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时代党报党刊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2014-09-16 08:10王劲苍
今传媒 2014年9期
关键词:记者责任感

王劲苍

摘 要:在多媒体时代,党报党刊记者要不负使命,坚守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求真不动摇,坚持求新吸引人,坚持求深感动人,坚持正确的导向鼓舞人,为社会和公众营造良好的形象,当好新闻的码头。本文重在探讨多媒体时代网络假消息对党报的影响,同时揭示党报记者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媒介素养。

关键词:党报党刊;记者;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9-0058-02

“半小时全省知道,一小时全国知道,两小时全世界知道。”这是一位省级领导对网络媒体的认知。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兴起,给社会注入了强大活力,也给传统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台)带来了竞争和压力。但网络媒体假新闻的频频出现,还有一些网络媒体打着监督的晃子,行谋利益之实,使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大打折扣,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甚至败坏了记者的公众形象。网络假新闻的泛滥对党报有一定的冲击,党报也频频“中招”。

一、“中招”创新高

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开放程度高,无国界,想说就说,让人人都成为“记者”,拥有“麦克风”,话语权得到更大舒展。特别是在社会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网络媒体传播自由、简单、多样化(如手机短信、个人微信、博客、网站、论坛、聊天室等)的特点,为别有用心的个人或机构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提供了方便。人们己发现,现在,网络谣言达到“高明”程度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制作环节,网络谣言炮制者采用新闻报道的手法,在形式上力求“逼真”,甚至盗用媒体的名义;二是在传播环节,令网络媒体乃至传统新闻媒体“中招”,通过它们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传播平台以新闻形态进行再传播,以证实其“可信度”。如香港《大公报》2013年4月18日刊出一篇题为《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的文章,讲述了“北京的哥”郭立新在3月1日的“奇遇”:“微服私访”的习近平与一名随从坐上了他的出租车,郭立新在“全然不知”对方身份的情况下,谈到了北京的污染、自己的收入、中央政策和地方执行等问题,最后还得到习近平亲手书写的“一帆风顺”墨迹。这一报道立刻被新华社与《合肥晚报》《厦门晚报》《温州晚报》《纽约时报》等中外媒体转载,被各大网站放在显要的置顶位置,引起广大网民热议。但次日风向突变,该报道演变成一篇“假新闻”的闹剧。在官方新华网指相关报道为虚假新闻后,各大网站纷纷删去文章。这篇假消息堪称假新闻之最,一是它选择的报道对象职务高,多年少见;二是选择的时机比较敏感,当时正是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上任不久,国内外关注程度高;三是国家主流媒体“中招”,经网络媒体再传播,影响大;四是利用人们良好的期望愚弄了民众。

还有一篇著名的假新闻《钱被风刮跑以后》,记述了一位老大爷手中的钱被大风刮跑,路人捡到后一一送回的故事。最早刊于1980年2月9日《吉林日报》,1980年2月23日被《人民日报》刊登,并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好新闻。2003年还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编选进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作为经典写作教材,最后被发现又删除。这样的假消息、假新闻如果任其泛滥,党报党刊的公信力将大大下降,国家、政府的公信力也将大大下降。有关专家认为,防止假新闻要从长远计,应对当代和历史负责,不让假新闻溜进历史,扰乱历史。

二、“中招”心态分析

网络假消息是导致传统媒体、党报党刊假新闻增多的主要原因。认真分析,网络媒体假消息有这样几种来源:

1.娱乐心态,推波助澜。一些人以娱乐心态参与其中,推波助澜;有的人借机编造、散布谣言,诈骗敛财,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如,2012年12月上中旬,一股“世界末日”等谣言在网上迅速传开。一些人以娱乐心态参与其中,加入到散播“末日说”的队伍。福建晋江抓获的34名发传单宣扬“世界末日”言论人员,其中30名为中年妇女;2.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如,虎年春节期间,山西省的晋中、太原、吕梁、长治、晋城、阳泉等地区,到处都是地震将发的议论,致使上万山西人離家,躲避在广场、公园等地,夜不归宿,甚至开车逃往外乡。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网上谣言。事后,山西警方将最早散播谣言的造谣者抓获;3.无中生有,吸引眼球。如,最近云南有一批犯罪分子来到河南作案,请互相转告,不要独自一人去玉米地附近!至今三庄乡还有一个受害妇女没有找到下落!切记!切记!”在当地引起社会恐慌。后被查处才真相大白,系作案者为增加个人博客的点击率所为;4.掩人耳目,逃避监督。一些网上举报的贪污腐败分子,违规提拔的干部,开始有的也用“没有问题”、“程序合法”等搪塞,最后当事人有的被查处,有的被撤职、免职,这些假新闻都大大伤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如,2012年12月,《财经》副主编罗昌平实名举报刘铁男,曾得到国家能源局火速回应:上述消息纯属污蔑造谣。时隔几个月,2013年 5月12日,新华网报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从一开始的“纯属造谣”,到后来的“严重违纪”,“谣言”成“真言”,网络媒体自打脸面,新闻发言人让公权蒙羞,引发舆论反思;5.政治阴谋,歪曲真相。一些国外、境外敌对、邪恶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如今又利用互联网大搞网络大战、黑客大战,千方百计进行渗透,传播虚假信息、制造谣言,企图演变和颠覆中国。

