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渔,不受鱼

2014-09-15 11:27金焕民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毛泽东人才

金焕民

管理的“规范化”和“傻瓜化”其实是对近义词,这意味着,管理制度完善了,什么都管住了,企业的活力也就到头了。

一个哥们儿,本来是某大学商学院院长。在一次商学院主办的高规格会议上,校长礼貌出席。他在介绍校长时,先说“著名的数学家”,怕别人听不懂,又追加了一句“是算数的”。在河南话中,“算数”等同于“算术”,算个数而已。三个月后,职务被免。

如果说数学家是“算数的”,那么摄影家就是拍照的,企业家就是管人理事的。

以前,在请人帮助拍照之前,先问的话是:“对不起,您会拍照吗?”得到肯定回答之后,再求助:“麻烦您帮我们拍下照好吗?”而现在,如果你敢问别人是否会照相,那不是求助,而分明是在找茬惹事。之所以如此,并不是现在的人都忽然具备了拍照天赋,而是照相机傻瓜化了,照相不再是个技术活,仅仅是个力气活。

现在流行“快餐”:三分钟学会五笔;五天掌握英语;一篇文章、一堂讲座就敢让你学会营销。据说现在考研辅导机构生意十分红火,我真不知道这到底是应考者的悲哀,还是招生者的悲哀,但我知道,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

长远看,我并不看好跨国公司,尽管跨国公司有两个让我们羡慕不已的“好东西”。

一是规范的制度和完善的流程。实事求是地说,它们的完美程度,足以成为教科书。但对处于环境变化迅速和竞争日趋激烈的企业来说,我宁愿认为那是傻瓜化的产物。

2000年到今天,美国消失了多少全球知名企业?那么有实力,那么先进,那么完美,为什么会轰然倒下?为什么还倒得那么难看?

跨国公司的技术部分,包括经营技术、管理技术和营销技术都是一流的,但经营思想、管理思想和营销思想未必就是一流的。和思想相比,技术又算得了什么?

什么时候管理制度完善了,什么都管住了,企业的活力也就到头了。企业是企业家的产物,不是管理制度、流程和规范的产物。没有这些不行,这些太完善了、太系统了也不行。

话得说得更清楚些,管理的对象无非是人、财、物,财物可以采用细到极致的办法管理,而对于人,尤其是中高级人才,管得太到位了,思想和创新力也就没有了。中小企业的活力恰恰来源于对人的管理不到位。

二是品牌。跨国公司何等轻松?渠道外包、生产外包、物流外包,干脆最后连研发也外包了,留着品牌似乎就够了。

在《大国兴衰》中,葡萄牙、西班牙到其最鼎盛时期,富得只剩下货币了。从牛皮到只剩下品牌,与从牛皮到只剩下货币,逻辑和结局应该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不相信,就去了解一下奥巴马为什么非常认真、非常卖力地喊着要振兴都转移出去的制造业了。

不怕竞争对手大,就怕它不够大。大到一定程度,你想不让它的管理傻瓜化都没门。只要管理与运行傻瓜化,它离“官僚”就近了,离效率就远了。

我也不那么看好跨国公司的人才(恐怕这种看法就更加离经叛道了)。跨国公司内部是高度专业化的。高度专业化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高度傻瓜化。他们甚至可以不动脑子,完全按照规范做就OK。所以,从跨国公司出来的人,最善于谈的就是制度、流程、专业。跨国公司更像一个迷宫,你看着挺明白,就是走不出来。

中国企业所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主要是企业家式人才。这些人才必须有战略能力、系统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在跨国公司也是凤毛麟角,这是全球都稀缺的资源。

不用争论,跨国公司用中国本土化人才,肯定比中国企业用跨国公司人才更成功。这应该值得我们反省。

也有那么一些专门给中国企业做管理体系或者规范的公司,除了应付上市或者做门面外,真正对公司管理提升发挥作用的并不多见,甚至基本没有见到。原因很容易找到:用个替换键,将通用的制度、规范(主要是跨国公司的东西)简单转化,虽然十分好看,但既脱离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人力资源状况,又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安排,上来就是国际一流,怎么可能有用呢?

