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华威
党史理论家胡乔木称李大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完人”。大学生党员通过学习李大钊事迹,深刻地认识到,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是李大钊“完人”的基本元素。
献身事业的气节操守 拥有崇高的人生信仰
立足国情,选择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说:“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1907年李大钊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追求真理的李大钊,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分析社会的弊病。从爱国主义出发,立足中国国情,分析世界变换局势,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实现了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思考问题,高瞻远瞩地指出社会主义是中国问题根本解决之路,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而努力。
务实勤勉,求真务实探寻革命道路。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夜以继日撰写文章,仅从1920年3月至1924年1月,撰写各种文章140余篇,33万多字,平均不到9天就要完成1篇,留下诗文600多篇,150万字。党成立之初,为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1922年至1924年,他三赴上海、两下广州,五过长江,与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多次会谈,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李大钊8个方面寻求革命道路:领导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骨干;创建中国共产党;掀起工农运动高潮;促成国共合作;倡导党抓武装力量;昭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忠贞不渝,奉献人生仰慕赤旗世界。李大钊一生多次受通缉,但他始终以大无畏的勇气,坚守工作岗位。“三·一八”惨案掩护很多同志安全转移,自己却留下来主持工作。张作霖实施逮捕前,杨度将消息秘密传递给李大钊,然而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革命岗位上。
李大钊被捕后,各方人士竭尽全力营救,李大钊得知这个消息平静地说:“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而应当,但已经是党的损失,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做冒险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现在你们应当保存我们的力量,不要使革命力量再遭损失。”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李大钊慷慨赴死,“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瘁力以成之”。勇于牺牲的精神,源于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共产主义信仰。
光明磊落的宽阔胸襟 赤胆忠心的为民情怀
关心底层人民,倡导人人平等。李大钊关心底层人民的生活,倡导人人平等,李大钊说人世间“在‘爱的水平线上,人人都立于平等的地位,没有阶级悬异的关系。”对于那些专门标榜自己是高等人物的政客,李大钊藐视他们的不劳而获和作威作福,指出“凡是劳作的人,都是高尚的人,都是神圣的”,都比“吃人血不作人事的绅士、贤人、政客们强得多。”在李大钊看来,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只要是正当的,都是极其高尚的,值得尊敬的。
李大钊常给工人讲:“你们工人可不矮呀,够得上天那么高,说着,就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工人两个字,又给大家解释,‘工人合起来就是‘天啊”。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是那样的深入人心,亲切自然,给工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关心青年成长,培育革命火种。李大钊从三个方面关心和培育青年一代:一是教育青年培养完美的人格。李大钊对青年如兄弟,“见善如不及,有过必规劝。”在他的指导下,知识青年纷纷走上革命的道路。二是关心青年的成长,培养一代领袖人物。北京大学“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天津觉悟社”等社团都把李大钊当作导师,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都受过李大钊的影响。三是关心青年的生活。李大钊赠予罗章龙毛毯,为刘仁静入学缓交学宿等费写担保信,将儿子的新棉衣送给革命青年等。青年们从李大钊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和力量,纷纷走上革命道路,携带着革命的火种,将共产主义的光芒播撒到祖国大地。
