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志辉 李天舒 李晓辕 耿玮峥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原免疫细胞遗传实验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1〕。其止咳、化痰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哮咳喘颗粒是根据中医传统组方制成的新型抗哮喘药物,主要成分包括麻黄、半夏、金银花、川贝母等,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抑菌、抗病毒、免疫增强等多种功能〔2~5〕。该颗粒制剂中有效药物浓度高,服用方便。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哮咳喘颗粒在止咳化痰方面的作用,来评价该药物的临床使用价值。
1.1材料 哮咳喘颗粒,由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含生药量为6.6 g/kg)。实验动物: 豚鼠,体重250~300 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昆明种小鼠,体重20~22 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仪器UV-7550紫外分光光度计,苏州市莱顿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哮咳喘颗粒对豚鼠柠檬酸钠咳嗽模型的影响 将豚鼠逐一放在密闭的喷雾箱中,待安静后,启动雾化器,喷入17.5%的柠檬酸钠溶液,喷15 s/次。喷雾结束后2 min内不出现咳嗽者弃用。筛选出合格豚鼠50只。
取符合标准的豚鼠5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成五组,哮咳喘颗粒高剂量组,9 g/kg 体重,(30%×30 ml/kg体重); 哮咳喘颗粒中剂量组,6 g/kg 体重,(20%×30 ml/kg体重); 哮咳喘颗粒低剂量组,3 g/kg 体重,(10%×30 ml/kg体重); 磷酸可待因片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30 ml/kg体重。
分别将各组豚鼠灌胃给药,1次/d,连续5 d,末次给药30 min后进行观察,磷酸可待因组实验当日给药2 mg/kg,30 min后将豚鼠逐只放入喷雾箱中,喷入17.5%的柠檬酸钠溶液,持续10 s后,观察并记录各组动物的咳嗽潜伏期(开始喷雾到豚鼠出现咳嗽的间隔时间为潜伏期)及豚鼠致咳后在5 min内的咳嗽次数。与磷酸可待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比较。
1.2.2哮咳喘颗粒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的影响 取50只昆明种小鼠,体重20~22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化铵对照组、哮咳喘颗粒高、中、低给药组,每组10只。
动物于试验前7 d开始给药,哮咳喘颗粒高剂量组:12 g/kg体重(40%的哮咳喘颗粒混悬液30 ml/kg体重);中剂量组:9 g/kg体重(30%的哮咳喘颗粒混悬液30 ml/kg体重);低剂量组:6 g/kg体重(20%的哮咳喘颗粒混悬液30 ml/kg体重);氯化铵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30 ml/kg体重。试验当天给哮咳喘颗粒1次,氯化铵(实验当天给药1次)1 g/kg,30 min后,各组小鼠经腹腔注射酚红溶液0.1 ml/10 g体重,注射酚红后30 min,处死动物,剥离气管周围组织,剪下自甲状软骨下至气管分叉处的一段气管,放入盛有2 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再加0.1 ml氢氧化钠(1 mol/L),7550型分光光度计,波长546 nm测定OD值,根据酚红标准曲线计算酚红含量(μg/ml)。
2.1哮咳喘颗粒对豚鼠柠檬酸钠咳嗽模型的影响 哮咳喘颗粒9 g/kg、6 g/kg口服给药能明显延长柠檬酸钠咳喘模型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和减少豚鼠的咳嗽次数(P<0.01),哮咳喘颗粒3 g/kg给药对豚鼠咳嗽模型有一定的抑制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药磷酸可待因比较,其镇咳作用弱于磷酸可待因。见表 1。
表1 哮咳喘颗粒止咳作用的实验观察±s,n=10)
2.2哮咳喘颗粒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的影响 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哮咳喘颗粒12、9、6 g/kg口服给药均能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P<0.001)。与阳性对照药氯化铵组比较,其化痰作用弱于氯化铵。见表2。
表2 哮咳喘颗粒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的影响±s)
目前临床上对肺部感染治疗的药物种类很多,但综合治疗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大。哮咳喘颗粒由长春中医学院根据中医传统组方研制而成,处方中的金银花、麻黄、川贝母均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其中半夏、川贝母、麻黄还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平喘等功效〔6~9〕。此外,金银花还有增强免疫的作用〔9~11〕。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哮咳喘颗粒能明显延长枸橼酸钠咳喘模型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和减少豚鼠的咳嗽次数。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哮咳喘颗粒具有处进气管排泌作用。本实验证实,哮咳喘颗粒有明显的止咳化痰作用,为此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4 参考文献
1张其威,张楚瑜.抗病毒中药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成药,2005;27(1):116-9.
2芦绪芳.金银花的研究现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843-4.
3刘恩荔,李青山.金银花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7(3):331-4.
4张荣发.川贝母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6;15(8):62-4.
5周秀萍,李争鸣,刘志杰,等.金银花对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2):214-6.
6王志强,李炳超.半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65-7.
7吴雪荣.麻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5):173.
8罗运兴,杨胜玉.川贝母的临床应用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10;6(4):158-9.
9王 妍,石学魁,宋宝辉.金银花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2):49-50.
10王林青,崔宝安,张红英.金银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1):91-5.
11崔晓燕.金银花提取物的抗炎免疫作用研究〔J〕.中国药业,2011;2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