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宝畏 张斌学
(1.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长春 130118; 2.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长春 130118)
地处我国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属于建筑气候区划中的严寒地区,冬季漫长、气候酷寒、水资源短缺,对环境景观设计的制约较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东北地区各高校纷纷另辟新址建设校园,为寒地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实践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不仅改善了校园环境条件,也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切实改进.就大学校园水景设计而言,通过对地域内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北华大学和齐齐哈尔大学等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 水景的季节适应性不强. 景观设计受气候影响较大,因此要遵循分季使用原则,考虑季节变化对水景设计的影响,结合构造和功能方面的特殊要求,使水景作用在四季中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大学校园的水景设计未能充分考虑东北地域气候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如东北师范大学本部校区的水景代表——静湖,由构筑物、小品、植物加以围合,营造了极具魅力的中式微观园林空间.夏季吸引师生驻足观赏,水景利用率高.一到寒冷冬季,湖面结冰,周围草木萧瑟凋零,师生少有在此游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2) 水景的文化内涵缺乏.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一些大学校园的水景设计,仅将水视为校园景观的要素构成之一,缺乏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城市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深入挖掘和思考.设计仅停留在悦人耳目的感觉层面,难以在师生内心引发共鸣,这在东北地区的所有高校当中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高校的水景极富文化内涵.如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思源湖”和“致远湖”的命名,既很好地诠释了学校“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精神,也深刻体现了教育场所的文化特质,得到了师生乃至社会的广泛认同.
(3) 水景脱离环境实际. 水作为一种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水源比较充足的校园,可利用水的造景功能,构筑富有感染力的校园环境.对东北地区而言,多数校园水源匮乏,一些校园的水景设计脱离基址实际,盲目设置了大型喷泉、假山瀑布、开挖了河道、人工湖等,违背了景观设计所应遵循的因地制宜原则.如北华大学在东校区中轴线上设计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旱地水景广场,由于距离直接水源较远,致使大型喷泉运行成本极高,所以一年启用的时间屈指可数,成为长期闲置的摆设.
(4) 水景缺乏多样性. 水景设计固然离不开水这一景观要素,然而水的存在状态却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状态的水所营构而成的水景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东北寒地大学校园水景设计形式比较单一,构景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对水的“动态”或“静态”设计,往往忽略了水的其它存在方式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表达,对冰雪资源极其丰富的东北地区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5) 水景体验性不强. 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学者西蒙兹认为:水景规划设计的不是物质,不是空间,而是人的体验[1].但这在一些大学校园水景设计中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如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滨水空间设计,虽充分利用了伊通河中游东岸支流小河沿子河从校区东侧流经的便利资源条件,但却在河岸设计建造了宽厚的护墙,将水体和堤岸道路完全隔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亲水”体验,使水景效果大打折扣.附近的吉林财经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情况与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6) 水景系统性不够. 大学校园水景设计须秉持可持续理念,遵循系统性原则,全面系统地构建景观要素的生态关系,防止随意性、盲目性.要兼顾自然环境各个要素,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追求生态平衡,增强生态效应.如沈阳建筑大学设计新校区时,对基地的地形地貌予以充分地尊重,在水体驳岸上,采用生态处理与干砌手法相结合,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水源的自然净化.通过恢复原有的稻田,吸引大量的野生禽鸟前来觅食、休憩和繁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校园生态系统.但多数校园在设计校园景观时,综合考虑不够周全,致使生态效应较差.
尽管东北寒地大学校园水景设计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然而水景在当前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其作用和效果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水不仅能独立营造景观,也可通过一定手段实现空间的拓展、延伸和引导,以及增强空间层次性,从而活化空间、创造情趣,催化和激发校园整体景观的生机与活力;其次,水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效果,既可作为艺术品主体而独立存在,也可与建筑、雕塑、植物或其它要素有机组合,创造独具风格的作品,可活跃气氛,打破环境单调感,增加情趣和意蕴;再次,水天然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水引入校园,能更好地诠释大学文化的精神和主题,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最后,水体和各种喷泉都具有降尘、空气净化及调节湿度的功能,与绿树相依还能增加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浓度,使人心情舒畅,发挥保健作用.而且水与空气表面接触越大,喷射出的液滴颗粒就越小,产生的负离子越多,空气净化效果也就越明显.
基于当前东北寒地大学校园水景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主要从适应地域自然环境的多样化水景设计、彰显地域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水景设计、营造富有体验性功能场所的水景设计和构建生态化和可持续性的水景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气候是影响东北寒地校园景观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克服诸如气候等不利条件制约,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有不同视觉感受,这是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隆冬季节,校园水体大都进入“休眠”状态.而作为水的其它存在状态——冰雪等,则是寒地最为丰富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天然景观.因此,遵从冰雪特性进行校园景观塑造,既具可行性,又有独特性.结合校园文化主题和地域文化特色,创作冰雕、雪雕、冰灯等景观小品,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寒地特色景观效果(见图1).
