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曦 李 丹 何海涛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涉及各种因素,其中C-反应蛋白(CRP)可能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炎性因子,而血浆CD62p是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性标志,具有启动、放大血栓形成的重要作用,在炎症和栓塞中起着中心环节作用。本文探讨CD62p及CRP在急性脑出血(CH)及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脑卒中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2011年1~10月急诊入院的ACI患者20例,CH患者20例;年龄40~80岁,平均62.8岁,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脑梗死、脑出血部分)。(2)全部经头部CT或MRI证实。(3)全部病例为首次发病患者。(4)1个月内有特殊治疗史(放疗、化疗、手术及使用生物制剂者),有感染免疫性疾病者如肿瘤、风湿性疾病者,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均排除。对照组为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年龄36~72岁,平均61.4岁。两组对象年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患者住院后48 h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用于检测CD62p及CRP。CD62p用全血双标法检测,仪器采用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CRP的测定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仪器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Array 360system,美国BECKMAN公司)。
1.4结果 ACI组及EH组血浆中CD62p及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中CD62p及CRP水平比较±s)
目前国内外对脑卒中发生机制已有较深入研究。有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涉及各种因素,其中血小板的活化在脑梗死的启动、形成和扩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血浆CD62p是血小板活化产物,是活化血小板特异性标志,作为细胞膜表面的黏附分子,静息时存在于血小板胞质内α颗粒膜上,能介导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间的相互黏附、聚集,具有启动、放大血栓形成的重要作用,在炎症和栓塞中起着中心环节的作用。CD62p的增高常见于一些血栓性疾病或有血栓形成倾向的疾病,如急性脑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肾病综合征、哮喘发作等〔1〕。同时有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神经元损伤中起重要作用〔2〕,脑出血后血肿本身及周围脑组织释放的炎症介质如凝血酶、氧自由基、组胺、氧化剂、补体复合物等刺激可使血小板活化,是脑出血后的继发变化〔3〕。血小板活化时,CD62p表达量增加,可加强细胞间黏附及炎性细胞浸润。
CRP是一种炎症急性时相反应物,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反应蛋白,是内源性免疫反应蛋白五聚环蛋白家族成员。有研究显示,血液中CRP浓度的高低决定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及严重程度〔4〕,并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冠状动脉病变、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之一〔5〕。温昌明等〔6〕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呈正相关。国内外的学者研究均证实在脑梗死急性期CRP浓度增高有助于预测脑梗死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对于CRP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变化关系国内学者各家报道不一。孟庆梅〔7〕等研究发现ICH时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另有潘莉等〔8〕却发现ACVD时hs-CRP含量均显著增高,而ICH与ACI患者血清hs-CRP变化差异并不明显。脑出血后CRP的升高可能是血管炎症性病理改变的反映,也可能是脑损伤的结果。
综上所述,CD62p和CRP与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能更好地预测病情的发展和危险性,及早干预对减少脑梗死及脑出血带来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3 参考文献
1吴国新,阮长耿.血小板颗粒膜蛋白研究进展〔J〕.中华血液杂志,1994;15(3):162.
2Mengzhou X,Mare R,Bigio D.Intracortical hemorrhage injury in rats: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fractions and brain cell death〔J〕.Stroke,2000;31:1721-7.
3Nagashima M,Shinoka T,Nollert G,etal.Effects of a mono-clonal antibody to P-selection on recovery of neonatal lamb hearts after cold cardioplegic ischemia〔J〕.Circulation,1998;98(Suppl 19):391-7.
4Stollberger C,Finsterer J.Role of infections and immune factors in coronary and cerebrovascular arteriosclerosis〔J〕.Clin Diagn Lab Immunol,2002;9:207-15.
5Kaptoge S,Di Angelantonio E,Lowe G,etal.C-reac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 and mortality: an individual partipant meta-analysis〔J〕.Lancet,2010;375:132-40.
6温昌明,张保朝.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 (9):11-3.
7孟艳梅,刘 庆.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1):66-70.
8潘 莉,谢朝欢.急性脑梗塞、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2008;6: 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