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臻 卜军敏
摘 要:当今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对当代青年的知识技能和道德情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强调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基层团组织的重要性。针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共青团工作的“两条主要不足”和“三个根本性问题”,高校院系团委工作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从团委育人工作和基层团组织两方面,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实例论述了新形势下开展共青团工作的要点和重心。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团委;育人;团组织建设
中圖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252-04
在高校,共青团作为基层组织,有双重属性,它的构成主体为学生,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高校共青团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发展及对校园软环境的影响上。院系团委肩负着文化育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助党委做好青年工作的重任,其工作质量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讨如何把院系团委工作做好、做精、做出品牌是有重要意义的。
随着党的十八大和团的十七大的召开,共青团工作在党中央的带领下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明确指出了共青团工作“两条主要不足”和“三个根本性问题”。所谓“两条主要不足”一是思想引导工作在青年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从而导致整个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二是基层团组织薄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有效覆盖面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而“三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了共青团的育人功能。二是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强调了党、团和青年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三是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强调了共青团的工作着力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新形势下,高校院系团委需紧扣育人理念,围绕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将学生的成长与共青团工作紧紧地连在一起,在思想上引领学生茁壮成长,为学生开展一系列大学期间及人生规划所需的活动。同时还需注重自身团组织的建设,加强团干部培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各团支部定期需开展高质量的内建活动,做好如“团改金”等主题品牌工作,并积极引导支部成员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丰富团组织生活,增强支部凝聚力。
本文将以共青团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委员会为例,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基层团委工作,进一步履行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使基层团组织能够在青年中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突出共青团育人功能,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现如今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社会对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也有了更多期待。无论在知识探究、能力建设还是人格养成方面,都对共青团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三方面齐头并进,不仅激发出学生成长成材的巨大潜能,并且使学生怀有当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和远大抱负,是高校院系团委需要仔细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倡导探究氛围,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作为院系团委首先要履行好政治责任,定期开展党课、团课,使团员青年及时、扎实学好政治理论知识,了解国情政策,将来才能学有所用。在此基础上院系团委要引领好、把握好、督促好学生的课堂学习。尽管当今社会的经济形势、就业市场瞬息万变,仅仅凭借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课堂传授知识因其专业精度高、目标性明确、知识密度大的特点而不可或缺,课堂始终是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扩充知识量的最重要途径。因此院系团委可以充分利用组织优势,主动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如开展学业指导活动,以宿舍楼党团活动室为阵地,以楼栋和学院为单位,以院团委为依托,用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对一互帮小组,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学业帮辅,对强化学习氛围产生积极影响。
院系团委需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内容,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也是各院系团委的着力点。安泰经管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在对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调研舆情的基础上,借助学生会高效的组织形式和严谨的工作架构,尤其是学术实践部等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如学子论坛等优质学术讲座,并有序指导、组织开展了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新生中参与率百分之百,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贴近社会现实,进一步接近知识型、实践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此外,院团委充分发挥其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优势,大力支持了一批专业知识类、实践类社团与学生组织的发展与成长,如科创中心、金融联合会、管理咨询协会、创业者协会等等,各知识实践类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在社会大竞争平台上磨砺自己的知识与品格。
(二)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化和动态性的特点。多样化,是指需求的类型和层次是多种多样的;动态性,是指需求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的。21世纪的人才危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不仅发展中国家如此,发达国家也同样面临着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的困扰。因此高校育人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能一刀切。院系团委应该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发挥个体特长,从而达到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要求。