我也认为跨国公司有许多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先进东西。我不是试图否定研究、学习和借鉴跨国公司经验,对中国企业进步的重大意义。我想强调的是,借鉴就是借鉴,借鉴不是复制。中国的行业巨头,谁想复制跨国公司的管理,谁就得等着倒霉。只要企业老板是中国人,尤其是典型的中国人,你怎么可能用得了由外国老板根据外国现实与文化建立的那一套管理体系?

跨国咨询公司也相继来到中国。怎么样呢?这么多年,有什么可圈可点的经典案例?它们的咨询公司都没有办法证明它们的那一套适合中国企业,我们能吗?

中国的管理,尤其是高层管理,永远是艺术性高于科学性。半部《论语》治天下,你说那是艺术还是科学?

由此让我想到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有一个十分流行的也十分要命的说法:“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给谁穿上这件“外衣”,不管你多么厉害,都得完蛋。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毛泽东同志自己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无出其右的伟人,就在于他老人家从思想到行为都极度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找到土壤,就是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那件“外衣”借着这个“毛泽东思想”,变成了“名牌”,而不是相反。看看毛泽东喜欢读的书,你就知道他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与其说毛泽东需要马克思主义这件“外衣”,不如说他需要那个先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因此,他掌管这个政党之后,自己的思想,也是具有中国特色、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就开始得以发扬光大了。

什么条条框框也束缚不了毛泽东、邓小平。

毛泽东最看重阶级斗争。但他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一下子就抛开了什么阶级之分,只要属于第三世界,管你是资产阶级还是地主阶级,大家都超越阶级成为“一家人”了。一下子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亚非拉朋友,直到今天仍然受用。

邓小平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始终紧抓不放。在国际上,鉴于世界形势整体上是“和平与发展”,那么放弃对抗就成了必然选择,于是,我们的“朋友”真的遍天下了,无论你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在国内,推行“思想解放”,最后一锤定音:只要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的,都是社会主义的,一下子就超越了只会产生负作用的社资之争。

说这么多,扯这么远,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简单复制过什么,哪怕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的老师,而这是挂在岳麓书院的朱熹嘴边的观点。毛泽东一直欣赏邓小平,让他出使苏联,出使联合国,让他当总书记,四届人大前后,甚至直接将他安排为接班人,也是因为邓小平“实事求是”和“懂得辩证法”。

话题拉回来。

曾经流行一时的A管理模式,就是一个怎么看怎么顺眼的东西,几乎傻瓜到家,为什么到现在无影无踪了?说实话,我真为那个东西感到可惜,它的确是个好东西。问题可能就出在它把管理彻底傻瓜化了。毕竟,管理不是相机,管理也不是一个能够彻底傻瓜化的软件。

尽管傻瓜化不足取,但傻瓜化的东西,还是有很大用处的。问题是,你得会用。抵御傻瓜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受渔,不受鱼”。

经营、管理、营销面临的都是多变的环境和多变的对手,即使是经营技术、管理技术和营销技术,也会因企业而异、因人而异,不理解、把握其精髓,只学习傻瓜化的套路,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同样是铺货,有的是卖东西,有的是推广,有的是充实终端,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套路,否则,你以为播的是龙种,收获的却可能是跳蚤。

傻瓜化正在蔓延。刺绣技术的傻瓜化,使得苏绣、湘绣、汴绣不再尊贵;技术的傻瓜化也使得“宁舍家财万贯,不舍钧瓷一片”的钧瓷,满大街都是。

再好的东西一旦成了套路,基本上就失去了灵魂。这种东西只有研究价值,没有学习价值。我们不应该接受傻瓜化的营销、傻瓜化的管理,更不应该试图去把它们傻瓜化。 (作者来自郑州轻工业学院经管学院)

(编辑:王 玉 spellingqiu@163.com)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毛泽东人才
人才云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Transnational com panies encouraged to set up R&D centers in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