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工作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9-17 21:29杨帅
世纪桥 2014年8期
关键词:图书管理高职院校建设

杨帅

摘要: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高校的教科研工作及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在实际状况中,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得不到充分的体现,笔者从一个基层图书管理员的角度出发,对当前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工作中现存的一些问题作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建设

一、 当前现状

图书管理工作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也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凸显出来,尤其在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重的高职院校,这一现象表现的更加突出,目前,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领导重视承担不够

长期以来,图书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领导中的心目中,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师生图书借阅的单一功能上,因此,对于图书馆的硬件、软件、图书管理人员的引进、培训、考核、提拔的众多方面都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程度,甚至在不少领导看来,图书馆就是一个养老院,不需要太大的投入与重视,只要有地方,有些书籍就可以完成其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图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图书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真正发挥其功效。

(二)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对一个高校图书馆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很大关系,在笔者看来,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职业道德、文化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胜任这一工作。而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在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提升这一方面做得工作不够,不少人认为只要能做到借、还书工作就可以胜任,甚至连不少管理人员自身也有这种想法,直接表现就是管理人员自身对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没有兴趣,不愿倾听学生的想法,而学生也就不愿进馆学习这类恶性循环的现象频发。

(三)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建设大都着眼于馆藏书籍的建设,这固然是很重要的,但现在社会已是信息化社会,我们的大学生早已不像以往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只习惯于闷头在图书馆查文献、找资料等学习方式,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知识方式更认可,如果我们的图书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以往那样的话,不及时提高信息化程度,多利用网络、手机等方式来便利我们的学生,那学生将越来越远离图书馆。

二、思考与对策

(一)统一认识,形成全校共同关心支持图书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图书管理工作,这不是句空话,必须落实在各个方面,首先,在人才的引进方面,要摆脱图书馆就是养老院,职工福利院的错误想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引进一批专业对口、年轻上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已经不胜任当今信息化时代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培训后仍不能胜任的,应调岗或辞退。以我校为例,目前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合理,40岁以下人员占到65%,在学历结构上,研究生学历的工作人员比例占60%,职称方面,高级职称25%,中级职称50%,而在专业方面,专业对口率达到70%,这种工作队伍的构成大大提升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实效。其次,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建设方案,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要有同专业教师相同的安排与政策,把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当作常态工作来抓。事实上,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也必须经常提升自己的学习,跟上时代的节奏,了解外面的变化和当今图书管理工作的最新动态,而这一切,单靠他们自己的努力远远不够,学校人事、组织等相关部门必须搭建一定的平台,为他们的需求提供服务,这也是保证图书管理工作队伍高素质化的必要手段。第三,对于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待遇提升,年度考核评优待遇问题等也要制定同学院专业教师相同的政策。相信很多在高校工作的教师都有这种体会,往往高校的各种人事政策和福利待遇大都比较倾斜于专业教师,在高职院校中这种情况更加明显,这样一来,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这一问题就非常尴尬的显现出来,不少学校收入待遇最差的就是图书管理人员,年底评优往往也只是配角,在职称评定方面,由于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审权属于文化厅,不少学校相关部门也就漠不关心、听之任之,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极大的打击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工作的效绩也就自然上不去,这些都需要学院领导和相关部门制定平等的合理制度给予改变。第四,学校其他教师也要重视图书管理工作,特别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要充分尊重、理解和支持图书管理工作,毕竟,他们也是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对象之一,不能因为学校的发展主要依赖专业的建设就忽视图书管理工作所做得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从“源”与“流”两方面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地位,才能在全校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图书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充分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与专业技能

作为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科学技术、科学知识、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才能达到服务学生、教师和教学的目的。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认为在此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第一,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所必备的第一素质,作为高校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窗口单位,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毫无疑问对其工作有着统帅的作用,如果思想政治不过关,哪怕专业技能再好,也不能从事该工作。而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往往不少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恰恰忽视了这最重要的一点,平时不加强政治学习,也不关心当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于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没有政治敏感性,甚至不少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队伍中,连党员也没有,这种状况,这都反映出当前加强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建设的重要性。

第二,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取得良好工作效果的基础,首先,图书管理人员要正视图书管理工作,热爱本职工作。进入这一工作领域,就要把这一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应该主动的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仔细研究,认真思考,积极地开展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如果只是敷衍了事,做一天算一天的态度,是不能胜任这一工作的;其次,要重视师德规范的教育与提升。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和社会图书工作管理人员不同,他们还具备另一身份,他们也是教师,他们的言谈举止无疑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师德教育也是牢不可缺的。最后,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正如我们常说的“读者至上,服务第一”,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要始终把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放在第一位,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积极主动地工作,以自己的艰辛劳动为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第三,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加强综合业务素质的提升。综合业务素质,首先是知识的储备和更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各项知识都以爆炸性的速度在更新,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已成潮流,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如不及时的加强知识更新,显然会不适应当今的图书管理工作。其次,业务素质的提高,还应包括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面向大众的服务性工作,不通的师生,都有不同的性格与特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在工作中有意识的锻造自己的沟通能力、提升工作技巧,努力缩短馆员与用户之间“共识”距离,逐步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理解的相容关系,更好的促进自己的各项工作的展开。

(三)适应现代潮流,加强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信息储存方式已经得到彻底的革命,如何加快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话题。以我院为例,图书馆已更名为图文信息中心,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图书管理工作理念上的提升,在发挥现代信息功能方面,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合其他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经验,笔者认为,在这一工作中,有几个方面要注意:

第一,高校应整合相关人力资源,推进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以我院为例,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人员进行整合,合并为图书信息中心,为信息化建设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设备的支持。

第二,图书馆本身硬件的改造,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笔者曾在国外大学参观时发现,国外大学图书馆早已摆脱了单一的书籍借阅的单一功能,而成为学生交流心得、获取知识、思想碰撞等的一个综合场所。为此,我院在图书馆硬件改造中,也借鉴了相关经验,实现全馆无线网络全覆盖,空间划分功能化,学生使用便捷化,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第三,图书馆在网站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本院校的专业特色,并在网站建设中体现这一特点。目前国内知名大学的图书馆网站的访问量比其它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高出许多,说明师生上网时首先想到的是到知名度较高的大图书馆,而事实上,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如不能提供适合自身学生专业特点的版块、内容来服务师生的话,非常容易产生“马太效应”,影响到本学校图书馆网站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黄雪雄,陈然.提高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和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0,(9).

[2]姚兰.深圳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J].图书馆, 2004,(4).

[3]毛有桂,吕娟.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探讨——以 扬州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 经济,2006,(7).

[责任编辑:胡 悦]

猜你喜欢
图书管理高职院校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创新图书管理
谈数据挖掘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