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幅花鸟画京城亮展
汤琳南花鸟画作品展日前在北京琉璃厂锦龙堂画廊举办。展览展出了30余幅汤琳南花鸟绘画新作,格调高雅,尽显文人气息。汤琳南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等。据了解,锦龙堂画廊多年来致力当代艺术的推广发展,推出了大批极具潜力的艺术家,为繁荣艺术品市场作出了贡献。
凝铸的温度
20世纪20年代到1949年之前,“中国第一代雕塑家”陆续回国。他们将“现代雕塑”的概念引入中国。他们中有江小鹣、李金发、王静远、刘开渠、曾竹韶等近40位雕塑家。在他们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培养出“中国第二代雕塑家”,比如王朝闻、傅天仇、司徒杰、卢鸿基等。“中国第二代雕塑家”是民国雕塑教育培养出来的精英,司徒杰先生就是其中一位重要的雕塑家、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日前举办的“凝铸的温度—中国第二代雕塑家司徒杰”展将司徒杰作为“中国第二代雕塑家”的代表人物进行展览,就是要在20世纪雕塑史研究的相对薄弱领域,以个体艺术家展览的方式进行更为深入的梳理,重新审视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刘礼宾策展,将持续至9月10日。
作为历史与文化表情的立面
上海全摄影画廊将于9月6日推出“立面——罗永进、沈绍良摄影展”。本次展览展出的沈昭良与罗永进两位摄影家的作品,不约而同地从被拍摄对象的正面着手,去观看、去发现、去展现对象的“立面”所展现的正面的以及背后的文化、历史与心理。经过摄影家细细的刻画之后,这些“立面”通过展示其细节来充分展现其性格。展览将持续至10月17日。
想像中的花园
日前,艺术家和丽斌、黄越君在北京798妙有艺术空间进行了为期7天的行为表演。来自云南的艺术家和丽斌、黄越君是近年来活跃的行为艺术家,在两位艺术家的理解中,“花园不存在于现实中,只存在于想像中,是精神世界的乌托邦”,他们由此展开自由的想像与表演,他们以诗歌的体裁书写行为方案,把“花园”分为:花开花落·花落花开、昼夜更替、风雨雷电、雨过天晴·彩虹、尘埃与生长、要有光、安眠等7个章节,按顺序每天表演一个章节,共7天完成,之后又以文献展(事件乐谱、绘画、图片、影像、装置)的方式完整展示了7天的行为过程。
每平米有什么
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将于9月13日推出王友身个展“每平米”。这是时隔20年后艺术家在北京的首次个展。“每平米”是一个关于“事件”的展览,是关于艺术家5年间(2007年至2011年)经历的自己两个工作室从建设到拆迁的过程。在这里,“每平米”描述的是一个空间物理单位如何向社会事件和艺术事件发展的延伸过程,而完成这一流程的是装置、图像、声音、档案和文件,它们之间多层次的视觉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这个展览的有趣路径。
与传统花鸟画隔空对话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近日推出了申玲个展:花鸟。近年以来,申玲的绘画探索气象一新,关注的焦点逐渐由对人的内观向自然造化过渡,花草风物,富于诗情,与古人的花鸟画遥通款曲。同时在视觉经验和知识构建上,申玲也表现出自觉向传统中探寻的强烈诉求,以同样是兼工带写的表现性风格,展开与整个中国花鸟绘画体系的隔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