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杰
摘 要:当前人们生活在被媒介包围的社会中,通过媒介了解世界,实现与他人的沟通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的真实写照。数字化生存,媒介化社会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典型表现形式。无论哪个国家都不能忽视大众传媒的影响力,特别是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它对于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媒介化社会;大众传媒;政治功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9-0018-02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提升,受众对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多,社会的不断媒介化已成为趋势。在此背景下,有“第四权力”之称的大众传媒在社会功能方面也产生了新的动向,特别在政治功能方面,面对种种变化和挑战大众传播媒介要及时进行调整。
一、媒介化社会的形成
媒介化社会是社会媒介化的结果,是媒介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模式的一种表述。人类先后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的时代,媒介技术的不断丰富使人的多种感官得到调动,逐渐实现全面“延伸”。电子化传播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递,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媒介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认知和應对世界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如果说当今社会从权力结构上看是知识化的,在深层结构上是网络化的,那么在社会表现上则是媒介化的。[1]”
在媒介化社会中,社会、媒介和受众均是核心和关键。只有厘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深刻地阐述清楚媒介化社会的内涵及其机制[2]。正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才使媒介化社会成为现实。
首先,媒介技术的发展为媒介化社会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媒介化是在媒介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强调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更加广泛、深入的影响。社会的媒介化肇始自19世纪30年代大众媒介的出现,但媒介化的突飞猛进则是自电视普及之后开始,电视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于媒介的依赖性,并大大增强了媒介对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3]。在网络技术出现后,社会的媒介化进程开始大大加速,电视台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电视的结合实现异地直播,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进行购物、学习等。
其次,受众对信息的进一步需求甚至依赖为媒介化社会提供了重要条件。一方面,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人们迫切需要通过大众媒介来了解周围世界的变化,从而实现观念、看法的调整。另一方面,新的媒介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媒介生产观念,信息发布门槛降低,手机等移动媒体广泛分布,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在媒介化社会中,人们通过媒介实现自我价值,对媒介渐渐产生了依赖。
最后,环境建构是媒介化社会的外部特征,它既是媒介技术不断演化的结果,同时,也为媒介技术的革新提供了社会土壤[4]。媒介为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和各种便利,同时也营造了一个与我们的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拟态社会”。人们通过“拟态社会”形成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并指导现实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客观环境与信息环境之间的差别,因此,“拟态社会”反过来会影响现实社会。
二、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及存在问题
(一)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
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的三功能说,即“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大众传媒的功能是指大众传媒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其政治功能是指它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环境监视功能
大众传媒作为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发布信息供受众参考,让人们把握周围的动态。社会的良性运转离不开生活在其中的主体——人的准确应对和积极应对,作为最敏锐的“社会雷达”,大众传媒可以帮助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即社会的运行包括其中权力的运行形成一个准确的认识,并借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上的抉择[5]。
2.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功能
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 M.E.麦库姆斯和 D.L.肖于在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了“议程设置”的观点,即大众传媒不能决定人们怎么想,但能够决定人们想什么。媒介主动为人们供给信息,受众则是被动接受这些信息,人们关于外部世界的想法会受到大众传媒议程设置的控制。而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与我国的舆论引导功能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我国,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媒介,正确引导舆论是其基本任务。它主要包括对社会认知、价值观、态度和行动等方面的引导,以保证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3.政治教育功能
大众传媒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工具之一。利用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弥补面对面人际传播所带来的压迫感等缺陷。同时,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较为丰富,既有关于政治理念的直接教育,也有寓教于乐的间接渗透,能适用于各类受众,同时,人们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内容。
(二)大众传媒存在的问题
大众传媒在发挥其政治功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大众传媒归国家所有,它是党的耳目喉舌,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传统、惯性模式来维持其组织工具的作用。比如,关于领导人的报道要放在头版,地方级报纸要转载中央级报纸的重要文章等等。在此基础上,社会生活也被高度政治化和组织化了。这种宣传政策、群众动员和意识形态教育为主的传播内容需要调整,以适应人们当前对多元化信息的大量需求。
另一方面,同经济、教育等领域相比,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善,立法较为薄弱,缺乏相应的法律体系。大众传媒的运行主要依靠一些政策性文件,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一些漏洞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大众传播媒介政治功能的发挥。
三、在媒介化社会中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
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大众传媒都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媒介化社会中,媒介正渐渐对受众、社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渗透,媒介的角色地位及其影响力也成为社会良性发展的关键,而与政治相关的事务则关乎国家、政府的稳定与发展。大众传媒应当有一种使命感,要成为媒介化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进步的推动者。此外,在当前媒介化社会背景下掀起了新媒介的使用浪潮,传统意义上的官方媒体也加入其中,在原来侧重提供信息单向传播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与受众的互动。
(一)信息公开的平台
随着媒介化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提升,在精神层面也有了更多需求,产生了与此相对应的民主思想。因此,在媒介化社会中,所有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必须公开、透明,而信息公开化是通过大众传媒来实现的。大众传媒成为政治和社会之间的公共通道,可以将政治和社会力量以及最广泛的受众吸引到政策制定过程中来。除了新闻报道内容的公开,当前各国推行的电子政务也是大众传媒进行信息公开的表现方式之一。另外,受众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实现与政府部门的及时沟通并提供政策建议,这一方面能实现政策制定的民主、公开,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二)舆论监督的工具
在我国,大众传媒的政治监督功能主要是通过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的舆论监督来实现的,比如对党和各级行政部门及人员进行报道,揭露腐败、滥用职权等情况,倡导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在媒介化社会中,新媒体层出不穷,在传统媒体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机构也纷纷在新媒体上建立平台,开设微博、微信等,利用新媒体的碎片化、即时性的特点第一时间发布有关信息,同时,这些内容能够弥补报纸、电视、广播这些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不足。
(三)自我表达的场所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人都可以利用媒介自由发表言论,普通人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传统意义上的话语权已经不再是精英群体的特权,由此出现了很多“草根记者”,他们借助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另外,许多从事新闻报道的专业人员也通过这些新媒体发布信息,与受众进行交流。他们作为大众传媒从业人员的一份子,其言论的准确性、可信性更高,从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大众传媒機构。另外,由于新媒体的自由性较大,交流的氛围更加轻松,许多传统媒体也主动降低姿态适应这种方式,即便是涉及某些严肃的政治话题,它们都能够用更加接近性的语言与受众交流。
四、结 语
媒介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媒介影响力对社会的全方位渗透。在媒介化社会中,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尤其是政治功能也出现了新的动向。这些新动向的出现对大众传媒来说既是自我提升的机会,也是进行变革的挑战。无论如何变迁,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力是不会消失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外在条件,大众传媒除了开拓新的功能来满足社会要求,更要积极改革创新,为媒介化社会的良好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凌.新闻传媒在风险社会中的功能定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4).
[2] 童兵.科学发展观与媒介化社会建构—新闻传播学视角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7).
[3] 孟建.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国际新闻界,2006(7).
[4] 张晓锋.论媒介化社会形成的三重逻辑[J].现代传播,2010(7).
[5]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