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骥 李正明 惠小波 王彦平
江苏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淮安 223300
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刘 骥 李正明 惠小波 王彦平
江苏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淮安 223300
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非常高的致死性疾病,病情突发,发病时非常凶险,且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绝大多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是伴随自身高血压而引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并在血压突然急速上升时破裂所致[1]。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应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即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男98例,女82例;年龄51~69周岁,平均(64.2±4.2)岁。将1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立体定向微创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90例。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发病时间均<2 d,均经头部CT诊断明确,无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病灶均位于基底节,高血压史<8 a。其中,立体定向微创组男41例,女49例;常规治疗组男45例,女45例。2组患者的性别、职业、社会层次、年龄等各方面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采用如下公式,最大层面的短轴×长轴×出血层面/2,出血量22~60 mL,常规治疗组(35.8±11.1)mL,立体定向微创组为(36.9±12.3)mL。立体定向微创组手术均在发病2 d内进行,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1.2 手术方法 微创组: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操作方法[2]:选择血肿面积最大层面中心做为穿刺靶点,取血肿同侧额部标记穿刺点。根据术前准确测量患者头颅CT 片上提供的脑内血肿的三维数据,利用直角定位尺将上述三维数据以三维直角坐标的形式在病人的同侧额部,建立血肿面积最大层面的投影,根据采集的三维数据确定穿刺方向及穿刺深度。避开中央沟及静脉窦等重要结构,确定额部穿刺点,局部侵润麻醉后(患者采取基础麻醉或全身麻醉),定向颅内置管[3],向血肿腔置入圆钝头、多侧孔软硅胶血肿引流管至术前确定靶点,进行非阻力化缓慢抽吸清除脑内血肿,术毕血肿腔内留置引流管。术后残留血肿于次日行尿激酶血肿腔注入治疗,通过纤溶作用引流残存血凝块,至残血引出90%以上拔除软引流管。
1.3 常规治疗组 医护人员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密切关注颅内压状况[4],适量应用甘露醇等药物脱水降颅压。
1.4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依据卒中评分量表,对其神经功能缺损予以评定。
表1 2组临床情况
注:P<0.05
1.5 血脑障碍测定 在患者脑出血发病2周时间内,对立体定向微创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腰椎穿刺术,留取脑脊液2~4 mL[5],所选患者在取脑脊液标本当天的晨起后,由医护人员取其空腹静脉血5 mL。对采集的血液和脑脊液,参照说明书,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脑脊液白蛋白和血清。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见表2。
表2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注:P<0.05
2.2 血脑屏障测定 血脑屏障指数:立体定向微创组与常规治疗组统计为:0.67±0.18与0.91±0.1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愈率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组治愈率44.4%,高于对照组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微创组再出血患者有3例(3.3%),其中死亡1例;常规治疗组再出血5例(5.6%),其中死亡3例。综上所述,立体定向微创组较之常规治疗组,患者治愈成功率更高。见表3。
表3 2组治疗效果比较
注:P<0.05
3.1 疗效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患的一种相对有效并简单,且疗效显著的手术办法[3]。此手术定位准确,不但对人体脑组织的损伤较之传统方法小,并且,患者承受的痛苦也较之传统方法小得多。此手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清除血肿,使出血后引起脑水肿、细胞毒性作用相关凝血酶、红细胞溶解释放的游离血红蛋白、血脑屏障和及降解产物等有害成分得到充分有效清除,恢复神经系统功能,减轻脑水肿[6]。通过对2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后续效果调查表明,此手术可改善预后,有效清除血肿。因此,立体定向微创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以往常规治疗方法成效更明显。
3.2 病情特点决定治疗方式 高血压脑出血病有发病急,病死率高,易致残等高危险特点,在发病的最开始几个小时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迅速增大,紧接着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损伤脑组织,引发脑水肿等[7]。有关医院调查表明,如采用常规治疗手段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则病死率可高达35.1%,死因是血肿压迫脑组织,脑组织在受压的情况下,无法阻挡血肿进入脑室,进而颅内压增高,从而诱发脑出血。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是一项治疗脑出血的新技术,这是我国医学不断发展的体现。这项技术优点显著,不仅定位准确,操作简单便捷,因属于微创对患者身体创伤小,且对患者身体其他功能的影响小。通过手术,能及时尽快清除血肿,提高患者救治率与存活率,安全、微创、有效是此项手术的显著特点。
[1] 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68-69.
[2] 孙树杰,刘欣,聂志余等.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 急诊医学,2000,9(2):84-87.
[3] 苏永生,田福.经额部钻孔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入路和技巧[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25-126.
[4] 陈建华.微创血肿液化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 390-1 391.
[5] 贾保祥,孙仁泉,顾征.穿刺射流及液化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初步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96,22(4):233-235.
[6] 文铁,尹畅.高血压脑出赢的微创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3):1 149-1 150.
[7] 方琪,许嚼珍,包仕尧.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1):60 .
(收稿2013-08-13)
R743.34
A
1673-5110(2014)01-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