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

2014-09-15 06:51
时事报告 2014年4期
关键词:爱亲月娥国华

溪 石

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

溪 石

孝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基因。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在古人心中孝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基础,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当代,孝老爱亲思想已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提倡孝老爱亲,培养人们的孝心、爱心,不但可以让人们养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敬老助老的良好品质,更能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古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流传至今,今有众多孝老爱亲的典范有口皆碑。第四届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刘培、刘洋两兄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3年6月18日,刘培、刘洋的父亲刘盛均在襄阳的一家汽配厂工作时不慎被高温蒸汽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96%,生命垂危。从刘盛均的两个儿子身上取皮,成为让他尽快脱离危险的最佳方法。虽然知道大面积取皮存在风险,但刘培、刘洋兄弟俩都试图说服对方,都想用自己的皮肤去挽救父亲。为此,兄弟俩争执不下,多次“争吵”,甚至“打架”。为了不让弟弟受到伤害,刘培趁弟弟上班的时候,偷偷签下了手术单,把自己头部和背部的皮肤移植到父亲的四肢及腹部,使父亲的病情得到控制。得知消息后,弟弟刘洋失声痛哭、懊悔不已,他不顾全家反对,毅然将交完首付几个月的一套新房变卖,将20余万元钱全部用于父亲的治疗,并于8月10日也接受了取皮手术。

古往今来很多人认为能够赡养父母,让父母免受饥寒之苦即是尽孝。针对这种想法,孔子曾经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孝道要求的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更注重子女对父母的关爱。古有卧冰求鲤,今有割皮救父,身为“80后”的刘培、刘洋两兄弟割皮救父的孝行告诉我们,孝老爱亲的美德依然深深地根植在年轻人的心里!

另一位孝老爱亲模范廖月娥的事迹一样让人感动。30多年来,她先后将多位残疾、孤寡老人接到家中赡养。1982年3月,她就将本村五保老人廖兴红接到自己家中,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让他愉快度过晚年,直到 1995年4月老人去世。1986年5月,廖月娥又将瘫痪在床多年的同村村民任国华接到自己家里。瘫痪多年的任国华只有手和脖子能动,其余部位几乎失去了知觉。从早上帮老人起床、穿衣服、洗漱,到端茶送饭、倒屎倒尿,这些活儿基本都由廖月娥自己完成。无论寒暑,无论农活多忙,廖月娥总能把一日三餐送到任国华的跟前。任国华患有脚气,腿脚经常流脓水,气味难闻,怎么上药也好不了,廖月娥就寻医问药,坚持每天帮他擦洗伤口。照顾任国华这么多年,她没有一句怨言,不露一点难色。身患重病的任国华到2002年去世,在廖月娥家整整生活了16年。1998年,廖月娥将瘫痪在床的周桂三老人接到家中,使老人在最后一年的弥留之际受到了贴心的照顾。2010年,75岁的孤寡老人胡锡群又住进了廖月娥家中,得到了悉心照顾的他如今身体硬朗,每天都乐呵呵的。2013年,廖月娥又把无儿无女、左手有残疾的66岁村民盛小洋接到了自己家里。

在廖月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孝道更为博大的一面,那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孝道不仅要求赡养自己的父母,给父母精神的慰藉,更提倡把这样的美德推广到亲朋、友邻及每个社会成员之间,使人与人都能够互尊互爱、和谐相处,进而形成爱民族、爱国家的崇高追求。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孝道才能够超越普通的家庭伦理,成为中国人精神文化的重要内核。在当代,乡土和家庭依然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精神家园,重建乡土文化,和睦友邻,让农村的“空巢老人”安享晚年,更需要人们弘扬孝道。大美隐于野,廖月娥也许不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古话,但她的善行正是这一理念的默默实践,永远值得我们称颂和感念。

家住安徽省亳州市的98岁老人许张氏,被无数网友亲切地称为“最美母亲”。许张氏的小儿子许全意40多年前患上精神病,最后瘫痪在床上。从那时起,许张氏就开始衣不解带地照顾儿子。1990年,她的老伴去世,年过七旬的许张氏只能独自担起照顾儿子的重任,喂饭、喂药、洗澡、换尿布等都是许张氏自己动手。每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几次,看看儿子冷不冷、热不热,有没有尿床。儿子的头发、胡子都是她亲手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背也驼得厉害,但病床上的儿子却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褥疮,双眼有神。许多人带着钱物来看望母子俩,但是她却坚持不要别人一分钱。

著名导演陈国星这样评价她:“许张氏用自己弯曲的脊背撑起了儿子的生命天空,用自己的坚守彰显了中国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母爱的伟大意义!”父母和子女的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之所以催人泪下,千百年来拨动着中国人的心弦,正是因为这首诗中把“母慈”与“子孝”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许张氏数十年如一日、朴质自然、没有一丝勉强的母爱,哪个子女不会想到自己的父母,进而从内心喷涌出孝敬父母的愿望呢?如果说古代的孝道更强调子女对于父母的孝顺,孝老爱亲的提出无疑彰显了时代的进步。

村里姐妹们经常来廖月娥(右一)家,帮她洗洗衣服,和她聊聊天。

2013年9月29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刘培(后中)和刘洋(后左)在照顾刚刚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到普通病房的父亲刘盛均。

中央文明办走访组来到安徽省亳州市,看望慰问全国道德模范、“最美母亲”许张氏。

亲情浓,家庭和,国家兴。今天,我们提倡孝老爱亲,不是复兴封建道德,不是要每个子女都无条件地顺从自己的父母,更不是国家要推脱自己对国民的责任,而是为了提高每个人的道德水平,共建和谐社会。古人云,“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一个人,爱自己的父母,对别人的父母就不会有厌恶之情;一个人,敬重自己的父母,也会对别人的父母有敬重之心。从根本上说,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才会真正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才会有事业心,才会用他的行为感动别人,才会让这个社会变得美好。

(本文由本刊编辑参考中国文明网相关资料整理完成)

本栏责编:何一乐

E-mail: ssbghyl@126.com

猜你喜欢
爱亲月娥国华
孝老爱亲,携手文明
孝老爱亲
Tetrapartite entanglement measures of generalized GHZ state in the noninertial frames
Order Allocation in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for Textile and Clothing
大棚内外
孔子的孝观念及其内在理路
甘为艺术付平生
世相
做妻子一辈子的“拐杖”——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干子村农民许志礼护妻爱亲事迹
An 80-year-old Embroiderer and Yangxin Cloth Se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