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
摘 要: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和基蒂都是年轻貌美,善良聪慧的女子,并且都生活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但是两人却是截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通过比较两种人物的性格、家庭环境及价值观,可以发现导致安娜悲剧更深一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安娜;悲剧;性格;家庭环境;价值观;基蒂
中图分类号:I0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05-02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鸿篇巨著之一。小说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文化和道德面貌。关于《安娜·卡列尼娜》作品的研究,不少学者分析探讨安娜爱情悲剧形成的原因及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比如說李婷在《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一文中就指出安娜悲剧的必然性是由安娜自身的人物性格,社会环境及时代背景共同导致的。无可置疑,人物性格是内因,起着主导作用,时代社会环境是外因,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小说中有两条线索,除了前文提到的安娜追求爱情的悲剧,另外一条是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两条线索的爱情婚姻形成鲜明的对比,毫无疑问,前者是悲剧,而后者是列文和基蒂的幸福婚姻。小说的两位女主人公,安娜和基蒂都生活在同样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两人的命运却截然相反。因此,本文通过人物的对比分析而不是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来更深一层次地探讨安娜悲剧的成因,这也是本论文与其他学者观点的不同之处。
一、性格差异
性格决定命运,安娜和基蒂的性格差异是导致两人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虽然安娜和基蒂都年轻貌美,善良聪慧,但两人性格有实质性的差异。具体来说,安娜与基蒂的性格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热情奔放与内敛
安娜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勇敢地走出家庭婚姻去疯狂追求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即使在当时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有一次,安娜与丈夫卡列宁一起看一场盛大的赛马会,在比赛中渥伦斯基从马上摔了下来,安娜情不自禁地大声惊叫,这就是她真性情的表现,毫无掩饰,而这一“不检点”的举动也将她的私情“暴露”了出来,这在当时的俄国社会,虽然上层贵族也有很多类似安娜“不检点”的行为,但安娜认为追爱真爱并没有错,并且在事后竟然还对丈夫说出了“我爱他,我是他的情妇……随你高兴怎么样把我处置吧”这样的话。并勇敢地向丈夫坦白,她说:“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安娜对爱情的热情、执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而相比之下,基蒂表现出相对内敛,对爱情,并没有安娜那样表现得热情、疯狂、执着,对于婚姻与家庭,在结婚之前就已经做好去乡村生活的打算,也并没有向往婚外情,一心一意照顾好家庭和孩子。
2.感性与理智
“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的活的女人……。”安娜对爱情的炽热追求是疯狂的。她把爱情当作是生命的唯一目的。安娜对爱情无理智性的投入与专注,也是导致其爱情婚姻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相比之下,基蒂就要明显冷静理智。基蒂曾经也因被沃伦斯基的魅力吸引从而拒绝列文,但生活的现实使她迅速明白了一个女应该追求什么。婚后,基蒂很清楚自己应该怎样经营婚姻。即使婚后两人也有争吵,但争吵的方式并不像安娜和渥伦斯基那么激烈而导致一些极端行为。相反,争吵使两人更加了解对方,珍惜婚姻生活。
二、家庭环境差异
实际上,安娜和基蒂不同的人物性格同时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安娜生活的家庭环境是畸形的,他们的婚姻中没有爱情的滋润和维护。然而,基蒂和列文的家庭是和谐而幸福的。
卡列宁本来是一个孤儿,从小由叔叔抚养长大。他的一切烙有叔叔的烙印。他是个典型“官员机器”,在生活中,他所有的兴趣和思想都热衷于公务活动。这种公务活动对他而言,毫无疑问是不可或缺而极其需要的,并且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包括家庭,儿子和妻子。因此,对待家庭生活,卡列宁并没有对待官场的那种激情和热衷。甚至对他而言,表面完美的家庭是辅助他仕途顺利和维护社会地位的工具。因此,卡列宁活着可以说就是一个物质躯壳,古板无趣。这种表现在他“私人”生活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凸显出来。比如,当他决定向安娜说明她在培特西?特维尔斯卡娅家的晚会上不体面的行为时,他头脑中就立刻出现了习以为常地对他来说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官场公式。
