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公元199年,曹操率军前往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准备和另一个地方割据势力袁绍决一死战。曹操是一个有头脑的政治家,他很清楚,军队纪律是否严明,对战争的胜负是有很大关系的。他在出发之前再三强调纪律的重要性,立下军令,严禁任何人抢劫财物,骚扰百姓,强抢民女,践踏庄稼,违令者当众斩首。结果一路上曹操的军队秋毫无犯。
无巧不成书。有一天曹操在出巡的时候,他的马受了惊吓,不听他的控制,居然跑到老百姓的麦地里把人家的麦子踩坏了一大片。曹操好不容易把马控制住,然后跑到掌管军法的主簿面前下马认罪,请求按军法将他斩首示众。
主簿很吃惊,劝说曹操:“自古以来刑不上大夫,再说您又是全军主帅,怎么可以将您斩首呢?”
曹操很生气地说:“我身为主帅,自己制定的法令自己带头违反,以后我还怎么带兵打仗?我制定的军法岂不成了一张废纸?”
主簿又解释道:“军法是针对其他人的,您是主帅,可以免罪。”
曹操见主簿不敢治他的罪,当场拔出剑来就要自刎谢罪。幸好身边的人眼疾手快,把他抱住,剑也夺了下来。
大家纷纷下跪劝解:“主公您乃一军之主,您要是死了,我们还跟着谁去打仗呢?又如何实现您统一天下的抱负?还是请主公三思,千万不要寻短见才是啊!”
曹操见大家都反对,只好叹了一口气,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我就不自刎了,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今天我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脑袋,今后谁要是违反军纪,那就不是割头发了!”
于是他将头发解开,将剑一把抓过来,一挥手割下一大把头发,然后叫人把这些头发捆起来挂在营门前示众。
部下听说这件事后,都很佩服曹操严于律己的精神,同时也看到了曹操严肃军纪的决心,更没有人敢违反军纪了。
各抒己见
曹操之所以能带出纪律严明的军队,是因为他本人首先能够做到严于律己。这样不但能少犯错误,还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一美德不以为然。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