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奇 廖碧红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 深圳 518000)
急性心肌梗死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有着严重的威胁,然而临床有一半左右的患者会由于该病症的不明显性而发生误诊或漏诊等问题〔1〕。本文就急诊复苏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老年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60~87(平均72.5)岁。所有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均于临床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确诊。梗死部位:41例广泛前壁,22例右室、下壁,17例下壁,15例正后壁,8例高侧壁。根据其心肺功能的复苏情况,采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与静脉溶栓两种方法分别对患者给予治疗,每组各40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不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抢救措施 所有患者进入急诊室即以心电监护除颤仪相连,疏通静脉通道,对患者的病史情况作简单询问后,以心电图表现结合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救助措施。以地塞米松、多巴胺、胺碘酮、硫酸阿托品、肾上腺素、尼可刹米等药物对患者初步进行心肺功能复苏救治。如果病情危急,应对患者实施胸捶、安置临时起搏器、面罩吸氧、气管插管等救治。
1.2.2治疗方法 静脉溶栓组:以10 ml生理盐水将150万U尿激酶溶解,之后溶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中,于0.5 h内静滴完毕。PTCA组:于导管室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病变特征和临床表现,决定是否采取介入治疗。除此以外,还需对患者给予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辅助治疗。
1.2.3心肌酶活性测定方法 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产TtiA-30)测定患者心肌酶活性值。检测时间分别为患者入院时、病后24 h。检测试剂为相应的生化试剂。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1两组基本资料对抢救效果的影响 男、女溶通率无明显区别〔27例(59.26%) vs 13例(61.54%)〕(P>0.05);年龄≤60岁患者的溶通率〔21例(61.90%)〕显著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19例(47.37%)〕。不同性别病患间抢救后心功能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60岁患者的心功能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心肌酶活性比较 两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活性比较见表2。
表1 PTCA组患者年龄、性别对抢救后心功能分级的影响〔n(%)〕
表2 两组患者心肌酶活性比较(n=40,±s,U/L)
2.3两组临床表现与两种抢救效果对比 80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时间28~118 s,平均88 s;抢救时间12~304 min,平均122 min。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与两种抢救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两种抢救效果对比〔n(%)〕
阿斯综合征为心律严重不齐或者心搏暂停导致的脑循环受阻的一类疾病,病情危急,及时有效处理极为关键〔2〕。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4 h内心律异常发生率较高,常见房室传导阻滞。慢性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会导致循环受阻,另外因病患畏惧、担忧、恐惧,心里产生的濒死感和抢救的紧张氛围均能造成阿斯综合征出现〔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为影响抢救效果的因素之一。年龄较高患者因机体老龄化,心脑血管等系统自行恢复能力及机体各项机能减退,对抢救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后,LDH、AST、α-HBDH、CK、CK-MB活性水平发生变化,上述心肌酶活性较正常者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特别是CK-MB具有最大差异〔4〕。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CK-MB活性检测结果与上述报道一致。急性发作时,CK-MB较其他酶类活性有大幅度的增加,经有效抢救治疗后,其值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可将CK-MB活性作为有效抢救的一种指标〔5,6〕。
笔者通过急诊复苏术抢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患者的结果总结以下几点经验:(1)急救药品与监护设施配备齐全到位时成功抢救的基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演变迅速,除颤器与除颤器必须确保处良好工作状态。(2)注意保持警惕性,若察觉患者意识消失、呼吸急促、心音低沉、四肢抽搐,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3)采取溶栓治疗,抢救时疏通闭合的冠状动脉,心肌重获灌注,濒死状态的心肌才能存活或者减小坏死面积。(4)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争取有效的治疗时间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中之重,能有效降低猝死率。(5)尽量减少急救反应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心肺功能的复苏救助。(6)对阿斯综合征病因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并立即以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救助;迅速建立通气,尤其是患者合并痰梗阻或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建立有效的通气能提高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7〕。(7)心肺复苏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时辅以补充治疗,如RTCA或静脉溶栓〔8〕。(8)对患者的CK-MB活性值进行实时监测,其CK-MB活性值变化对患者病情的进展具有很直观地反映。
4 参考文献
1潘竞贤,张 文,杜 军,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阿斯综合征急诊复苏成功23例〔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4):309-10,312.
2温陆叶,罗波涛,赵 进,等.空中保卫员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一例〔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200.
3陈 杰,白 静,王 禹,等.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5):344-7.
4王 雁.老年心肌梗死后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抢救及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2):731-2.
5张卫清,王素君,吕 强,等.非典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九例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4):27-8.
6孟 彬.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z2):18-9.
7安铁峰,蒋小燕.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致阿-斯综合征一例〔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1):48-9.
8吕丽君,林丽霞,陈秀梅,等.一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频发阿-斯综合征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