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凤 (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 伊犁 833200)
肝细胞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肝部恶性病变之一,早期诊断,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因此早期诊断对肝细胞癌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对我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100例和健康对照者100例分别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100例,为肝癌组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8~75岁,平均(58.50±3.00)岁。选取健康对照者10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49~75岁,平均(58.00±3.50)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均明确获得诊断,并且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诊断检查。对比两组性别、平均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排除患有严重性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及精神性疾病、肝脏囊肿患者。
1.2 检查方法:采用GE LiglIbpeed 16层螺旋CT机首先进行平面扫描定位。根据肝肿瘤灌注协议选取肿瘤中心层面进行多层同层动态灌注扫造影剂选用碘海醇造影剂,浓度为350 mg/ml,参数设置为:电压 120 kV,电流 220 mA,层厚6 mm,将40 ml造影剂以5 ml/s的速度经肘前静脉注入,延迟8 s后行同层动态扫描,扫描时间为0.75 s,间隔时间为2 s[1]。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1.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肝癌组患者BV、BF、MTT、HAF、PS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均未发生因检查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或是不适症状发生。
表1 对比两组CT灌注成像检查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CT灌注成像检查情况s)
组别 BF(ml/min·100 g) BV(ml/100 g) PS(ml/min·100 g) HAF MTT(S)肝癌组 289.54±82.67 29.87±5.98 40.98±9.98 0.41±0.18 13.68±4.01健康组 163.97±40.97 13.01±2.01 19.67±6.03 0.11±0.06 6.02±1.0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CT灌注成像利用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分析对比剂首过过程中感兴趣区域的内像素时间密度曲线变化,用最大斜率法或去卷积法计算造影剂的平均通过时间 BV、BF、MTT、HAF、PS 等[2]。
肝细胞发生癌变后,肝脏的血流灌注会发生变化,并随着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门静脉供血会发生不同程度地减少,动脉供血的增加,因此通过分析门静脉和动脉血供的变化并进行定量测定,可对肿瘤的良恶性程度进行鉴别诊断和分析:肿瘤血管的扭曲、不规则改变可导致造影剂的平均通过时间增加;肝动脉供血增加是最能反映肿瘤血流状态及供血比例的可靠指标[3]。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100例和健康对照者100例分别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对肝细胞癌患者应用CT灌注成像检查能够较好地反映癌变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同时还可更好地对病变部位的恶性情况进行准确地评估和判断,没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和不适症状,可为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对病变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
[1]Sahani DV,Hdalkere NS,Mudler PR,et al.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T perhsion of liverandtunlortissue-initiM experience[J].R Miology,2007,243:736.
[2]林令博,卢喜学,杨 青,等.Cr灌注扫描的原理及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1):998.
[3]朱月莉,王 滨,史英红.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与螺旋CT 增强特征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