热心公益事业,参与社会慈善。李葆华回忆父亲:“他很乐于助人,手头只要有钱,谁急需就送给谁,不讲还不还”。任职北大,他积极参与发起“北京学界赎路集金会”、“北京大学赈灾会”、“北京大学妇孺救济会”,为陈独秀筹集诉讼费,为朱蓬仙教授募集丧葬费。建党之初,经费拮据,李大钊每月从工资120元中(后涨到180元)拿出80元作为资助党的费用,还要拿出一部分帮助贫困青年或同仁。导致家况一度十分困难,夫人赵纫兰难以安排家庭生活,北大校长蔡元培知道这一情况后,吩咐财务室每月先预留生活费,这才缓解了赵纫兰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结交各界友人,待人襟怀坦荡。和李大钊相识相交之人,既有北京各大学的同仁,又有同窗学友;既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又有不同政治主张的政敌;既有位高名重的社会名人和政府要人,又有出身贫寒的工人农民兄弟。他坦荡磊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为民族振兴谋发展;他正义正直,反对一切破坏人民的力量,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他和善挚诚,尊敬师长尊重朋友,道不同亦相为谋,学理之争,却不伤感情,赢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李大钊同志略传》记载:“大钊同志,很能灵活地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他往往设法联合许多同盟者和同路人。”
鲁迅评说李大钊在人际交往中“内外从如云,没有宗派气”。刘半农说:“君温良长厚,处己以约,接物以诚,为学不疲,诲人不倦,是以从游日众,名满域中。”毛泽东说:“他是我真正的老师。”陈独秀说:“守常是一位坚贞卓绝的社会主义战士。从外表上看,他是一位好好先生,像个教私塾的人,从实质上看,他生平的言行,诚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南陈徒有虚名,北李确如北斗。”文学家、革命家、政治家真言实语、毫无虚饰的评价,说明李大钊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朴素真实的治家风范 情系民众的珍贵家风
崇尚节俭,保持朴素生活作风。李大钊一生崇尚节俭,“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是他生活的写照。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简朴生活所感动。罗章龙回忆道:“守常同志自奉俭约,非常刻苦。他居室简陋,食不兼味,服饰简单,“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平时一如北方人的简单生活,一个大饼,一根葱,粗茶淡饭就满足了。”学生张尔岩建议他注意增加营养,李大钊笑笑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时下国难当头,人民食不果腹,怎能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的疾苦呢?”简朴的生活、简单的话语展示出他情系劳苦大众的胸怀。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张作霖杀害后,家中仅有一元钱,夫人赵纫兰卧病没钱医治,遗孤无从得到抚恤,棺柩无力回籍入土。直到1933年时,靠同仁捐款方得以在香山安葬,李大钊的清廉赢得了千秋万岁的佳名。endprint
尊重婚姻,结发夫妻相濡以沫。夫人赵纫兰年长李大钊6岁,没有什么文化,作为北京大学教授、社会名流的李大钊对她非常尊重,从未嫌弃,闲暇时教她读书认字,使得她能够“读懂红楼梦”,还热情地把妻子介绍给到家里来的革命同志和青年。在丈夫的感染下,赵纫兰默默地支持着李大钊的工作,历尽艰苦抚养孩子走上革命道路,为党的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1936年,秘密环境下的中共河北省委追任赵纫兰为共产党员。
爱护孩子,以身作则教育子女。首先,李大钊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从爱护花草小动物等细微之处引导子女们珍惜生命。其次,李大钊主张培养孩子们遇水不愁、逢海不惧的勇气,带领子女上山下河,历练胆识。再次,李大钊培养子女学习知识,报效国家。亲自教孩子们写字,并特意定制铜墨盒刻上“父守常赠”的字样送给孩子们,鼓励他们认真读书。他介绍葆华参加革命工作,让子女们在革命的洪流中锻炼成长。最后,李大钊重视培养孩子朴素的生活作风。李大钊自持俭朴,子女生活也极其朴素,穿戴为粗布衣服,犹如“乡下孩子”,没有一点著名教授家庭子女的优越感。
高雅淡泊的情趣爱好 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操
进德修身,远离恶习。在德行修养上,李大钊自我要求甚严。当时,“上流”社会流行捧角、嫖妓等习气,大学师生也多有人参与其中。蔡元培校长为整饬校风,发起成立了进德会。李大钊一进入北大就加入进德会,自认甲等会员。入会后,李大钊严守进德会不嫖、不赌、不娶妾戒条,言行统一,克己待人,被师生称道,并于1919年6月20日被选为进德会的纠察员。
爱好广泛,情趣高雅。李葆华在《父亲的习好》中回忆道:李大钊兴趣非常广泛,不仅喜欢美术作品、瓷器、养花、书法、体育、音乐等艺术,还喜好家乡皮影戏。面对家乡五峰山的美好景色,兴致所至地呤出“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的美好诗句。李大钊一生始终保持着乐观进取的精神和永往直前的魄力。
治学严谨,博览群书。李大钊遗留丰厚藏书,一部分转交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一部分由他的子女捐给了孔德学校,一部分转交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等五校任课,讲授《史学思想史》、《现代政治》、《唯物史观》等课程,自编讲义,博览群书,对中外文化、历史都有较为深厚的研究。鲁迅先生评说:“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本文作者系首都经贸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