深究细虑,党报党刊“中招”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追名逐利造假。一些个人(包括媒体从业人员和其他社会人员)或团体以通过媒体实现其追名逐利之目的,没有新闻就炮制新闻;或夸大其词,在客观事实上“添油加醋”,以凸显其“新闻性”,以求稿件见诸于媒体或上重要版面;二是求真意识缺失。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媒体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增加吸引力,求快、求新、求奇,或追求所谓的独家报道,不认真核实,让假新闻出笼;三是防范不足。一些记者或通讯员追求报道可读性,情节感,淡化新闻真实性原则,搞移花接木,造成报道失真或失实;四是管理滞后,由于网络媒体在技术层面显现出信息来源的“无根性”以及“自由发布人”群起的特殊性等特点,传统媒体的出现管理滞后、缺失等“不适应”症状,使假新闻出现的渠道和可能性大为增加。

三、防“招”策略

江泽民同志曾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一精辟论断深刻指出了党报党刊工作者所担负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也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真理性。

在多媒体时代,虚假新闻防不胜防,党报党刊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公共空间意识和消费者权益意识,通过技术间接控制等途径规范新闻传播,强化对有害性传播行为的监督和遏制,营造正本清源、风清气正的新闻源。对党报党刊新闻工作者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和管理: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是杜绝假新闻的关键因素。要坚持用“三严三实”要求教育编辑记者,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服务宗旨,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防止急于求成,防止片面性,营造以求真为荣、以造假为耻的氛围,全力打造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党报党刊编辑记者队伍,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拓展新媒体技术训练。新媒体大势已然。党报党刊新闻工作者既要适应并敢于同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同台竞争,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习掌握新媒体运用传播技能和途径,争做复合型、全能型新闻工作者,努力走在新时代前列,筑好新闻码头,树立党报党刊记者良好的新闻工作者形象。

3.发挥主流媒体导向作用。事实证明,党报、党刊、党网等主流媒体的假新闻明显少于非主流媒体。一旦出现假新闻,受众一般会首先从党报、党刊、党网上尋找正确答案。因此,主流媒体的真实性和可靠度越高,非主流媒体的假新闻毒害就越低,甚至完全失去市场。面对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党报党刊及其工作者任重道远,慢不得,急不得,要强化主流媒体在大众传播中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对舆论的主导作用、标杆引导作用,规范新闻传播途径,净化网络信息传播环境。

4.对造假者加大惩处力度。目前,假新闻被揭露后,除了遭到舆论谴责外,对于造假者,一般处理办法是扣发或追回稿酬、在媒体曝光、暂时封杀其“作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几年记者证,这种束之过软的监督和惩戒机制,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假新闻。因为作假者换个马甲还会混迹于新闻业内。杜绝虚假新闻,既要新闻工作者自律,媒体职业道德和新闻行业从业规范的约束,同时也需要他律,即新闻法规,通过新闻立法,加在惩处力度,遏制假新闻制造者,让其付出惨痛代价,从而不敢、不能、不愿作假。

5.建立新闻批评体系。由记协发起组织独立的新闻批评机构,由新闻专业人士和社会爱好者等担负监督媒体的责任,受理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意见,如关于新闻报道不公正或是有造假新闻或其他毛病等。定期把发现的情况公布于众,能激起公众对有关编辑记者或媒体进行谴责,促其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遏制虚假报道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常聪.虚假新闻报道的成因与危害[J].新闻传播,2007(10).

[2] 赵世庆.网络时代防止假新闻浅议[J].新闻界,2010(1).

[3] 汤嘉琛.警惕“先辟谣后落马”损伤政府公信[N].晶报,2013-05-13.

[责任编辑:思涵]

猜你喜欢
记者责任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从“真功夫事件”看危机中企业新闻发言人与记者的关系
多媒体时代行业报纸编辑记者的素质分析和探究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全媒体背景下的党报记者职业道德建设
浅议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