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课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2014-09-12 16:39张艳
求知导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器形青铜器美术作品

张艳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确立时期,对于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此阶段应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其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掌握必要的美术鉴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鉴美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一、素质教育 德育先行

教学过程是树人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加以品德教育,使其能晓之以理。例如,在课堂上讲述从原始先民的制陶工艺到现代的行为艺术,从宫廷建筑到民间剪纸,力求让学生感受七千年辉煌文明的同时,情感也可以得到升华。“没有艺术的生命与没有生命的世界是一样的荒芜。”——第一节课即让学生体会艺术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在分析艺术品或品评画作时,可以加入易懂易记的历史故事,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更清楚地讲解。如在讲山水时,强调中国“山水”不同于西方的“风景”,此有“江山”之意,意喻如画的中国大好河山,也暗含“祖国”之意,将爱国主题溶入其中。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艺术品的同时感悟如何做人,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心中,提高其修养,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二、趣味引导 智慧启发

利用趣味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曹不兴“落墨为蝇”,孙权信以为真;徐渭幼时聪慧过人,与人斗智斗勇;张大千艺高胆大,智赚“地皮大王”。在一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中,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不同角度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使其明白艺术不仅是精神的,同时也是科学的。美术中的自然科学知识,在讲课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印象派之父莫奈曾说:“我在等待太阳。”这是多么执著地尊重事实的绘画态度。

美术作品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是艺术的土壤,就如同是水之源,木之本。社会地变革对艺术的影响是必然的。教师在讲解时,既要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内涵,了解时代背景、贡献与地位,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历史知识和政治常识。例如,讲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器形方正直立、威严怖人,再现了当时吃人的社会环境。鼎作为王权的象征,有定鼎天下、一言九鼎之说。而到了西周末期,青铜器的器形开始变得温和,尤其在春秋时期,器形上的装饰图形也开始有了浪漫主义特征,这是因为此时开始出现诸侯纷争的局面,青铜器的制造业不再为王室所垄断,青铜器也不再作为王权象征,这些青铜器的变化也预示着社会大变革的到来。从历史的、政治的角度分析美术作品更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也更能使其了解艺术品及艺术家的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和卓越贡献。

三、创新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家从繁杂的生活中提炼出精简的公式与规律,艺术家则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发现美的事物。艺术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在历史的长河里,艺术在不断地反映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展现着艺术家自我的个性,在课堂上讲授艺术的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施以反面事例对比讲解。如与学生讨论美术作品时,讲引起国人激烈讨论的大连“新世纪纪念塔”样稿,此样稿中的“塔”被人称为“克隆女神”“空洞乏味”“缺乏创新意识”等而受到了大家的批评与指责。但也不能为了创新而刻意追求不同与反判,在教学中还要对学生强调一种度,如讲到被文化部发文制止的“邪艺术”的一些行为艺术,打着艺术的旗号去虐杀动物、自虐,甚至食人的行为,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的场面,这些“比狠、比恶”的所谓“行为艺术”公开挑战道德与法律,就是明显越出了“度”,在让学生明辨是非的同时,更让其理解做事需要有“度”,过火的不是创新,那会使人误入歧途,走火入魔,这样反向讲解使学生对创新的理解更全面、更准确。

最后,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教的过程,更是一个学的过程,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不断鞭策自己学习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做到游刃有余地传道、授业、解惑,需要多学、多思、多钻研,全方面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有目的、有选择地将人类美好的艺术传授给渴望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们美术教师的光荣使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艺术养分也是我们倡导素质教育的真实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与思路,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器形青铜器美术作品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左右江石器时代水冲石器常见器形介绍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
梁带村里发现的微型青铜器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