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芝,杨升,李洪兴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9;2.牡丹江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而食物中转基因食品、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因素使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不断加剧,所以人们希望食到健康、天然、保健、放心的天然保健食品。紫罗兰马铃薯紫皮紫肉富含有花青素,不仅含有普通马铃薯具有的养分,同时还含有其它普通马铃薯不具备的营养成分,具有特殊保健功能。花青素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癌、延缓机体组织衰老、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抑制炎症和过敏等功效。所以紫罗兰马铃薯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
母本A98S001是从国内外引进的马铃薯种质资源经杂交配组分离纯化后得到的一个红黑色小型果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20天,植株主茎粗壮,分枝少,薯近圆形,红黑色,单果重25g。
父本为克新2号。该品种株型直立,茎绿色,有极淡的紫褐色素,茎翼基部波状,叶上部平直,复叶大。花冠淡紫色,开花正常,花粉孕性较高,可天然结实,中熟高产抗寒,适应范围广。块茎圆形至椭圆形,表皮较光滑,结薯集中,薯皮黄色,薯肉淡黄色,抗晚疫病,抗病毒病。亩产1500kg。
1998年配制组合36份,各系薯皮颜色表现为黄皮白肉、粉皮白肉、粉皮粉肉、玫瑰红、浅紫、紫色、深紫色等20余种不同类型,其中深紫色品系较多,优选出紫皮紫肉,皮色与肉色一致的薯形整齐的品系,经过3年以上的田间整齐性、重演性、丰产性、抗病性等多方面生物学性状调查及抗病性筛选,田间代号2000-15、2000-138等10余个品系较优,选择8份进行品比试验,养分测定花青素及营养元素含量最佳组合为2000-15,参加2002~2005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黑审薯2007004号。2008年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CNA20040440.7。
在2000~2001年在牡丹江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田内进行了杂交组合的品种比较试验,对照品种为克新二号,小区行长20m,垅宽65cm,株距30cm,4行区,小区面积52m2。
3.1.1 各杂交组合的果实性状表现
从薯快性状方面比较2000-15薯形为长椭圆形,薯皮为紫黑色,薯肉亦为紫黑色,薯形为长椭圆形(见表1)。
表1 马铃薯新品系果实性状
3.1.2 各杂交组合的花青素含量
选择外形及色泽比较突出的品系进行花青素及矿物质元素含量测定,利用膜分离技术提取花青素成分,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2000-15花青素含量最高,为186.59mg/kg,微量元素丰富,其中K的含量远远超过Na的含量,同时Ca和Mg的含量也很高。
表2 优势组合微量元素及花青素含量测定结果
3.1.3 各杂交组合产量表现
结果产量比较显示2000-15号在2000~2001年两年本所品比中小区平均产量为147.37kg,亩产1890.30kg/666.7m2,比对照增产2.86%,达到普通马铃薯产量水平,且有一定增产性。见表3。
表3 马铃薯新品系小区产量比较表
2002~2003年度2000-15进行区域和生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2000-15折合公顷产量为27659.78kg,较对照增产1.84%,达到了普通马铃薯的产量水平。接着在2004~2005年进行了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折合公顷产量为27636.75kg,比对照增产2.14%,高于普通马铃薯产量水平。
表4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
2005~2006年,紫罗兰马铃薯经东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化验室测定,结果显示紫罗兰马铃薯的营养丰富,维生素C的含量高,见表5。
表5 紫罗兰马铃薯营养成分表
紫罗兰马铃薯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马铃薯研究所鉴定。2005、2006年抗病性鉴定结果:PVX病发病级别为“1”,抗性鉴定为“抗”;PVY病发病级别为“1”,抗性鉴定为“抗”。
紫罗兰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特性。薯形长椭圆形,芽眼浅,表皮光滑。单薯重120~250g,最大单薯480g以上,商品率75%以上。株高60cm左右,主茎发达,棱形;茎秆颜色紫色,随温度增高变浅;叶为复叶,叶色紫色,随温度升高而变浅。植株较抗早疫病及晚疫病。生育期90~120d,中晚熟品种。营养成份含量,淀粉含量(鲜基)含量10.30 %;VC含量456.22mg/kg鲜薯;干物质含量17.52%,抗PVX及PVY病毒。,富含花青素与原花青素。亩产量1843.22kg/667m2。
黑龙江省各地区露地生产在春季4月末至5月初种植,选择土质疏松含有机质高、易排涝排湿的砂壤土较好,以垅宽80~90cm大垅栽为宜,播深在15~20cm,每667m2施有机肥3800kg,氮肥施用量折纯氮10kg、钾肥用量折纯5~8kg、磷肥用量折纯3~5kg,亩保苗在4500~5000株。适宜黑龙江省及内蒙古等冷凉地区种植。
[1] 高爱红,童华荣.天然食用色素—花青素研究进展[J].保鲜一加工,2001(3):25-27.
[2] 刘桂玲,李海霞,郭宾会,等.不同提取方法对甘薯花青素含量测定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91-94.
[3] 吴信子,朴京一,孙小勇,等.蓝靛果花青素的分离与鉴定[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7(3)91-94.
[4] 胡建军,郑晓英.膜技术提取玫瑰茄红素工艺的初步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19-21.
[5] 李彩霞,李志敏,李新虎.彩色马铃薯紫罗兰中棚双膜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12,25(3):59-60.
[6] 张共英.克新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闽东农业科技,2007(2):25.
[7] 杨玲,刘利军,赵永莉.不同提取剂对紫罗兰马铃薯花青素提取含量的影响[J].石油化工应用,2008,27(5).
[8] 宿长亮.高维生素C马铃薯-紫罗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9).
[9] 陆国权,邱永军,楼晓波.紫心甘薯红色素提取工艺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学学报,1997,23(1):1-6.
[10] 韩鸿萍,胡凤姐.FAAS测定黑马铃薯中的8种微量元素[J].光谱实验室,201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