卡列宁的所作所为使安娜感到她似乎不是他的妻子,感到备受漠视。18岁时安娜便由姑母介绍嫁给了卡列宁。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的女性,作为一个女性,尤其是年青的安娜,她需要家庭中的情趣,她要活力、激情、真实的爱和家庭。对于女性来说,爱情是生活的全部。但卡列宁给安娜的却是死板、教条、虚伪的爱情和生活,安娜对卡列宁来说只是一个“饰物”。“他们不知道八年来他是怎样摧残了我的生命摧残了活在我身体内的一切东西——他甚至一次都没有想过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的活的女人。”在无爱的婚姻里,维持这种死而不僵的状态是可怕的。在婚后感情世界里,她极力去做好一个母亲,把所有的注意力转移到她儿子身上,儿子成为她在家庭中唯一的情感支撑。这种家庭环境为安娜出轨及其悲剧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我们可以假设,假若卡列宁和安娜之间存在哪怕一点感情基础,或许安娜就不会渴求渥伦斯基的爱。因为没有得到过爱情,当爱情出现时,才会在爱情面前表现出疯狂,丧失理智,甚至歇斯底里地不顾一切。
而列文和基蒂双方共创了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列文并不像卡列宁表现出的生活官僚机器那样。列文拥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是一个精神探索者,思考和不断地探索是他擅长的事情。他曾经对基蒂说:“你要明白我不是吃醋。吃醋是个卑鄙的事情,我不会吃醋,我不相信……我说不出我的感情。但这是可怕的……我不吃醋,但我感到委屈,感到侮辱,居然有人敢动脑筋,有人敢用这样的眼光瞧着你……”列文这样的坦白和交流在两人的婚姻中起了润滑剂的作用,增进双方的情感交流。巴尔扎克曾说:“婚姻产生人生,爱情只产生快乐,快乐消失了,婚姻依旧存在,且产生了比男女结合更宝贵的价值,故欲获得美满的婚姻,只需具有那种对于人类的缺点加以宽恕的友谊便够。”婚姻不同于爱情,需要双方的包容,理解与沟通。但婚姻中必须存在过爱情,并以之为感情基础,这样的婚姻才会稳固长久。
三、價值观差异
不同的人物性格导致了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不同的人生命运,从而勾画出不同的人生图景与画面。
安娜是一个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女子。尽管她的家庭看似完美,有体面的家族地位,还有乖巧听话的儿子,但她的生活一直缺乏一样东西,爱情。在安娜看来,爱情是她生活人生的全部,视之为生命的真谛所在。所以当她爱起来时是不顾一切地,她盼望的是那种死去活来、不顾一切地爱。当她遇到沃伦斯基时,这种爱就表现得激烈,专横,并且有点让人窒息。她要求沃伦斯基只属于她一人,而且不留一点私人空间给沃伦斯基。同样,她对沃伦斯基的爱是真心付出,甚至可以抛家弃子,只为了追寻自己纯真的爱情。为了讨好渥伦斯基,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魅力不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打扮自己,来取悦渥伦斯基。甚至歪曲自己的所好,偏执地确信只要把握了渥伦斯基的爱好和兴趣就能把爱情拽在手中。正是因为太爱,才会将爱情攥得更紧,生怕失去。但单纯的安娜不知道,爱情就像握在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安娜虽是在为自身追求真正的爱情,表面上是为自己而活,事实上,她在追求的过程中,自身已不独立存在,已失去了自我。她的一切,包括她自身的存在全都是为了渥伦斯基。
基蒂的价值观与安娜完全不同,并不是竭尽全力追求爱情,而是理智地经营婚姻,把婚姻家庭当作生活的全部。之前虽然基蒂对渥伦斯基也有过好感,但后来知道渥伦斯基对她只是调情并喜欢上安娜后,果断放弃了渥伦斯基。在弗龙斯基的多次追求及再三考虑下,基蒂才答应嫁给弗龙斯基。可见,基蒂对待爱情和婚姻持谨慎态度,而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婚后,基蒂跟随弗龙斯基来到乡下,相夫教子,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面对婚姻中出现的问题,两人也能坦诚解决。在基蒂的婚姻观中,相对安娜而言,多了一点宽容和理解。
四、余论
安娜和基蒂生活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但同样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个人命运。笔者认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应该有自己成熟而理智的价值观去处理爱情、婚姻中的各种问题,而不是依附于爱情和婚姻,应将自己从中独立出来,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杨楠,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2]雷蒙·威廉斯.现代悲剧[M].丁尔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3]杨爱唐.“拱顶式”人物——读安娜·卡列尼娜[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4]阮学永,孟智慧.隐蔽的在场和情感困境——安娜悲剧的人学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5]李婷,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必然性[J].宜昌学院学报,2010(6).
Analysis on the Reason of Anna Kareninas Tragedy by Comparison of Anna and Kitty
LI Tian
(College of English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China)
Abstract: in the Anna Karenina written by Leo Tolstoy, both Anna and Kitty were young, beautiful, nice and clever ladies, and they both lived in the same social condition. While their destiny were quite different. By comparison of their character, domestic environment and outlook, the more profound reasons for Anna Kareninas tragedy can be found.
Key words: Anna;Tragedy;character;domestic environment;outlook;Ki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