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平
摘 要:全媒体时代,面对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态势,电视媒体和电视人锐意应变创新,充分发挥独特的电视传播优势,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的报道理念,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当中,确立电视在媒体与群中的优势地位。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针对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体现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举措,进行了一番阐述和剖析,为实践创作提供了一个参考角度。
关键词:电视媒体;突发事件;有效应对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9-0084-02
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的,对社会可能造成或造成严重影响的危险或是影响,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具有负面性、不确定性、危害性、乃至灾难性,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所以常常是新闻报道的重点。因此,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电视媒体作为影响大众的舆论工具,必须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
一、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
(一)直播新闻的优势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的时效性成为各大媒体遵循的首要原则。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呈现多元化趋势,且审美要求苛刻。电视作为主流传播者,其直播新闻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报道最为及时与权威,是影响力最为广泛的传播方式之一。
例如,2013年10月,宁波在防御抗击“菲特”台风的战斗中,宁波广电集团的五个电视频道充分发挥电视的独特优势,联合制作8小时并机直播,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菲特”台风给宁波带来的影响,新闻频道四天共录制了22档,1000多分钟的直播节目,经常前方记者还在采访,后方稿子尚在编辑,直播就已经开始了,演播室俨然成了新闻直播平台的主战场,让受众通过电视画面第一时间看到,全城积水路段的交通状况,志愿者们涉水运送物资、支援受困群众的温暖场面,以及避灾点群众井然有序的安顿场景,不仅现场感强,而且也及时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令人奋发向上。
(二)立体式传播的优势
作为媒体人,完成一项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一是做好要闻报道,二是进行背景分析,三是展开深度挖掘,四是做到即时评论。但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空间内同时达到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有电视媒体才能具备这样的实力。
(三)细节刻画优势
新闻细节在刻画电视新闻表现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能起到点染、深化主题的作用,具有“以小见大”的功能。新闻细节能表现新闻的生命,展现新闻的活力,在某种程度上,它还能体现新闻事件的深层含义,从而引起观众对电视新闻的深刻感悟和冷静思考。细节能够呈现画面感,能增强观众对电视新闻的记忆效果,从而提升新闻价值。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画面呈现、细节描写、特写镜头等使电视媒体具有其它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
例如,2012年12月,宁波江东徐戎三村发生的倒楼事件,引起了全城关注,一幢楼在几秒钟之内瞬间倒塌,在倒楼尚未发生的当天上午,宁波广电集团都市文体频道的《讲大道》栏目,接到群众的一条热线,反映楼房危险随时可能要倒塌,记者随即前往采访,中午12时8分,大楼真的倒了下来,周围群众措手不及,凭着职业敏感,这时现场记者已经开机,全程记录下了楼倒的几十秒钟瞬间,顷刻间尘土飞扬,居民惊恐失措,四处跑散的一个个细节场面,都摄入镜头,以至成为后来这一事件独家的电视新闻画面。大楼倒塌之后,有几位居民被埋,在接下去的10多个小时的营救中,央视、省台和地方台的10多路电视记者,20多支长枪短炮齐聚蹲守在现场,谁都不愿漏过任何一个细节。当几名被埋群众被一一救起的每一个难忘的感人画面,都真实地展现在千万电视观众眼前时,这就是其它媒体目前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二、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一)报道同质化
如今的电视媒体逐渐向集团化发展,报道政策相同,媒体定位相同,新闻来源相同,新闻理念与操作水平近似,资源共享使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出现了报道内容、表达方式同质的趋势。
打开电视的不同频道,我们从各个频道的新闻栏目中不难发现,除了新闻现场直播以外,不少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基本上有个套用的模式:1.死伤数目、脱险或获救数目、受伤情况、伤者的照料、死者的处理。2.各级领导现场指挥抢救,看望伤员及家属以表深切关怀。3.上级部门就这起重大突发事件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抢救伤员、安抚家属、维护稳定、查清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4.此次重大突发事件造成多大经济损失,对社会造成了多大影响。5.此次事件的原因调查分析。电视媒体多是从这五个方面入手报道这类事件,很少从其它角度对重大突发事件予以阐述,使报道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
