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当肝内总脂肪量超过30%时,用B超才能检查出来,被B超检查确诊为“脂肪肝”。而脂肪肝患者,总脂量可达40%~50%,有些达60%以上,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酸,而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只少量增加。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不仅因为脂肪肝患病率不断提升并出现年轻化趋势,更为重要的是,脂肪肝患者的“三高”发病率与常人相比提高了一到两倍,可导致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最终危及生命。
脂肪肝是一种病态
轻度脂肪肝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半数以上的脂肪肝患者,在心血管内科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或者在内分泌科复查糖尿病,抑或在普外科行胆结石手术时,被偶然发现,甚至因疲劳乏力伴抑郁情绪就诊于心理咨询门诊。要提醒脂肪肝患者,无论在哪个临床科室被发现脂肪肝,患者都应到肝病科或者消化内科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开始积极治疗。
很多人包括脂肪肝患者在内都认为脂肪肝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可治可不治。其实不然。因为脂肪肝是一种病态,是代谢异常的发源地。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单独或共同构成脂肪肝的易感因素。体重指数增加、腹型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以及年龄等指标与脂肪肝密切相关。糖尿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胰岛素抵抗,是许多代谢性疾病的一个特征,其也参与了脂肪肝的发生与发展,脂肪肝本身亦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加剧胰岛素抵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B超难以做到早期发现
当B超检查出脂肪肝时,提示脂肪沉积于肝超过30%。30%~40%的轻度脂肪肝因此会被漏诊,尤其是肥胖的脂肪肝患者。血清转氨酶(ALT)是肝功能受损的主要指标,而40%以上的脂肪肝患者可显示为正常。体重指数属于正常范围、仅腹围超标的脂肪肝患者也有20%~30%漏诊。可见,脂肪肝的早期诊断依然缺乏特异性的指标。确诊早期轻度的脂肪肝需要综合多项指标,包括遗传因素。
脂肪肝病程的第7~8年是病情转变的关键期,在此之前干预可有效阻断其发展为脂肪肝性肝炎、脂肪肝性肝硬化,同时也是影响糖尿病前期、动脉粥样硬化、代谢性综合征的关键期。脂肪肝的危害还在于,在肝脏内不惹是生非,而在全身其他部位的小血管犯事作乱,造成血管病变。脂肪肝与癌症的关系目前可明确的是,在单纯性脂肪肝或脂肪肝性肝炎阶段时即可发生肝细胞癌。另外,脂肪肝也可诱致大肠癌患病率增高。
规范疗程和提高依从性
针对脂肪肝的治疗,大众的愿望是保肝去脂。但迄今为止尚无明确有效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只有坚持饮食加运动的基础治疗,也称为生活方式改变、个体化治疗、联合治疗。
饮食治疗的目标是每周减重0.5~1公斤,运动治疗每天至少坚持20分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两者必须并行,持久,不可偏废。必要时可加入心理咨询领域的行为诱导等。由于个体差异,脂肪肝又是多因素致病,所以,有些患者采用针对胰岛素抵抗为主的药物,有些患者需接受抗氧化应激的药物,不同患者,不同时期,药物方案亦不同,患者之间不可互相比较参照。一般情况下,脂肪肝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保肝、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类肝细胞膜保护剂来改善肝功能,促进肝脏康复;维生素E用于抗氧化;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曾民德教授表示,保肝治疗一般需要1年或更长,抗肝纤维化一般不低于2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依从性很重要,患者治疗期间应该注意监测与随访,这是整体改善临床结局所必须的。 【编辑:迟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