而安泰经管学院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经管学科理论基础,拥有宽广的知识背景,知晓国内外现代社会经济环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有效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具备全球视野、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院团委通过广泛调研,结合国家、社会需求,通过宽范围、多角度的项目,培育全体学生的分析、沟通、适应、创新能力,同时有点有面,重点培养了一批在统筹规划、沟通表达、决策执行、协调整合等方面能力过硬的团青干部群体。
从“面”上着眼,院团委举办的座谈会式论坛“安泰智力方”研讨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根本问题,视野讲坛系列活动邀请了社会各界成功人士为学生分享经历、并探讨成功必备的要素,学子论坛则邀请名师大家围绕同学各方面的需求、疑惑为学子们指点迷津。同时,辩论赛、演讲赛、各类运动竞赛、班风大赛、体验式培训、晚会舞会等众多丰富的人文艺术体育类活动,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思辨精神,而且以轻松幽默、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了学生个人风格的完整化、能力的全面化。
从“点”上着眼,为了加强完善的队伍建设,我院团委在完善制度架构的基础上,通过组织风采展示、体验式培训等学生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干部队伍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方面都得到了切实提高;在激发学生干部领导力方面,我院一手打造“涵泽”领导力培训营,旨在锻炼学员“五商”,即德商、志商、情商、心商、逆商,从而挖掘学生干部潜能,力争建立完善的领导力教育长效机制,为学习向社会输送治国英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宣传精神方面,我院团委组建了通讯团,将服务宗旨传达到每位同学;为了更好地文化,院团委搭建了成体系的团干部培训活动,在策划案写作、活动宣传方法、媒体制作、新闻稿写作等多方面给新人进行系统训练,将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三)注重人格养成,坚持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
我校提出的以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与人格养成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将人格养成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院系共青团组织作为学校育人体系的一部分,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双重作用,因此更要责无旁贷的肩负起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来的重任。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功利化的现象,个体和团体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只讲竞争和经济利益,有时忽略了协作、公平、监督等社会责任,在利与义的选择中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而这样的现象,在高校中也有发生,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变得世俗、缺乏责任感,甚至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功利主义、学风浮躁,这些都违背了大学作为学术象牙塔、培养人才和精英摇篮的职能定位。因此,院系团委育人要以德为先,在组织学生工作时,首先要考虑到精神土壤的培植和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有学者指出,大学生人格就是指人与其他动物(群体)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大学生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也是大学生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而道德人格是指个体资格、规格、品格的内在统一,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全面体现。培养大学生道德人格不能一蹴而就,过程中不仅要让大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也应该让大学生所处环境对他们产生有利的影响。校园引导作为大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动力之一,理应由高校院系团委发挥带头作用。
针对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个人意识过强、责任感较弱、贪图物质享受、民主权利意识缺乏等问题,我院团委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院系文化建设,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用先进文化的理念和内涵教育学生,根据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构建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具体说来,是开展了一系列以人格养成为导向的活动。从新生入校开始,我院团委便组织安泰生存之道系列讲座,给学生讲述如何成长为一名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明礼诚信、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友善宽厚的健全的人;同时团委也抓好思想建设的中心,通过党课、团课等载体,传达服务群众、经世济民的理念;学院以青工部为纽带,大力倡导志愿者精神,开展敬老院服务、中小学支教等多形式的社会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个人修养;院团委更在领导力课程中倡导对终极价值目标的理解、笃信和追寻,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抱负。
二、加强团组织建设,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基层团组织是构成团组织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所以基层团组织建设是高校团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主要任务。通过加强团组织基层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当前新形势下的高素质团员青年,为巩固和扩大党执政奠定坚实的青年群众基础。
1.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大学生团员意识淡薄。虽然当下大多数青年在初高中时期就早已是团员,但中学时期大家的主要精力都在学习和高考上,对共青团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领会有所欠缺,部分中学也没有重视团校的普及教育,导致一些团员对共青团的群众性和先进性缺乏基本认识和系统了解,对团组织也没有明确概念。进入大学后,学校和院系团组织都会开展不同规模的团课教育,但是鉴于场地、时间等的限制,团课主要还是针对团干部和学生干部,而且教育形式相对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团员青年對多元化的需求,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团员意识也就不能得到有效普及。
第二,基层团干部责任感有待加强。当下高校中普遍实行“班团一体化”体制,团支部除了收缴团费、推优入党等基础性团务外很少开展其他形式的团活动,使得团支部在同学们心中的存在感相对不足,难以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部分团支书对其职责缺乏明确定位,把团干部与班干部职责混为一谈,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对基层团工作的认同感不强。同时,基层团干部多以学生为主,面对学业、就业等压力无法把自己更多精力投入到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缺乏热情,责任感还需加强。
第三,团组织工作创新存在难度。新一代的青年团员自主意识较强,都有各自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和人生规划,因此对于团组织活动也不断有新的要求。目前基层团组织工作相对传统、单一,缺乏创新,与团员青年关心的学业、就业等切身利益略有脱节,导致团员合理的利益诉求在基层团组织中得不到很好地满足,从而减弱了团组织的凝聚力。
2.加强院系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具体举措