例如2013年8月18日晚上9点多,宁波在建的其中一段地铁工程发生了坍塌,几分钟后,微博在第一时间发出了这一信息,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当地媒体得知这一消息,都争分夺秒的赶往事故现场,由于现场的抢险人员正在紧张的救援,一些媒体记者,只能通过目击者来了解事件初步的情况,电视记者也只能在现场抓拍一些事故画面,对于伤员的情况,记者只能到几家医院去了解,而最终这一重大事故的原因、人员伤員和抢险进展,还是通过当地政府的官方微博来统一口径,尽管不同栏目播出的新闻标题有所不同,但内容和结构几乎大同小异,同类题材缺少挖掘和创新。
新闻内容的同质化,表面上看是媒体市场饱和,新闻资源共享的表现——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媒体,面对同一新闻事件,要想得到独家新闻已经不大可能。实际上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同质化现象,是媒体的新闻观念僵化和运作机制不健全的反映,还有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素质不高,和社会责任心缺乏所导致的,反映了目前新闻生态不平衡,不健康的当下状态。
(二)缺乏人文关怀
现在很多的媒体为了刷新收视率,为了夺取受众的眼球,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时,存在人文关怀的缺失或者错位。例如,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不少记者将话筒直接伸向刚刚失去亲友的灾民,问他们失去亲友的感受,虽然这一画面能给电视观众以视觉上的冲击,但是对于被采访者来说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这样的采访报道就缺乏人性化和人文关怀精神。
三、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有效应对
电视媒体作为主要的媒介和传播工具,影响着大众的舆论,肩负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怎样才能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准确及时的报道,提高其公信力,凸显其权威性,最大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除了电视自身的优势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有效的应对。
(一)贴近公众,力求独家
新闻界老前辈王中曾感叹说,“我们过去的报道,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在多家媒体采制同类新闻的时候,电视媒体就要以平民化的视角,用你手中的第三只“眼睛”,来深入挖掘新闻现场的每个细节,努力避开与别的媒体类同套路的做法,采制出鲜活的独家新闻。
(二)遵循及时、公开、全面、多角度的原则
重大突发事件的瞬间性和强烈性,要求各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缺席或信息传输不当,会误导民众,加剧社会恐慌,造成突发事件后的“危机”。需要强调的是,电视媒体在注重报道及时性的前提下,也不可忽视选择好报道时机,虽然因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新闻报道越快越好,但什么时候报什么新闻,应该区别对待。
2012年,温州发生“7·23动车事故”,电视媒体在事件发生后几小时就做了报道,反应迅速、报道全面、公开透明,收视效果明显。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报道完整跟踪事件发展,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客观、全面,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三)创新方式,增强效果
1.用事实说话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迅速核实事实的真相,对短时间内不能准确核实的情节,宁可不进行报道,也不能错报,新闻报道要尽量客观的反映事实的真相,语言要精炼,具有亲和力和贴近性,尽量避免使用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话语。
2.多家媒体合作
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各媒体依据自身特色,报道方式与报道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全媒体时代,“三网融合”趋势明显增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全方位呈现事件原貌。
3.用好评论
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电视媒体的评论,要密切关注灾情、民情、舆情的变化,努力将突发事件主人公的视线引导到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关注上,将人们的话题从对伤亡的悲痛引导到对不屈、顽强、团结等民族精神的关注上,起到安抚人心、讴歌精神、鼓舞士气、指明方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广宜.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媒体应对[J].中國政法大学学报,2011(1).
[2] 王威.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功能探析[J].新闻传播,2009(12).
[3] 龚立堂.怎样抓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J].新闻爱好者,2010(10).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