针对东北寒地校园地表水短缺的局限,秉持“少而精”原则,浅水池不失为绝佳选择(见图2).夏季浅池水平如镜,倒映周边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池中可置放雕塑、喷泉、射灯等小品与动植物,冬季时将池水抽干,其中的雕塑搭配各色灯光,产生绚丽的光影效果.同时将池壁设计成斜面,可减轻冬季无水时高差过大对人心理造成的不适;将有高差部分设计成为“立体水”,使其成为冬季里的静态雕塑.
图1 东北某高校师生创作的校园雕塑作品
图2 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广场浅水景观
文化性是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的又一重要原则.重视水所具有的精神意义,激发人们想象力的发挥,从而达到提升师生道德情操和审美观念的目的是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永恒的追求.因此,传统文化、学校历史、人生哲理和名言警句都可以成为构思主题[2].可借鉴“曲水流觞”的概念,采用曲水和溪流等形式进行校园景观营构(见图3).溪流撞击挡石产生的水声高低顿挫,曲水的平静舒缓,两者一静一动,或欢快或宁静,可唤醒人们对水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从而产生内心共鸣.溪流底部以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鹅卵石铺装,冬季无水时鹅卵石裸露出来,使人联想到流水的涌动,达到无水胜有水的效果.水道的底部可设计成水波,流水状等更具文化意境的图案.校园中的垃圾桶、桌椅等设施可通过井、锚、桥、闸、船等意象,让人体验到对水的多种感受,激起人们的联想与回忆,从而得到教育和熏陶.
此外,结合不同大学文化精神,充分利用冬天特有的冰雪景观资源,多设计具有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的冰雪雕塑,以此烘托校园文化情境的同时,使师生与雕塑之间产生共鸣,鼓舞广大师生保持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水是划分和界定空间的极佳手段.水的流动性、可塑性可将校园划分为或立体、或平面的空间形态,并能与周边景物相呼应,可增强师生的亲水感和参与性,对各种活动提供支撑,从而使空间具有了场所特性.在大学校园中,富有场所意义的空间当属广场和滨水空间.可充分利用绿化、台阶、铺地、小品及石椅等进行空间界定,形成具有亲切尺度感与领域归属感的人性化滨水交往环境,对师生各种交往活动产生积极引导作用,增强参与性与体验感,如东北师范大学本部校区净湖滨水景观就极具代表性(见图4).同时,需注意滨水区驳岸道路的线路设计,综合捷径与观光线路,满足师生不同需求.
图3 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的“曲水”景观
图4 东北师范大学本部校区的“静湖”滨水景观
校园广场为师生各种体验性活动开展提供了更多物质和精神可能.在硬质铺装底部隐藏喷水装置与排水渠,形成隐藏的喷水广场(见图5).在炎热夏季广场上会形成喷射水柱与水雾的立体组合,为师生广场中行走带来些许凉意.冬季时则“恢复”为校园广场供师生行走、休憩,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此外,校园中面积较大的水体也具场所功能,可为冬季可开展冰上特色运动项目提供支撑,丰富师生文体生活(见图6).水体驳岸可设置色彩艳丽、样式新颖,再结合地域人文特色鲜明的亲水设施,如座椅、漫水桥、亲水雕塑等的设计,使其与水体相呼应,取得引人入胜的景观效果.
图5 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旭日广场景观
图6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冰上运动会
东北地区的雨雪资源相对比较丰沛,如结合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并辅以相应技术措施,将丰富的雨雪资源通过不同途径汇集,构建诸如生态水池、生态湿地等景观形式,既可弥补校园地表水源不足,为校园内各种绿色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又可加速其物质和能量的代谢与交换,改善校园空气质量.同时也为校园生态景观的设计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此外,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还可结合校园景观系统化设计,辟建合理分布的人工湿地.利用湿地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和特点,通过过滤、吸附、植物吸收及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来实现污水的高度净化.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又能创造水生生物环境,营造人类与水生生物协调发展的自然景观[3].
东北寒地大学校园水景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克服地域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要将校园水景设计与具体校园的选址、环境设计及总体校园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既具有地域特色,又体现学校自身特点,满足师生需求的水景形式,从而进一步完善寒地大学校园水景设计理论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戴维·斯蒂文森.花园水景[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
[2] 吕桂菊.水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13):319.
[3] 袁 静.浅谈水景在大学校园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09(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