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荣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我近二十年的科学教学,现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体现生活化。
一、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创设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
在教学“如何加快物质溶解”这一内容时,社会正流行喝各种奶茶,我就拿出一包速溶奶茶粉,问学生:“老师现在很想泡一杯奶茶来解解馋,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让教师快一点喝到这杯奶茶呢?”泡奶茶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到老师也喜欢喝就都来劲了,自己还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兴奋无比,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一个个解决思路出现在了课堂上。“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能够使奶茶快一点溶解在水里。”、“用开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把奶茶放进开水里,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在这样的前概念讨论中,“搅拌、加热、磨细”等因素加快物质溶解的猜想自然呈现,而后的对比试验设计、小组探究、结论得出也就顺风顺水。
又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时,我表演这样一个情境:倒扣一个空杯,把水面上的乒乓球压着进入水底的小魔术,乒乓球跟着杯子到达水底,三年级的学生很是惊奇,这与原有的生活经验截然相反,从而产生探究欲望。我先让学生猜测其中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方法,探究出其中的科学道理:空气能占据空间。课堂上,根据我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很多方法来证明:用一个针筒,先拉出活塞,堵住口,往里推活塞,活塞推不到底;针筒拉出活塞,针筒口没入水中,手推活塞,冒出气泡。科学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学生有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就不会感到科学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并非深不可测,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的感兴趣了。通过这样的尝试,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是由一个个有趣而富有探究性的实验组成的,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小学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那么,探究材料来自于哪里呢?探究材料并不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资源和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选择生活化的实验材料,不仅能减少教师很多事,而且也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还能使实验设计更完善,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学生小组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时候,先不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橡皮筋,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又如“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课堂上时候,实验材料就是学生自带的各种食品包装,给予知道后,学生们一一统计食品包装上的重要信息,然后分析汇总,教学效果同样很理想。过分依赖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根据实验所要解决的科学原理,而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让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成为可能。
三、生活化的知识应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的空间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村庄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溶解”一课,学习了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后,我拿出水果糖,分发给学生作为奖励,大家开心极了,迫不急待地想享受。我就出了一题,如果比赛谁最快将水果糖吃完,你会怎样做。一石激起千层浪,咬碎、快速翻转……所有方法就是磨细、搅拌的生活化实施。学习了《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知道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鼓励学生环保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鼓励学生去完成作业“我能为环保做十件事”。很多学生都会从生活的小事出发,如不乱丢垃圾、不使用塑料袋、保护花草树木等等。学习“磁铁的磁性”时,学生了解了磁铁吸铁的性质后,我让学生课后用磁铁调查自己家里硬币的材质,结果自然是大有收获,也解决了课堂上一时说不明白的情况。在学习“小苏打和白醋”后,我给学生提供柠檬汽水的制作配方,鼓励学生课后制作,科学回归到生活,并改善生活式,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的科学兴趣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是科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引导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结合,生活与科学结合。生活化的知识应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
科学源于生活,科学回归生活;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并适当地将这样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才能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 江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