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性失眠与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多导睡眠图特征比较

2014-09-13 02:01王桂斌刘运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睡眠期受试者临床

王桂斌 刘运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科,湖南 长沙 410008)

部分失眠属于临床慢性睡眠障碍性疾病范畴,抑郁性失眠(DDI)及心理生理性失眠(PPI)属于常见的慢性睡眠障碍性疾病。PPI也是一种原发性的或为条件学习性的失眠症状〔1〕。多导睡眠图又被称作“睡眠脑电图”,对失眠患者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旨在比较DDI和PPI患者多导睡眠图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DDI患者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60~88〔平均(66.5±4.2)〕岁;病程(2.6±1.2)年;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睡眠医学研究会提出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标准及睡眠紊乱情感障碍的相关标准〔3〕,快动眼潜伏期缩短为不足80 min。PPI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61~92〔平均(68.6±5.4)〕岁;病程(2.8±0.6)年;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睡眠医学研究会提出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标准〔4〕。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要求在实验室睡眠3晚,前两晚使患者逐渐适应实验室环境,减少对脑电波测试的差异性,第3晚进行正式的检测。检测时,每1位受试者单独进行,取安静、受试者前两晚睡眠的实验室,室温调节在15~26 ℃,于另一间房间旋转各类检测仪器,其余设置与受试者前两夜环境和条件一致。采用P&D-9600型睡眠呼吸记录分析系统(北京泰达新兴医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检测分析。

1.3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总受试时间、睡眠期时间、睡眠潜伏期、排除觉醒期的睡眠时间、觉醒时间、>5 min醒觉次数、醒起时间,并计算觉睡比(醒觉时间与排除觉醒期的睡眠时间比值)、睡眠维持率(排除觉醒期的睡眠时间与睡眠期时间的比值)和睡眠效率(排除觉醒期的睡眠时间与总受试时间比值)。总受试时间指从受试者入室躺好并关灯开始计算,直至完全觉醒后开灯为止的总时间;睡眠期时间指受试者自睡眠起始直至觉醒时的经历时间;睡眠潜伏期指从开始进行记录时直至1期睡眠出现的时间;醒起时间指从受试者起床时直至起床之间的时间;觉醒时间指受试者在睡眠过程中每次觉醒的时间总和。监测和记录受试者快动眼睡眠潜伏期(受试者入睡起直至首次快动眼发生的时间)、快动眼时间(受试者整夜快动眼的时间总和)及快动眼周期数(受试者整夜的快动眼出现次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睡眠进程 两组总受试时间、睡眠期时间、睡眠潜伏期、排除觉醒期的睡眠时间、觉醒时间、>5 min醒觉次数、醒起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睡眠质量评价 两组受试者觉睡比、睡眠维持率和睡眠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快动眼睡眠 DDI组快动眼睡眠潜伏期明显低于PPI组(P<0.01);DDI组快动眼周期数明显高于PPI组(P<0.05);两组快动眼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1 两组睡眠进程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受试者睡眠质量评价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快动眼睡眠情况比较±s)

3 讨 论

DDI属于抑郁障碍引发的一种核心病理症状,患者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且正常睡眠的维持时间较短,易于觉醒或早醒。PPI也被称为原发性失眠,患者由于兴奋不安、思虑过度、焦虑烦恼等各类因素而引起精神上的不良,进而诱发失眠症状。PPI的发病临床表现与DDI极为相似,患者均出现难以入眠或早醒等影响正常睡眠的反应,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的精神状况和工作生活,也给家庭和亲人带来负担〔5,6〕。老年人群由于生活和精神上的压力、孤独等不良身心感受而诱发的DDI和PPI较为常见,再加上老年人自身睡眠时间相对较短,易觉醒,在DDI和PPI的困扰下休息不佳,甚至可能进一步影响到患者机体的各脏器,缩短患者生命。DDI以具有镇静作用的减轻抑郁类药物治疗,PPI以催眠类、边缘系统神经元活动抑制类药物等治疗。因而临床的准确诊断对于有效施治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出现误诊,可能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相差甚远,不仅不能达到预计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带来身心的双重打击〔7〕。

人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一共分为5个阶段,而不同阶段脑电波表现形态不同,一般来说,最后一个阶段被称作为“快动眼睡眠”,也被称为同步睡眠、异相睡眠或快波睡眠,该阶段睡眠者表现为眼球快速跳动、心跳不规则、呼吸节奏不规律等现象,且该阶段睡眠者较能被叫醒。快动眼睡眠潜伏期、快动眼时间和周期数是评价快动眼睡眠期的3项重要指标。张园等〔8〕研究表明,DDI快动眼活跃在失眠患者中表现明显,且快动眼潜伏期明显缩短,而PPI患者的快动眼潜伏期无明显变化。本研究提示DDI对于患者快动眼的活跃度有提升作用,且作用显著,因而可考虑将快动眼睡眠潜伏期和快动眼周期数作为诊断的特异性标准来区分DDI和PPI。

4 参考文献

1张 磊,马燕桃,李瑞芳,等.主诉失眠的门诊就诊者主客观评估的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0):746-8.

2Sivertsen B,Krokstad S,Overland S,etal.The epidemiology of insomnia:associations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he Hunt-2 study 〔J〕.J Psychosom Res,2009;67(2):109-12.

3陈发展,陆峥.抑郁性失眠的药物治疗〔J〕.世界临床药物,2011;32(4):33-4.

4史恒军,游国雄,王彬源,等.40例老年心理生理性失眠的多导睡眠图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4(3):247-9.

5张 鹏,李雁鹏,赵忠新,等.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睡眠感知水平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8;8(3):109-12.

6戚 朦,赵广宇,宿长军,等.成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多导睡眠图及临床特征分析性差异〔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11):1237-9.

7胡 静,高觉民,刘兰英,等.应用多导睡眠图评价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效果〔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1;18(4):220-3.

8张 园,蒋晓江.抑郁性失眠的药物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09;38(10):1179-82.

猜你喜欢
睡眠期受试者临床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睡觉竟然也有这么多小秘密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做梦不代表睡眠质量差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研究:想学习,先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