第一,理论结合实践,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科学的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要想团员们为基层团组织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首先要加强他们的团知识储备,切实强化团员思想意识。我院团委以专家讲座、体验式培训、集体观影等多样的形式开展团课党课教育,学习党中央、团中央的最新精神,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团员青年的头脑,坚持短期组织培养与长期自我教育相结合,帮助团员青年深入掌握共青团理论基础。同时,我院团委也搭建平台鼓励团员青年加入到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中去,培养团员青年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在实践中理解、应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团员意识。
第二,提高甄选标准,完善团干队伍建设。就团支部建设而言,首先要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位。院系团委要定期对团支书进行培训,明晰他们与班干部的区别,正确认识自己职责和工作意义。同时,适当提高团干部的甄选标准,功过公开透明的选举方式组建队伍,保证每名团干部都有较强的团员意识和服务精神,提高团干部的整体素质。此外,还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团干部考核机制,通过“创先争优”等激励方式,进一步提高能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于平者予以鞭策,激励其继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适时淘汰庸者,从而精简团干部队伍,保证质量以及持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第三,满足青年需求,激发团组织活力。“以学生为本,满足青年需求”是新形势下进行团组织建设的新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开展团委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一方面,各团支部和团委依旧要保质保量完成基础团务工作,特别做好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团务工作,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团组织的公正性和服务性,从而增加对组织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团支部可以根据本支部团员的兴趣,开展例如“团改金”这样形式各异的团支部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服务奉献,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院团委可以指导学生会,开展学术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心理适应性培训等独具特色的精品活动,真正做到服务于学生,团组织的活力也能得到极大的激发。
第四,利用新媒体,创建团组织新模式。在高校当前的学分制模式下,即使是同一团支部的成员,大家聚在一起交流的机会也不多,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新的团组织模式,而网络化下的各种新媒体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各团支部可以在人人网、微博、易班等设立公共主页,或是建立QQ、飞信群等,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共享支部信息,交流彼此的生活动态,增强整个团支部的紧密程度。而院系团委也要充分利用人人主页、微博、微信、易班、手机报等当代大学生喜爱并熟悉的新兴媒体,发布相关团务信息,宣传共青团的先进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的团员意识,提升基层团组织吸引力,扩大团组织在学生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我院13年推出的微信平台也充分利用了这两年流行起来的“微信”软件,达到了实时推送信息的目的,很好地宣传了院团委的各项新闻与活动。
(二)新形势下团组织建设的创新举措
团组织育人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院系团组织建设在考虑传统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还要顾及高校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专业人才的目标。在新形势下,探索团组织建设的创新举措显得尤为重要。在充分借鉴企业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高校矩阵式团支部结构不失为新形势下的团组织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它在保留了传统的横向年级团支部的基础上,以专业学科为划分标准,将相同专业的团员归为一个支部,并以专业冠名构建纵向团支部,纵横交错,形成矩阵式团支部。这种新形势下的团组织建设新模式,巧妙地将德育和智育相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以下将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探讨矩阵式团支部的设置模式。学院现有的团支部主要以年级为单位构建组成的横向团支部,对于博士生来说,由于每个专业人数较少,所以整个年级不同专业成立一个团支部,内部交流的机会很少。如果在横向团支部的基础上,再按照专业划分纵向团支部就可以形成矩阵式团支部,结构如下:
其中横向团支部主要执行思想教育职能,统筹日常团务工作,开展团组织活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帮助青年团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纵向团支部主要执行学术活动职能,以专业为导向,适时开展集体研讨会、论文指导、社会调研等符合大学生专业特色和个性需求的活动,从而大幅改善组织生活的组织生活质量。研究与实践证明,矩阵式团支部结构是新形势下的一种科学、规范、合理的学生团支部设置创新模式,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有利于调动青年团员的主观能动性,优化组织结构,大大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未来展望
新形势下,团委工作不能拘泥于固有的形式,应该在完成团委培养学生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的学生参与度,积极创新,拓宽思路。根据我们院系团委工作的实际,以进一步加强团员青年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为着力点,努力巩固和扩大好党执政的青年工作基础,推动学生全面成才,为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提供坚实的保证。事实证明,只有真正重視人格养成,做好品牌工作,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生力军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续写新的光荣。
参考文献:
[1]靳环宇.论高校团委素质教育职能的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3):44-45.
[2]冯宝强,兰颖松,周志平,王京.高校团委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途径初探[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5):124-126.
[3]余长春.对管理类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10):385.
[4]宋魁.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5]张艳伟.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3):145-146.
[6]薛明.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2(7中):160-161.
[7]张惠华,林海清.我国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7中):143-144,146.
[8]王利.新媒体在高校团建工作中的应用[J].网友世界:89-90.
[9]阮草.新形势下基层团建问题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2013(6):29-300.
[10]高丽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