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2014-09-13 06:25董俊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1期
关键词:缺血性冠心病评分

董俊杰 朱 沂

(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后循环缺血指由于后循环梗死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脑组织缺血,进而导致脑卒中,目前认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瘫痪大多数是毁灭性的。近年来,后循环梗死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给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巨大不便和危害,并有可能引起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急性脑梗死〔1〕等众多并发症。国内研究显示〔2~4〕,早期判断预后,给患者及家属以较准确的信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神经内科及干部病房住院的经MRI确诊为后循环梗死患者139例作为研究组,年龄27~85〔平均(61.46±12.06)〕岁,男81例,女58例;汉族78例、维吾尔族50例、哈萨克族1例、回族1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神经内科及干部病房接受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8~72岁,平均(58.69±10.25)岁;两组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有正常沟通能力且知情同意;(2)符合后循环梗死的诊断标准〔5〕(病史、相关神经系统检查、辅助检查)。排除标准:(1)患者不愿意参加;(2)患者中途退出;(3)有认知障碍史及精神病史;(4)近半年有重大应激事件(包括丧子、丧偶等);(5)既往患缺血性脑卒中,并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6)不能完成头颅MRI检查者、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良性位置性眩晕、周围性眩晕、颅内感染、CO中毒及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有严重肝肾疾病、肿瘤、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7)住院时间<15 d的患者。

1.3分组 根据发病3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6〕。预后不良组75例,预后良好组64例。两组患者性别、民族、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s)

1.4研究指标 (1)病案首页信息收集: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等相关资料。(2)患者入院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3)血压测量:血压测患者晨起右上臂测血压2次,取均值;(4)计算BMI。(5)生化指标:抽取患者晨起外周静脉血5 ml,送到本医院检验科进行检测,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样本比较使用t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后循环梗死预后单因素分析 预后不良组年龄、TC、TG、LDL、收缩压、脉压、传导阻滞发生率、NIHSS评分等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GCS评分预后良好组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见表2。

表2 影响后循环梗死预后的一般资料比较

2.2影响后循环梗死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按照后循环患者的预后分组作为因变量,其他变量作自变量,进行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标准见表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压增高、既住糖尿病史、既往冠心病史、GCS评分是影响后循环梗死预后的独立因素,见表4。

表3 变量赋值标准

表4 Logistic回归结果

2.3入院时NIHSS评分判断预后的ROC曲线 以ROC曲线确定NIHSS评分的最佳截点。本次139例后循环梗死患者NIHSS平均分为4.45±4.09,以NIHSS为检测变量,以预后是否良好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当NIHSS为界点为3.5时,约登指数最大,此时灵敏度为0.712,特异度为0.812。该ROC曲线下面积为0.83。见图1。

图1 入院时NIHSS评分判断预后的ROC曲线

3 讨 论

当前,后循环梗死在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中较为常见,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左右,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对其了解不断深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0〕。由于后循环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给早期诊断带来了较多的困难,且后循环缺血疾病发病来势较凶险,死亡率一般较高,致死残率也较高,后循环性疾病的预后判断较困难,mRS评分作为目前较常用的预后判断方式,该评分在发病初期用作预后判定较不准确〔9〕,因此,学者寻找其他能预测预后的早期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目前研究发现〔10〕,后循环梗死患者与高血压之间存在较密切的关系,姜懿凌〔11〕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前循环梗死而言,伴有高血压影响了后循环梗死的预后,危险系数OR=2.13。后循环与冠心病等并发症关联仍不明确,近年来临床上工作发现,后循环缺血梗死〔12〕伴随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较为常见,众多疾病的共同作用使得预防工作和临床治疗陷入被动。因此,对于过往有冠心病发生的患者,在患者入院时应加以更多的重视,在饮食、治疗、护理过程中,应及时关注患者的病情病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法。

本文结果证实了糖尿病的发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与过往研究结果类似〔10〕。笔者认为此结果出现的原因如下:(1)糖代谢异常容易引起血管细胞对脂类物质的代谢,在低胰岛素的情况下,机体糖类物质的利用度不同,血糖最终以脂类的形式储存在细胞内,更容易导致机体出现血管粥样病变〔13〕;(2)长期糖尿病使得患者在对糖类特质的利用率下降,当后循环发生时,细胞缺少糖类营养支持的可能更严重,更容易导致脑部相关组织受到损伤。当然目前对于糖尿病与后循环梗死之间的具体的相关机制并未明确,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高血脂作为血管类疾病的祸首,在后循环梗死中仍起着较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14〕,高血脂是导致后循环血管病变的机制之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的血脂相关指标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提示血脂在预后中起的重要作用。

GCS评分又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表示昏迷程度,评分越高表明昏迷程度越低,评分越低表明昏迷程度越严重,此次结果证实了GCS在后循环梗死预后判定中可以起较重要的作用。作为评价卒中较为重要的指标,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该评价量表有操作简便等特点,此次研究结果提示,使用NIHSS提前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方法预测后循环梗死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和灵敏性较好。

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脉压、高血脂对后循环患者预后存在明显影响,应加以重视, NIHSS评分在对后循环梗死患者预后预测中有较明显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上加以应用,提前做好积极治疗并及时与家属沟通,降低纠纷发生率。

4 参考文献

1Searls DE,Pazdera L,Korbel E,etal.Symptoms and signs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in the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posterior circulation registry〔J〕.Arch Neurol,2012;69(3): 346-51.

2李 改,杨 娜,赵 玥,等.颈脑血管超声对老年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999-6001.

3李华军,孙博谦,孟繁华.影响后循环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3):2326-8.

4杨新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急救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8):174-6.

5刘雅林,赵丽辉.急性后循环缺血性事件的预后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496-7.

6林绍鹏,潘速跃.血清尿酸浓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转归的影响: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21(7):527-30.

7Caplan L.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then,now,and tomorrow.The Thomas Willis Lecture-2000〔J〕.Stroke,2000;31(8): 2011-23.

8Caplan LR,Wityk RJ,Glass TA,etal.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Posterior Circulation registry〔J〕.Ann Neurol,2004;56(3): 389-98.

9蓝 倩,蔡艺灵,杜 娟.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对预后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30(24):11226-31.

10Caplan L,Wityk R,Pazdera L,etal.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posterior circulation stroke registry Ⅱ.Vascular lesions〔J〕.J Clin Neurol,2005;1(1):31-49.

11杨姗杉,贾建平.影响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危险因素的前后循环差异〔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5):348-51.

12方传勤,吴小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33-6.

13Chatzikonstantinou A,Wolf ME,Hennerici MG.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 classification and risk factors〔J〕.J Neurol,2012;259(4):653-9.

14Arnold M,Bousser MG,Fahrni G,etal.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 presenting findings and predictors of outcome〔J〕.Stroke,2006;37(10):2499-503.

猜你喜欢
缺血性冠心病评分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