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探索和建构数学知识

2014-09-16 02:03张文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积木建构数学知识

张文妹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识是通过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不仅儿童,我们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经验为基础,来建构对现实的认识。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幼儿在家已经会算百以内的加减运算题了,但是在幼儿园中却连最简单的1+1=2的算式图都看不懂。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家长注意的只是一个答案。对幼儿来说丝毫没有理解这些算术所表达的含义。而作为我们教师却要教给幼儿算术中的每个数字和符号所代表着的含义。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会培养幼儿自主探索和建构数学知识。

一、为幼儿在学习中创设情境、提供材料

幼儿自己建构数学知识提倡的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儿童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遵循着以下几点: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去情境化”,即将知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使之成为概括化的知识,并通过与现场情境相脱离的教学。然而,情境总是具体而复杂的,抽象知识的学习往往无法使学习者具有真正的适应具体情境的能力。幼儿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如:在大班学习二次分类活动时,我组织幼儿到大型积木的建构室去进行学习活动。首先当幼儿进入此活动室后非常高兴,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搭积木,向幼儿提出要求要用相同特征的积木搭,通过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将积木归类后进行建构。幼儿们立即会发现这些积木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要分类首先找出积木的一个特征,如按颜色分类,然后在这类中再按大小或形状分类。幼儿们会发现二次分类就是根据物体的两个特征去分类,通过自己的亲身操作建构起分类的知识。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参与性很小,教师只是提供了一些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现实的情境中去探索,建构数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有关分类的知识。因此,幼儿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2、 提供合理的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是教育的载体,是帮助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诱发幼儿主动进行探索学习的媒介。操作材料在准备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材料的多样性。心理学家说过“多变的刺激容易一起幼儿的注意”。因此,所投放的材料力求多样性,以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如幼儿所熟悉的自然材料:花草、树叶等;废旧材料盒子、瓶盖、纽扣、瓶瓶罐罐等;成品材料扑克、积木、游戏棒等等。(2)材料的丰富性。要保证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操作,使幼儿置身于环境中与环境交流。(3)材料的层次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投放的材料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要做到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有兴趣地进行动手操作,深入探索。(4)材料的操作性。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通过材料的操作和探索,发现问题,从而建构起数学知识。(5)材料的多功能性。所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多样,但也不能太杂,要尽可能的一物多用,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容易发挥才做目标,又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的需要。除了以上几方面,我还注意材料的刺激性、

安全性和艺术性等等。尽量提供合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有兴趣、有能力自主探索和建构数学知识。

3、 教师指导和幼儿探索活动相结合。

教师知道和幼儿探索活动相结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学习,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我们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教”的活动,而是在教师不同程度的指导下,幼儿自主探索和建构的活动。因为教师对幼儿的探索过程进行指导,可以降低幼儿探索的难度,排除可能出现的困难。如:在学习排序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一组长短不等的小棒,让幼儿自己依次进行按序排列。这时,有的幼儿用两两比较的方法逐个调整小棒的顺序,有的幼儿用每次挑选一个最长的小棒的方法排出顺序,还有的幼儿利用范例板重叠对应或并置对应的方法排出顺序。但是不管用哪种方法,幼儿都能正确进行排序,而明显第二种更具独特性,又快又准确。因此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加以肯定,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培养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积极地建构数学知识。

二、让幼儿在真正的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新《纲要》中提出了“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的数学教育新目标。也就是说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但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如在大班下学期,我多次组织幼儿去超市购物,让他们体验真实的情境后,我就在班中创造性区域活动中开辟了“超市”的游戏,给幼儿提供了自制的1元至10元的各种纸币,让幼儿去“银行”领钱后,自己去“超市”随意购买物品。请幼儿自己结算物品价格,统计自己所购物品的种类和数量,或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把物品分到娃娃家的小朋友,和同伴说说自己准备怎么分。只有当幼儿自己都感受到他们的学习和实际生活的密切接触时 我们才能看出幼儿对于学习终于有了一种“自主”的感觉。

总之,我尽量让幼儿作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让每个幼儿通过讨论交流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人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我们既

要强调幼儿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作为幼儿自主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郭巷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积木建构数学知识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星钻积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有趣的积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