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辅图书出版发展的思考

2014-09-15 22:35黄长根
学理论·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课改教辅新政

黄长根

摘 要:通过对教辅图书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着手,重点讲述了教辅发展各个时期的背景、特点,特别侧重我国实行课程改革后,教辅图书的发展状况及特点。又把课改后的教辅图书出版发展分为教辅“新政”出台前后两个时期,进行有针对性地对比分析和阐释,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辅图书的发展,从而引申出对教辅图书发展趋势的思考。

关键词:教辅;历程;课改;新政;趋势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32-02

一、教辅的定义与分类

教辅,即“教学辅导”的简称,是教学辅导类资料的总称,是指供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种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等方面的图书。

教辅图书根据与教材配套的程度分为同步类教辅图书和非同步类教辅图书两大类别。根据形式不同,分为软教辅、硬教辅和数字教辅。所谓软教辅,大多以期刊、报纸形式,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主。硬教辅即常见的教辅图书,优势在于贴近考试,针对性强。数字教辅即以数字技术为载体,以字、声、像相互支持为主要呈现特征,以有效互动满足人性化个性化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数媒介质教辅。

二、中小学教辅的发展历程

中小学教辅图书相对于其他门类的图书历史并不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课改前和课改后。2001年是我国课改的重要一年,所有教材竞标出版引起了教育出版的变革。在教辅图书发展历程中,新课改无疑是教辅图书的分水岭。

(一)课改前的教辅图书出版

课改前的教辅出版按照时间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档,即空白档,起步档和发展档。

1.教辅的空白档(1950~197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对中小学教材实行“一纲一本”的集中制管理,全国的中小学教材统一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当时,教材都非常稀少,教辅图书几本不存在,连最基本的教辅概念也没有出现。

2.教辅的起步档(1980~1989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中央提倡中小学教材多样化,即全国一个教学大纲下多个教材版本,简称“一纲多本”。而作为教材重要补充的教辅材料也引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界、出版界的香饽饽。教辅材料从刚开始的铁笔蜡纸油印资料到教辅图书不断涌现,甚至出现少量有知名度的品牌教辅,比如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精编系列”丛书。

3.教辅的发展档(1990~2000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计划生育成效显现,大部分学龄孩子家庭都一到两个小孩,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非常高,对于孩子教育的投入自然就增大。在这种氛围下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拼孩子”上,教育的市场自然大大扩大,教辅图书也跟着大热起来。教辅图书诱人的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让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和众多的教育机构和民营公司参与编写、出版和发行,这也推动了教辅图书高速发展。

(二)课改后的教辅图书出版

课改后,也就是2001年至今,是教辅图书出版的鼎盛时期。这个阶段可以从新政出台前和新政出台后来看。

1.新政出台前(2001~2010年)。从2001年开始,新课程改革在42個省市实验区试行,关键是提倡素质教育。“课改”重点是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改后,教育部审查通过了22个学科共167种教材,供全国各地中小学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标多本”政策。教材大改,教辅也跟着大改。从2001年“新课改”全面实施以来,全国的教辅市场也经历了一场大换血,大发展。这一时期,教辅出版发行呈现以下特点。

(1)品种太多太杂,内容和质量良莠不齐。我国580多家出版社有90%以上的出版社出版各类教辅,有数千家文化公司参与教辅出版发行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教辅市场动销品种20多万种,销售实洋200亿~250亿。面对如此诱人的数字,各出版机构及众多民营公司使出浑身解数,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出版界和教育界上演了空前热闹的教辅乱象。这些海量教辅品种,80%以上属于同质化产品,这让老师、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教辅材料时茫然不知所措,也是教育资源、出版资源的严重浪费。品种过多会增加人们的选择成本,但它也是市场繁荣的一种表现,读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产品越多,竞争越充分,对读者越有利。

(2)定价高、折扣大、回扣多,行业链腐败严重。在教辅图书“限价令”颁布前,定价普遍存在偏高甚至虚高的现象。表面原因是政府部门对教辅图书定价缺少约束机制。深层原因是教辅图书在销售、选用过程中,给予中间环节的折扣大,回扣多,这就抬高了成本,最终转嫁到学生身上。教辅图书的高定价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由于有较大的利润空间采取高折扣、高回扣等销售手段,滋生了行业链上各环节的腐败,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及学生健康成长。

(3)多渠道发行,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辅市场乱象其中一个突出环节是销售与采购环节。在新政出台前,教辅销售通常有三种模式:大征订,小征订和市场零售。大征订是由教育系统和新华书店系统统一推荐征订,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小征订为学校、年级或班级团购,主要由当地民营书商联合学校或老师向学生推荐统一征订,有一定的强制性。市场零售是由读者到书店自由选购。

