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随着我国铁路“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的逐步落成与成功运营,CRH高速动车组列车以其安全、准时、快速、舒适、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如梭箭般穿行于大江南北。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结构、列车动力分配、电传动控制技术、牵引制动性能等的设计运用了高新技术,且具有各自的高科技含量。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具有速度高、站停短、运行紧的鲜明特点,其列车操纵必须满足绝对安全、高度平稳、贴限高速、对标停车的时代要求。
高速动车组列车的操纵直接关系着铁路的通过能力、运输能力,影响着铁路的形象与经济效益。单就途中运行环节而言,因进站前线路、设施等限速条件,加之ATP控车模式等诸多因素,往往因进站前的调速操作不当影响了列车的安全、准时、舒适,为此,进站前的制动调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按照“全面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原则,建造的CRH高速动车组有CRH2、CRH3等车型,以及技术提升的CRH380AL、CRH380BL等车型。车组编组有8辆与16辆之分,动力配置也有4M4T、5M3T、8M8T、14M2T之分,且各型车的转向架等结构形式,牵引制动等主要性能均存有差异。
高速动车组既承担200km/h客运专线、300km/h客运专线的主要运输任务,还需下线运行于速度低于160km/h的既有线路,牵引区段200km、500km、1000km长度不等,且采用跨局轮乘,车型混用,交路并存的运用方式。
CTCS(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为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基于传输信息方式和闭塞技术的不同,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应用于铁路既有线路、200-250km/h客运专线、300-350km/h客运专线、高速新线或特殊线路。
CTCS在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区段存有级间转换,并向下兼容。动车组在C2、C3区段按ATP车载设备行车,在C0区段行车及C2地面设备故障时,按LKJ方式行车。由于传输信息方式和闭塞技术存有差异,加之ATP控车模式与LKJ监控模式的不同,均为列车的安全、准时、舒适的操作要求带来影响。
施行常用制动时,必须考虑列车的速度,线路情况,限速要求,停车目标距离等条件,准确掌握制动时机和制动级位,才能保证列车均匀减速。为此,必须紧抓关键,掌握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原理、牵引制动特性、ATP车载设备的逻辑控制原理,归纳出切合实际的操作模式。
1.制动机的使用
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采用电气指令、微机控制直通式电空制动。制动控制单元BCU根据制动指令及车重信号计算出所需的制动力,向电气制动控制装置发出制动信号,并对再生制动和空气制动进行协调控制。其中,再生制动承担制动功率的38%,其余由拖车和动车的盘形制动装置承担。系统当检测到所生产的再生制动力不足时,电-空联合控制以空气制动力进行补充。
耐雪制动是防止下雪而专门设置的空气制动,可消除闸片和制动盘面之间的间隙,制动缸压力设定在60±20kPa。
制动过程中过分相时,再生制动自动切除,全部转为空气制动,瞬间的转换会产生纵向冲动。如采用耐雪制动,可使过分相前再生制动的比率下降,再辅以制动手柄的操作,可以最大地缓解过分相引起的纵向冲动。
因电分相基本上设置在站前闭塞分区内,设置地点距进站约为300-400m。
综上分析,高速动车组列车进站前制动调速可行的使用方法:一是缓解过分相法,一是制动过分相法。经实际论证,制动过分相法可比缓解过分相法节省运行时间15s。
2.牵引制动性能的掌握
根据牵引计算理论,EMU动车组的制动减速度按三个速度段,分别为:
常用7档: 0≤V≤70km/h β=0.747m/s2
70 118 EMU动车组常用制动时间、距离如表所示: EMU动车组制动时间表(s) EMU动车组制动距离表(m) 通过对EMU动车组的制动力与速度关系曲线、制动性能指标、制动时间与制动距离技术参数的综合分析,EMU动车组常用制动的计算,符合列车牵引计算规程,可利用经验公式,采用速度分段累加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m) 紧急制动空走时间tk=1.5s,常用制动空走时间tk=2s。 根据EMU动车组的牵引制动特性、制动性能,结合列车运行图与运行环境,总结出高速动车组的制动调速规律,形成切合实际的操作模式。 3.ATP控车模式的掌握 列车自动保护系统(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简称:ATP),亦称列车超速防护系统。 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电缆与轨道电路、信号机、应答器等设备相连,完成列车位置检测、形成速度信号及目的距离信号,并将此信号传递给列车。