丰富多彩。例如,彩绘的典雅富丽,刻漆的单纯明快,嵌漆的华美闪烁,莳绘的斑驳陆离,堆漆的厚重古朴,泼漆的自然流畅,磨漆的神奇变幻,罩漆的深沉含蓄等。据明代黄大成的漆艺专著《髹饰录》记述的漆艺技法有八类百余种。研究和总结前人的漆艺表现技艺,学习和继承最优秀成果在创作中灵活运用,能使作品面貌更具漆的特色。漆画具有绘画与装饰的两重性。漆画应充分发挥其材料的长处,在保持漆画的特点及特定的工艺制作的前提下,注重绘画性与装饰性的结合,这是由于它本身的制作手段和媒介材料的特性所决定的。漆画的特性不在于绘画性和工艺性的孰轻孰重,而在于是否创造性地运用了漆画语言。漆画创作的成功与否,除了掌握材料性能和工艺手段外,更在于其是否有内在的生命和意蕴。漆画相对其他画种而言,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和展示形式,不仅可以使用平面形式,而且还可以使用立体形式甚至是平面和立体结合的架上装置形式;同时天然漆具有极佳的包容性,可以与众多的材料相融合。因此,漆画的装置性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时期,大多数人过于重视眼前实际利益,心态都很浮躁,这就使很多漆画作品忽视漆画艺术的精神内涵,让心眼停留在事物的表面,陶醉于一技一得而无所表现。这是由于作者的主体意识淡薄,不是在艺术的范畴里驾驭材料去构成作品,而是利用技法和材料进行的堆砌,这样的作品缺乏精神内涵。年轻的艺术家往往好奇于材料和技法的精美变幻而过度强调技法,是不可取的。技法不过是因创作的需要、表现的需要而采取的手段,只考虑手段而忽略初衷,就迷失了方向,将艺术进行下去,首先要知道长期下去,自己在做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

3 结合少数民族艺术内涵发展创新

文化转型期的中国,一方面在吸收西方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吸收西方的文化艺术;一方面则强调民族精神,民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众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其独特的价值,正是这些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艺术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排拒有融合,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在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层精神特质、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既要继承、保护、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又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加强交流、和谐发展;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改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生产力;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前提下,使各民族饮食习惯、衣着服饰、建筑风格、生产方式、技术技艺、文学艺术、宗教信仰、节日风俗等,得到切实尊重、保护和传承,不断开辟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推进和谐文化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的漆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艺术语言中审美积淀具有独特民族精神内涵。在漆画艺术题材的丰富性、多样性等方面的拓展也是很重要的。在注重技法、材料的同时,表现少数民族艺术特点、审美内涵都为漆画艺术题材与艺术技法的创作研究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少数民族艺术有着厚重的历史价值,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形态和环节,可以发掘并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特点及走向。它不仅记录表征着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也富含着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丰富信息,一种文化的形态、内容、流变,很多时候和一个民族的起源、特征、变迁、心理有着密切联系。少数民族艺术本身就是文化,具有认识价值和欣赏价值。因为与生活很接近,处在文化上游的形态,具有文化宝藏的品格,可以为今天漆画艺术的发展提供精神素材,所以具有文化价值。少数民族艺术还具有社会价值,寄托着少数民族的情感。演绎、欣赏这类文化艺术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增加凝聚力。中华民族都会为有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艺术的灿烂和传承感到自豪。我们可以通过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感知到少数民族祖先在历史行进中粗重的呼吸、苦难的呻吟、胜利的呼号、奋进的脚步。而这些对当今社会的中华民族无疑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任何一个绘画形式当它被人类社会所承认开始,其必然肩负着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责任。现代漆画艺术发展应当从我国优秀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中吸收养分,展现漆画艺术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精神。少数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与漆画艺术的结合,一方面为漆画艺术借鉴、融会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创新提供极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力求推陈出新,践行具有地域特色少数民族韵味的漆画艺术风格,拓展材料与技法可延伸性的同时,发掘漆画艺术本源审美内涵的多元性,让漆画艺术继承发扬少数民族优秀艺术的文化内涵,再通过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促进漆画艺术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好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把少数民族艺术推向世界,提高漆画的文化价值,让其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4 结语

中国漆画发展的短短五十多年中,在高科技、高速度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漆画艺术的创造性也日趋多元化。漆画要适应当今急剧变革的审美需求和丰富多变的精神世界,应当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使漆画作品内容与形式能鲜明地表达时代特色与时代精神。漆画艺术以独特的材质美、制作美得到很多观赏者的喜爱,努力开拓漆画传递的艺术语言与精神内涵,把现代漆画艺术与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艺术精神相结合,不断发展创新,探索新的技法,体现出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文化精神和现代美。

参考文献:

[1] 邓佑玲.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2] 乔十光.漆艺论——传统工艺全集(漆艺卷)[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3] 沈福文.中国漆艺美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刘方靓(1983—),男,甘肃兰州人,硕士,兰州工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景观环艺,民族民俗传统艺术。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