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素养、接受生活情感教育、发展个性的主要学习形式。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保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相长与师生的和谐共融,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元化教学对语文外延的无边界扩张和泛语文现象已导致语文本体的缺失,也使课堂教学的规范变得虚无和杂乱。教师如何在备好课的基础上,遵循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自己的教学变得规范而富有章法、充满情趣和语文味是当前的巨大的挑战。本文分别从教学过程、问题设计、课堂讨论、板书设计、课堂奖评制度以及作业布置等六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规范的和谐构建提出几点看法。
一、教学过程的规范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必须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疏通学生的认识渠道,达到教学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发挥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作用,要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规范。通过规范的约束,实现教师教学过程规范化,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无论是练习课还是试卷讲评课,无论是活动课还是阅读课,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传统教学,都应该有一个完善的框架体系——承、导、讲、练、点、评、思、研、问、答、读、记、收、放、结、启等16个字的灵活组合。比如最基本的课文教学,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阅读和写作教学及生活和情感教育。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灵活地运用前述16个字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有效地衔接来提高教学质量,使每堂课的过渡能够做到自然顺畅,就成了当前教学规范构建的一个首要问题。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必须要做到完整,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作为其规范的主要对象,结合生活和情感教育,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结构,注重其基础知识教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阐明这一部分内容在整个语文学科知识内容中所处的地位,同时还应和之前所学知识有效地练习起来,并进行对比和延伸,以此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第二,教学过程要尽量紧凑,其知识内容要难易恰当、充实且饱满。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课文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应注重阅读、写作教学与生活、情感教育,尽量衔接好教学过程中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使其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其课堂教学形式应该尽量多样化,将教学方式的选用作为构建教学过程规范的重点来抓,通常情况下提倡选用比较式、研究式、启发式、讨论式以及导学式。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能动性以及主体性的发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注重学生创新和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
二、问题设计的规范
教学要有创新意识,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令人生厌。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我们在追求语文教学新意的同时,也不可忘记语文教学的规范性的问题。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在新意与规范之间找到一个适宜的平衡点。
第一,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以学生自身已有知识与经验作为基础,确保所设计的问题学生能够自主地解决,同时还应确保其所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增强问题的开放性,深入所学习的内容。第二,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针对性,围绕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基于学生自身的实际水平以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尽量使其所设计的问题语言简练、题意清晰且条例分明,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第三,所设计的问题还应具备启发性,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基于二者的结合点来进行问题的设计,把握好时机,同时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问题不可太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回答的问题,不便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甚者在一定程度还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
总而言之,就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紧扣单元教学、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用词准确明了,没有审题陷阱或理解障碍,便于学生思考和讨论,绝不能含糊空泛,让学生不知所措,茫然不动,以免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堂讨论的规范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有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讨论,教师可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这些情况的了解,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课堂讨论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来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每一位成员的责任。在这些小组中,均应有相应的中心发言人以及组织者,由学习能力较高的这一部分学生来带领学习能力较低的这一部分学生,以此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第二,在课堂谈论过程中,还应注重其谈论的时间和发言的时间,在明确讨论时间与发言时间时,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尽量控制在10—15分钟内。此外,还应留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总结和点评。第三,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习能力较低学生大胆地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由于在讨论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发生矛盾,而在此时,教师在帮助学生讨论的同时,还应解决好这些矛盾,从而使课堂讨论的效果更为显著和有效。
四、板书设计的规范
目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虽然得到了广泛运用,并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传统的板书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板书设计要体现教学意图,突出教学重点,揭示教材思路,强化直观形象,便于集中注意,提高教学效率。
在板书的设计上,要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一定的针对性、高度的概括性、清晰的条理性、周密的计划性、适当的灵活性。因此,在板书设计规范的构建上,在黑板区域的划分、内容安排等方面,可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来明确。
五、课堂奖评制度的规范
为实现“以考评促教学,以考评促管理,以考评促改革,以考评促发展”,引导学校科学、规范、精细管理,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规范中,构建相应的课堂奖评制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应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学校评价等,通过这些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在互评过程中还可使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评价体系之上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
六、作业布置的规范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是教学流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目的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检查学习的效果,也是落实加强精致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
作业布置要讲究时效,发现问题,有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针对性。作业的布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课前预习练习、课堂讨论练习、课后巩固练习,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要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与教材中的具体要求,结合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尽量使其所设计的作业适应每一位学生,精选或精编作业。同时所布置的作业量必须要适当,确保这三种练习都能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此外,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还应着重强调其书写的规范,要求学生必须独立自主地完成,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布置的作业,其形式可多样,如书面、实践或者口头,确保所设计的作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防止作业布置的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