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用理论与调研分析方法对适应我国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强国进行了探索,从明确改革指导思想和方向,加快改革步伐,推动事业发展,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速推进内涵式建设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九项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育人为本;大学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019-02
高等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结构,为推动国力强大、民族振兴和社会文明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凸显办学特色,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深化改革发展要求,建设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重任,必须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强力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三中全会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思想,以主动服务现代化建设发展需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开展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促进高校先进文化大发展,全面实现办学实力的不断提升。
(一)坚持育人为本 加快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步伐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大学生、研究生服务国家需要的优秀品质和服务人民利益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深入开展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力度推进以基础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以及实践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依据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使讲授课程与讨论课程、学术性课程、实践研究创新课程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科学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建文化传承与探索、科学研究与创新、社会服务与实践整体育人的教育系统。形成充满活力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不断地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自主学习有目标有方向学习的动力。
3.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开展研究生教育,加强现代化建设改革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国防现代化研究,加强生态文明和惠及民生领域的研究,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大力推行产学研联合教育,实行双导师制和导师责任制,建立工程项目与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同等答辩评价制度,在导师的指导下,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实践,形成具有理论创新与实践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4.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开展联合人才培养、供需结合形成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创业,开创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开发、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1.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的职能之一,必须全面提升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向现代化建设深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策略,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战略需求,积极担当科技开发任务,担当重要科技工程研发项目,突出应用研究,加强基础研究,解决企事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问题,实现以科学研究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
2.深入落实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切入点,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深化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的研究,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理论体系,为国家深化改革发展和高校自身建设提供创新思维的理论与方法指导。
3.以创新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为切入点,把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激发科研活力的重要手段,把构建高等学校科技资源共享的创新科研组织新模式作为实现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建设跨机构合作开放型研究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提高研究能力。
完善高等学校科研政策,积极推进以创新和提高研究成果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方法改革,形成完善、有效的科研评价制度,激发科学研究的动力,把学校科学研究与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研究与后备人才培养、社会科技服务一体化的联合创新模式。
(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实现精神、物质文化大繁荣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以加强先进文化为建设为目的,积极开展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着力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建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和勇于探索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加强民主法制校园建设,以完善的制度文化来规范师生的行为方式,进而促进正确的思想和价观念的形成和文明新成果、民族新文化、文明新风尚的不断弘扬光大。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塑造独特的校园建设风格,创造优美、宁静的文化校园氛围。建设突出改革创新、象征腾飞发展、勇于开拓进取等突出学校个性和特色为主题的校园绿化和园林景观文化,实现环境育人。
通过提升文化品质,努力实现高等学校精神、物质文化大繁荣,发挥文化育人和文化潜移默化培养人才作用,发挥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开拓创新思路,传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主动创立新知延续至后世的先进文化力的功能。
(四)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 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1.主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深化改革与发展中去,自觉参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建设的服务工作,探索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模式。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建设,在参与和服务不断做出贡献中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
2.高等学校对积极推动学习型社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觉参与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建设,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等,发展继续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3.发挥高等学校政治、文化、科技、人才等中心地位优势,凝聚思想库、智囊团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展战略性对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主动参与经济建设,先进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服务等工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五)建设高水平育人队伍 凝练创新协助新团队
1.大力培养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是建设高水平育人队伍的核心工作。整合优势学科,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凝聚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构建合作平台,开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高等学校教师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不断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造就出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学术领军人物,带出一批各学科领域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能力、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优秀人才,锻练出一批跨学科、跨领域的拔尖人才,培养出一批具有科研与教学双重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型大学教师。
2.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力度,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投入比较大的资金准备,聘请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教师、高端人才、学术骨干到校做长期或短期工作。并着力引进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来校主持重点实验室和基地建设,实行传帮带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奠定基础,实现学校教育人力资源水平的全面提升,激发教育实力不断增强的新活力。
(六)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 打造高等教育数字化新校园
1.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校园网络信息技术水平,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数字化校园的行政办公管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管理、学生生活服务管理和网络文化信息化管理系统。
2.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服务平台和数字化科技协作支撑平台,实现名师库教学、精品课程库学习、数字图书馆网络化阅读,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科学研究基地和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的信息化利用效率,发挥信息在研究中的资源共享作用,实现科研数据与成果的网络共享。
3.加速建设多种形式资源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统筹高等教育网络课程的互选和学分互认,逐步实现数字化高等教育。
(七)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促进教育国际化合作与交流
双向开展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和科技资源,使更多的研究生获得国外海外教育的经历,培养他们具有跨文化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以及具有国际视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
(八)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激发高等教育新活力
1.建立由政府和社会积极参与的高等学校办学新体制,激发教育新活力,满足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2.深化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行政职能和简政放权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政事分离,明确责权,规范有序的学校管理体制。统筹推进、协调院系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促进协作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支撑。
3.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监管机制、增强服务意识,依法行使管理权利和承担管理责任,制订切实可行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人才使用制度。
(九)完善大学新制度 拓展发展新空间
1.强力推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法治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和实施大学章程,发挥其在高等学校深化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授在治学中的作用,发挥学术委员会指导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建设中的决策功能。形成深层次、高水平、高效率的工作运行机制。
2.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开放型办学体制建设,深入开展共赢战略联盟建设,发挥行业合作育人作用,以合作发展为导向形成互动新机制,拓展办学新空间。
3.加大力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形成学科、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新的运行机制的形成。
面向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需求、加速转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解决的攻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的深水区里,迫切要求加速推进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科技、服务和文化等支撑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3.
[2]戚业国.学科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22).
[3]蒋庆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3,(21).
作者简介:徐焕焕(1988-),女,硕士,主要研究领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区域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单位:广东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