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孝
1952年5月9日,蒋介石在台北会见负责协防台湾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雷德福上将。两人在讨论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时,后者突然将话题转到海南岛,因为他认为该岛位于雷州半岛与越南之间,在军事上甚为重要,若是解放军发兵攻越开辟第二战场,美国希望“国军”能攻击该岛,作为牵制。
不料蒋介石对此建议兴趣不高,表面理由是此项攻势至少须动用10个师约15万人,纵使攻下该岛,一年之内恐怕不能肃清内部,万一解放军此时攻台,则甚危险。
雷德福立即承诺:如美国请“国军”进攻海南岛,当然对台湾防务负全部责任,请蒋无须顾虑。于是,蒋介石才进一步透露他不想反攻海南之主要理由,乃是考虑到军队士气问题。蒋介石说:“国军若知反攻大陆(本土),士气必然高昂,一人可抵两人用;如攻海南,则士气必然低落,两人仅作一人用”,并表示自己很清楚海南在国际上之重要性,所以在前年决定放弃该岛之前,还曾派员征询英、法两国政府(前者占有香港,后者统有越南)意见,但彼等均不加理会,所以最后才决定撤退。
由以上这段台湾2013年刚解密的档案,可以了解美国早在朝鲜战争期间就预判将在越南与解放军遭遇,并希望打出“台湾牌”作为因应。然而蒋介石当时离开大陆仅3年,还不愿意在任何与其反攻大陆计划无关的行动上下赌注。
事隔不到两年,证明美国的战略推想基本上是正确的。法军在奠边府遭到围困,正式向美国求援。美方也确信越盟背后隐藏着强大的支撑力量,所以也不愿直接涉入。虽然蒋介石已经表明对越南的形势没有兴趣,但还是被美国暗中吃了豆腐。美国决定派出朝鲜战场上最先进的C-119运输机,将它们临时漆上法国的徽标,参与作战行动。可美国根本来不及训练法军飞行员,所以飞机仍然由美国飞行员操控,但他们的身份不是军人,全都来自台湾的民航空运队(CAT)。
“国府”仅存的
民航公司
1949年,随着国民党政权节节败退,注册在其名下的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与民航空运队计3个民航单位在大陆的营运基地也纷纷丧失,最后都迁移到香港,只能静观其变。结果前两家公司的12架飞机于11月9日集体飞回大陆,“国军”曾企图派出 B-25炮艇机加以拦截,未果。以至于台湾方面就只剩下陈纳德旗下的民航空运队。
面对二战后一片凋敝的台湾,“国府”想要推动像大陆时期那样的民航业务实在难上加难。适逢老友蒋介石大破产之际,陈纳德决定暂时改行,帮他打一场官司,也就是劝蒋把滞留在香港的剩余民航机以转卖到美国的方式“脱产”,如此之下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难以继承这笔庞大的资产。蒋介石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维下,就一口答应下来。
这场官司从香港打到英国法院,果然美方获得胜诉,甚至派出航空母舰将这批飞机运走,国共双方一架也没分到。不过陈蒋两人毕竟有患难之情,陈纳德并没有因为中介这笔买卖而大赚一笔,他仍愿意留在台湾与蒋介石甘苦与共,但其民航空运队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朝鲜战争的爆发,转变了美国杜鲁门政府任由台湾当局自生自灭的政策,其政府各部门重新将目光转移到这个小岛上。除了全面恢复对国民党的关系外,中央情报局则看中了CAT这块招牌,决定买下来当作其特种行动的挡箭牌,表面上仍奉陈纳德为董事长,但实际上其权力已被架空。从此,由中情局张罗来的CAT飞机与人员,就不断在北自中国东北、南到中南半岛的空中禁区内进行间谍活动。
驻越军事顾问团
蒋介石原本就像中国历代大多数的统治者一样,对其周边邻居不存领土野心。二战结束后,原本中国政府负责接收日本占领的越南北部,但当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中国军队却毫不吝惜地将它“还”给了法方。