进入学校的教辅往往是多渠道供应的结果。这不光教辅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而且严重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2.新政出台后(2011~至今)。为了解决教辅材料出版发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规范教辅市场,各有关部门在教辅材料编写、出版、发行、使用等多个环节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主要措施为出台了三项政策:一是教辅出版发行管理的政策。比如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新出政发〔2011〕12号)。二是教辅选用使用管理的政策。比如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纠风办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的通知》(教基二〔2012〕1号)。三是教辅价格监督管理的政策。比如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975号)。以上三项措施的出台,对教辅的编写、出版、发行乃至整个教辅产业链影响很大。

三、新政出台后凸显内容质量

之前,我国大多数出版社和文化公司不太注重内容质量和教辅品牌的打造,而在营销手段和营销技巧上下功夫,导致不少教辅图书粗制滥造、差错满篇、逻辑混乱。新政出台后,对出版单位和发行单位实行准入制度,净化了市场,保证了教辅质量。为了保证教辅图书质量,应该从作者、编辑、出版单位入手,严把产品制作源头关。

1.内容质量关键在作者。教辅图书的作者主要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出版社向作者约稿时,就应该从作者的资格、学历、教学经历、教科研成果等方面制定统一标准,严格审查。作者达到标准出版社才能向其約稿。

2.编校质量责任在编辑。不是有出版资格的编辑就能做好教辅编辑,教辅编辑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出版管理部门要求各具有教辅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中小学教辅材料编辑人员,应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低于总人数的30%,具有教育教学背景或师范专业的人员不低于总人数的30%。另外还要求担任某一学科的责任编辑必须是申报教辅出版资质时的相应学科申报编辑人员。这些都是出版管理部门为保证教辅质量出台的措施。作为教辅图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教辅编辑人员还应该熟悉中小学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相应学科课标要求及课改方向,经常更新、提高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

3.整体质量把关在出版社。中小学教辅出版发行大多是各出版单位的香饽饽。虽然出版管理部门对出版单位进行了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管理,但为了取得更多学科的出版资质,大部分出版社是集全社编辑力量去取得,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有那么多编辑人员及相关配套软硬件。要提高整体教辅质量,还需出版社高度重视起来,从编、印、发各环节着手,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配备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加强软硬件的配套,树立教辅图书无小事的思想意识。

四、教辅品种今后的发展趋势

同步类教辅、专题类教辅、中考高考类教辅、试卷类教辅、参与操作性教辅、数字化教辅等类别各显神通,迎合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在竞争中求生存。

1.同步类教辅品种少而精。同步类教辅比重最大、选题重复、竞争恶性,书时效性很强,高风险、低回报。教辅新政出台后,同步类教辅品种大幅度下降,竞争主要集中在教材原创社和授权社之间,教辅品种将向品牌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将出现不少精品。

2.专题类教辅发展势态良好。专题类教辅是对各学科重点知识、重点内容进行单独透彻地阐释。这类教辅图书生命力较强,销售周期长,受教材改动影响小,降低了运作风险。不少非授权社和文化公司进军这一领域,取得不错业绩。

3.中高考类教辅地方化趋势。从2000年开始,高考自主命题的省市不断增加,到目前已有16个省市自主命题。作为当前课改发展的一个成果,不少学科高考省命题,中考地市命题的现状,加剧了中高考类教辅图书地方化、特色化的趋势,任何一套考试类教辅图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再有。

4.试卷类教辅需要新思路。在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的当下,试卷类教辅材料是中小学教辅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试卷类教辅书大多迎合应试教育要求,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随着课改和教育理念不断推进,试卷类教辅也需要新思路。

5.参与操作型教辅迎合了课改要求。新课改倡导开展参与式、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也要求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课改要求相配套,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参与操作型的教辅读物。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探究实验报告册,数学课堂操作材料等。《江西省2012年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公告》就把初中高中实验报告册和义教阶段各年级数学课堂操作材料纳入推荐公告,作为可代购收费品种,市场覆盖率非常高。参与操作型教辅书的快速发展,也说明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6.教辅数字化是发展趋势。向数字出版转型,深度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出版产业,改变主要依赖纸质介质出版物的生存现状,教辅出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赢得先机。

猜你喜欢
课改教辅新政
“新政”爆款第一车?
新政不是“半夜鸡叫”
新政
关于新政的思考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我待教辅如初恋
教辅虐我千百遍
强化读者意识 提高教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