车载设备接收地面限速信息,经信息处理后与实际速度比较,当列车实际速度超过限速后,由制动装置控制列车制动。 指定限速点前减速的两种制动模式曲线 其常用制动速度模式曲线计算:在车辆常用最大额度减速度上考虑偏差的下线减速度,在考虑制动等效无功时间预先计算距离速度曲线,其曲线以表形式保存。 其计算参数如式: S=V2/7.2β+V0tkt/3.6 (m) 常用制动:β=2.0km/h/s,坡度=0‰ 根据ATP控车模式与指令,结合环境因素影响,准确把握列车速度、制动力控车模式的逻辑关系,掌握高速动车组列车的制动性能与规律,提升高速动车组列车的操作能力。 操纵高速动车组列车必须树立安全正点,平稳操纵的理念。根据列车运行图,按照ATP指令与控车模式,结合站场、线路特点,采用“定方案、抓环节、细掌握”的策略,优化操作方法与操作过程,形成高速动车组列车安全、准时、舒适的操作模式。 1.定方案 操纵高速动车组的司机,出勤时必须及时获得相关行车信息,根据调度命令掌握行车主动权。开车前进行充分预想,针对天气状况、线路条件确定最佳操纵方案。“定方案”就是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制动调速环节,结合列车特点,制定关键区段的具体操作方法。 如:京津城际上行线4k540m-4k061m设有电分相,处于北京南站进站前160km/h调80km/h的制动减速区内。为此根据列车运行图,结合线路设施与ATP控车模式等条件,制定了采用连续调速的方法。既制动过分相前,采用耐雪制动进入空气制动模式,防止过分相制动转换的冲动,保证列车的准时运行。 2.抓环节 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制动1级时,车辆制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冲动基本上能被车钩缓冲装置所吸收。随着制动级位的增高,列车的减速度增大,舒适性也会降低。“抓环节”就是根据列车运行图,结合牵引制动特性、运行环境、ATP控车模式等因素,对高速动车组列车进站前制动调速进行制动时机、制动初速度、制动地点及制动级位各环节严格把控。 如:京沪高铁曲阜东站上行进站信号机的坐标是537km037m,538k200m处有一段长1000m,坡度20‰的下坡道。图定站停列车运行至548km处,速度300km/h时,使用制动3级施行调速;进站前537k200m处,速度70km/h施行缓解,列车在平稳减速之后安全进站。 定地点、定速度、定制动力的操作方法,使制动过程中的列车降速平稳可控,提升了列车的舒适度,既避免了由于强制动级位产生滑行的几率,又避免了下坡道造成的长速,也防止了ATP控制引起的不必要制动。 3.细掌握 正常情况下,高速动车组列车在ATP完全监控模式FS下工作时,其控车模式: 常用制动:NBP=(SSP or TSR)+5km/h (at CSM) 紧急制动:EBP=NBP+5km/h (at CSM) 预警速度:W= NBP-5km/h ATP产生的控车模式曲线与列车实际速度进行比较,如果实际速度超过常用制动模式时,下达B7N强制动指令,以便沿着常用制动模式减速。输出B7N指令后,如果速度潜入常用制动模式下时,则下达B4N中制动指令。下达B1N弱制动指令时,牵引指令强制被切断。 “细掌握”就是施行制动时,既要考虑ATP的指令与控车模式,还要注意掌握初制动时机、制动级间转换时机及制动解除时机。 如:京津城际下行天津站进站的制动调速,在将列车速度由280km/h制动调至160km/h后,在指定地点,时速为155km/h,逐级提置制动4级实施制动调速。时速90km/h到达预期地点后,结合降速变化与ATP的显示,逐级降低制动级位直至保持制动1级,使列车以略低于80km/h的速度进入限速地点。待列车趟过应答器后,ATP此限速控车模式解除。然后,再按照ATP的指令,结合线路特点,继续保持制动1级,控制列车安全贴限进站。 综上所述,“定方案、抓环节、细掌握”的策略,在不违背动车组设计原理、牵引制动规律、ATP控制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的定速度、定地点、定操作方式的制动调速操作模式,不仅保证了高速动车组列车进站前制动调速的安全、准时与舒适,也为攻克其他操纵环节的关键问题创造了条件。 通过对CRH高速动车组列车进站前制动调速的分析研究,掌握高速动车组的高新技术。在运用中探索高速动车组列车的操纵方法,形成高速动车组列车安全、准时、舒适的操纵模式,打造高速动车时代品牌,适应铁路客运市场化、多元化经营的变化,创造铁路最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CRH系列动车组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列车牵引计算规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3]钱立新.世界高速铁路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4]孔祥安.TGV-法国高速铁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5]内田清五.日本新干线列车制动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6]彭俊彬.动车组牵引与制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三、高速动车组列车进站前制动调速的实施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