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随着DHL和壳牌两家国际大公司成为中超的赞助商,联赛的钱景变得愈发光明起来。算上此前的平安、汇源、长安福特,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在一年之内签下五笔大单,媒体估算本赛季中超的商业赞助收入将到达3.5亿,比上个赛季高出整整1亿。2014,将成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历史上最赚钱的一个年份。
数字无疑是利好的。虽然中国足球在体制、制度、根基上还是一个烂摊子,但作为塔尖部分的职业联赛,随着环境整体性的趋好和更多资金的注入,红火起来肯定是好事,至少能够给塔基的搭建推上一把。如今中超已经成为资金的香饽饽,恒大的胸前广告卖了一个亿,再加上阿里巴巴的注资,还有本赛季各俱乐部纷纷加大投入,都在证明联赛整体走势利好——如果我们先把技战术水准放在一边的话。
在我看来,中超钱景美妙,收入大幅攀升,只能证明这个行业被社会上更多人看好,而不能证明其他,更不能证明我们职业联赛的运作管理上了台阶。甲A初创时代,钱景也相当好,虽然管理是粗线条且不现代化,管理部门也只弄出球星卡这样的产品来扩大市场影响力,但依旧挡不住赞助商的热情。职业联赛最早的商务部门人士多年之后依旧怀念当时的盛况:“招商无需费力,赞助商的电话络绎不绝地打进来,事情太容易做了。”如今,情况跟20年前极为类似,由于政策的力量、市场的力量,让中超的商务开发突飞猛进。
这一切都源于外部的刺激,而内部呢?如今赞助商扎堆,中超的广告盘子居然满了盛不下,不是赛场边的广告位不够,而是源于几年前与雷曼光电一纸荒唐的合同。当时体坛系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跟雷曼的合同貌似收益颇丰,实则出卖中超利益,是中国足球的“马关条约”,如今终于兑现。雷曼合同背后不可告人的丑闻,至今也未见处理,同样的还有一年前新媒体版权所爆出的丑剧。对中超的管理者而言,如今收入的增长不是他们的功劳,什么时候他们能把中超的收益最大化了,我们再来点个赞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