然而,蒋介石被困台湾,时间越拖越长,“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成功”的口号已经无法安抚被他带去的200多万军民。他也开始焦虑自己在国际上将被边缘化,所以在对外事务上转为积极。其中以越南为例,1960年元月,正巧南越总统吴廷琰主动提出邀请,希望“国府”派员前往协助整建其军队。于是台湾方面特别组成了“奎山军官团”,专门针对南越军队传授建立政工制度、清查潜伏北越间谍等工作。
1962年2月8日,美国于南越成立美国驻越军援司令部,正式准备介入越南局势。美国人发现居然有来自台湾的国民党军人在当地实施训练,也感到非常好奇,甚至还派员随同南越将领到台湾参观“国军”政战体系。等到1964年6月,威斯特摩兰上将接任美国驻越军援司令部司令,更主动邀请“国军代表”至其司令部进行政战简报。听完后,他认为对南越军队的战斗力有帮助,才同意台军方可派遣顾问团长期驻留西贡(今胡志明市)。因此,原先的“奎山军官团”升格为“中华民国驻越军事顾问团”。
此外,国民党政府并获准派遣一支医疗队,外加2架C-46运输机前往当地驻扎,但这就是美方所能容忍的最大极限。根据朝鲜战争的经验,美国人不想再招惹中国共产党军队并与之发生直接对抗,若是让“国军”大规模进驻,则极可能给大陆出兵的理由。
中华航空公司
然而,以上所说的乃是表面的政治状况,台面下的情形则非常复杂,因为台湾早有一支飞行队伍已经闯进中南半岛,那就是蒋介石长子蒋经国指示“国府”空军于1959年成立的“中华航空公司”(简称华航)。
蒋经国之所以要创办一家民航公司,实际上与他准备接掌政权是有关系的。蒋经国一直认为继母宋美龄背后的孔宋家族是其一大威胁,早年他在上海主持整顿金融“打老虎”时就得过教训。而事隔10年后,他又认为宋美龄总是为美方资本的CAT护航,而自己历任情报与军事要职,所以决定再次过招。
虽然华航飞机与人员都是直接从空军调来,但无奈经过一年的努力,仍然无法与CAT竞争。就在1960年12月华航准备宣布解散之际,CAT有一班飞往缅北运补“游击队”的包机无法成行,临时请求华航代飞。这样的转包生意不会常有,并没有办法让华航起死回生,但华航高层想到航线会经过寮国(老挝),而且当时该国与台湾当局还有外交关系,CAT也没有经营那里的航线,于是就交代飞行员在回程时特别在永珍(港台译法,即老挝首都万象)过境,顺道打听一下当地的市场状况。
没想到一试之下,华航发现当地由于地面交通不便,对民航的需求十分强烈。当时该国保皇派刚刚在美国中情局的协助下击败巴特寮而夺回政权,华航立即与该国民航公司展开合作。中情局发现,华航机组人员其实都是来自军队,所以更直接委托他们承包特种作战中的空投与空降任务。华航为此派出“北辰小组”常驻寮国,意外地在海外站稳了脚步。又因负责越、寮、柬3国的中情局单位都属于同一体系,华航于1962年又应中情局的邀请,另外再成立“南星小组”开赴越南,比美国正规军还要早3年参与越南战事。
参战
由于获知大陆正在进行“大跃进”运动,且与苏联失和,蒋介石觉得机不可失,计划在1962年将高喊多年的“反攻大陆”口号诉诸行动。他在该年初透过中情局台北站站长克莱恩向肯尼迪总统传达其想法,并要求美方提供一次可以空降200人的C-123或C-130型运输机。
前一年中情局刚刚策划突袭古巴而全军覆没。时隔不久,肯尼迪政府完全不相信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登陆后当地人民就会“里应外合”。但若直接拒绝,美国人又担心损害与国民党的关系,所以最后折衷的回答是,同意提供5架C-123运输机,并代训“国军”飞行员,但只有在双方共同认为时机成熟时才可动用这批飞机。
美方非常担心台方一旦取得飞机,可能会不顾一切硬塞250到300名伞兵空降到大陆。这么多人的行动一定是纸包不住火,最后难免不将美国拖下水,所以美方一再拖延交机时间。其间由于中情局与华航的合作一直很顺利,所以特别建言白宫:飞机可以提供给台湾,反正也可在其他地区(指越南)派得上用场。
5架C-123B在1963年3月抵达台湾,美方随即要求将它们飞往越南协助执勤,只有进厂维修时才会返台。在越南期间,所有飞机不漆徽标,人员不穿军装,并且集中居住在华航位于西贡的宿舍内。这是10多年来,美方第一次同意让“国军”真正进入战场。蒋介石虽不满意,也只能接受。双方合作持续到1972年美军打算逐步撤出越南战场为止。美方以最后剩下的4架C-123K赠送给台方作为答谢。
责任编辑:吴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