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平+王泠一
上海郊区有很多千年古镇,古镇上有很多从书院开始积淀的百年老校;它们顽强地守卫着乡土文化的基因,留得住的乡愁是它们共同的文化愿景。金山区的亭林镇和亭林小学就是这种典型的缩影。而专家们认为,“乡愁”作为一种朴素而伟大的力量,不只是清明时节的三炷清香、中秋月下的千里共婵娟,更是继往开来的心灵高地和文化绿荫。而先贤播下的文化绿荫,有助于故乡的年轻一代在面向未来的发展时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恰逢甲午中秋和第30届教师节到来之际,上海社科院社科国际创新基地与金山区亭林镇,联合召开了“文化软实力战略与基础教育底蕴剖析”学术研讨会,探究一个千年古镇的生命原动力。
书香:滋润童年
一脸质朴的亭林小学校长刘玉章,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这位60后19岁从教,30年来从未离开过这所学校。工作之余,他很少应酬,几乎都是宅在家里,爱好除了看书还是看书;2008年出任校长之后,这个爱好逐渐成了全校的习惯。
在刘玉章的倡导下,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了儿童阅读课,让阅读走进每个师生的心灵。在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的前提下,学校将一二年级每周1节、三至五年级每周2节的阅读课细化到课程中。老师们则自编教材、自己设计教学,指导学生畅游于儿童文学的天地里。
于是,这座百年老校各具特色的阅读教学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如学校有个“贺宜文学社”,学生们在这里读童话、写童诗、编儿歌、演书本剧,不亦乐乎;上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90高龄的圣野、70高龄的黄亦波,多次对学生进行创作指导;浙江儿童诗作家、儿童诗网主编雪野送课到学校,指导学生创作儿童诗;作家冰波和学生一起探讨童话创作的乐趣,整场讲座座无虚席,互动场面感人;学校编辑出版《校园新童话》……亭林小学处处洋溢着书香校园的文化气息。
刘玉章说,这些都是“阅读引领成长”特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他不仅30年来总不忘在自己包里放一本书,以便随时可以阅读;还创造各种条件,让学校师生可以看到更多的好书。让人们感动的是:学校拥有一个市级先进图书馆,每年订阅报纸32种,杂志109种,并及时购买各类新书,增加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的藏书量。而在创建“班级图书角”的过程中,学校给各班一定的经济补贴,自主购书,并发动学生将家中的优秀书籍带到班级。每年10月,学校还将班级图书进行“大漂流”,保持图书的新鲜流动。
而在亭林小学时间越长,刘玉章越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时常向客人和家长介绍:亭林小学底蕴深厚,自1905年创立以来人才辈出,有任22年校长的“浦南诗人”张思纯,有投身新中国解放事业的一批“来复社”进步青年,有被称为“中国安徒生”的儿童文学家贺宜以及当代作家韩寒……一代代亭林人,用“文义”谱写了学校的发展史。如何发展教师的文化软实力,则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阅读氛围的营造、特色课程的开发,自然让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亭林小学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读书活动先进集体,现为上海市儿童阅读实验基地、上海市儿歌创作基地、上海市童话特色学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等市级以上集体荣誉30多项。类似的成果不胜枚举,还吸引了同为60后的陈莽经常来学校激活童趣、闻闻书香。重师尊教的陈莽如今是亭林镇的书记,他呼吁镇上的年轻人应该多多参考刘校长的书单跟进阅读;这不仅是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品质,而且必然能够提升全镇的文化软实力。他认为先贤的文化遗产“不只是我们的过去”,而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基因。
乡愁:继往开来
和上海中心城区相比,金山基础教育界的“乡土味”很浓;金山教育局也一直对民间、民俗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浓厚的开发兴趣。而在“乡愁”日益成为城镇化时代稀缺性人文资源之际,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行动起来保卫家乡的“乡土基因”;他们不愿意让“乡愁”仅仅成为一枚邮票,或者化为远去的飞鹰。
在市区,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上海社科院副院长谢京辉被以下这段文字深深地感动了:“故乡,是一个无法琢磨的字眼。她让你感到亲切,却常常又给你困惑;她让你知道你的一切,却同时又与你时刻保持着距离;她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每天都展现在你的面前,却从不直接告诉你这些背后的故事……故乡!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生命?”谢京辉最初看到这段乡愁,还以为作者是离开大陆几十年的台胞呢。其实这个名叫周嘉的中年作者,就是一位心忧乡愁的郊区博物馆馆长。
而亭林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即显市镇雏形,唐代以后形成集镇,明清时期已成浦南名镇。作为良渚文化发祥地之一,亭林历代名人辈出,名胜古迹诸多,并久有“亭林八景”之说,顾野王、杨维桢、陶宗仪、钟天伟等文化名人都曾留下著书立说的身影。但由于战乱、保护不当等原因,“八景”已鲜有存在。陈莽等人认为这些文化基因对于感悟名人思想、丰富心灵体验,激发“爱历史、爱家乡”的诚挚情感,推动地区文化软实力有着深远的意义。眼下,亭林工业经济长足的发展急需与之匹配的人口素质的相应提升,如何通过文化基因的再现重塑提升本地区百姓的家乡归属感,是项战略选择。为此,亭林镇的目标就是“留得住乡愁”。
为此,在大规模的文化基因寻求和保护进程中:一处处古迹、遗址得以重新发现;一个个传说、典故得到精确考证;一段段名人逸事、佳话不断得到传扬……当地秀才、65岁的薛毓纯,更是成为了老镇变迁中的文化保护志愿者;他的梦想就是努力留住老镇的历史文化之根。这些软实力的成果除了被收进即将在年底出版的《亭林镇志》外,还走进学校、机关、书场、茶馆、农家和企事业单位。
与此同时,金山区教育局也在积极行动。局长顾宏伟就呼吁:千年古镇的教育底蕴和文化基因需要传承,这是大家共同的一个观点。这个传承的责任作为教育人是责无旁贷的,我们学校要将亭林的文化底蕴应该融入到我们的课程,我们金山教育工作者的第一句话就是情系金山、情系乡愁。彰显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就是教育。
当然,教育不仅是为了保卫乡愁,还要面向未来。教育在彰显文化软实力方面,实际上就是如何彰显教育在促进文化软实力培育进程中的作用。比如:在推进教育治理和管理体制当中如何更加好地借力于社会,如何让社会的力量来融入到学校管理当中,这个就是提升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再如:义务教育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也可以加快进行实施。
关于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顾宏伟认为是加快教师队伍发展,对亭林地区的教育而言,教师队伍的发展这个软实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要素。而如何来“严师德、重规范、浓氛围、建平台”,来助推发展?他强调校长们更要多下些功夫。千年古镇教育的转型突破要解放思想,那么解放什么思想?对教育人来说,目前就是要把“以分数为核心”解放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上来!即如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为故土各项事业的继往开来实现必要的人才储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