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昆明,缪莉,包卫洋,周晓见
摘要:海洋资源与环境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来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总结非临海地方高校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突出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特色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资源环境科学类专业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资源环境科学;海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15-03
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能源、矿物、生物与基因、交通运输等战略资源的基地。海洋资源与环境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来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海洋环境同陆地环境相比具有整体性、多样性、极端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海洋资源尤其是生物资源与陆地生物资源相比具有种类多、资源量大、再生能力强等特性。因此我国需要把发展规划和海洋紧密结合,加大海洋各类资源的开发力度,充分利用海洋中的各类资源以缓解目前所面临的各类资源与环境问题。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远不是一个海洋强国,为此《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海洋高等教育要突破传统观念限制和时空限制,鼓励内陆地区有条件的高校进行海洋学科自然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目前实施海洋教育的高校主要分布在临海城市的近20所大学,而非临海城市涉及海洋教育的高校不到50所。这个数量和我国两千多所非临海各类地方高校相比是极其微小的。地方高校是我国各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它们应该也能够为我国的海洋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大多数高校所设立的资源环境科学专业都没有直接进行海洋生物资源与海洋环境的教学,而相关的专业学位课,例如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等课程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海洋领域的相关教学。如此少的涉海教学内容,显然和目前国家对海洋高等教育的期望是不相匹配的。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有其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的人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海洋资源的开发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服务,但受到专业教育的限制以及专业的局限性[1,2,3],与国家海洋资源与环境开发利用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相比,存在着大量的不足。例如海洋开发过程中近海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众多行业对海洋来源新材料新物质的需求等问题。这些在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都值得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认真探讨和尝试。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综合性大学,为配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于同年成立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并开始研究生培养工作。2010年开始逐渐在资源环境科学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入海洋学的相关内容,在保证原有教学的前提下,注重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的背景和材料,从教学、实践、见习等多个环节突出海洋特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4年来的思考和实践总结如下。
一、以学位课程保证专业质量,同时注重教学中穿插海洋相关内容
根据国家教委印发的资源环境科学的教学要求,我院系统地修订了学位课及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穿插海洋相关内容。资源环境科学的主干课程包括环境生态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环境微生物学、农业化学分析、土壤学等。在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与海洋生物及环境相结合,赋予这些课程以更多的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环境的内涵。例如,在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加入大量介绍海洋生态的内容,使学生对海洋生态有了较深的了解,并带领学生在江苏海岸带滩涂基地实习;在环境微生物学课程中加入了海洋微生物的内容;在农业化学分析课程中加入了养殖海水分析等内容,并指导学生研究海洋养殖和海水富营养化等相关性的课题。
二、以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架构,通过海洋类选修课突出海洋特色
我院修订的教学大纲中,在保证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际情况突出海洋特色教学的理念,开设了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生物学及实验、海洋环境化学及实验、海洋防污染与环境保护等和海洋直接相关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具有了大量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环境等的知识内容。
三、教学实习与见习充分利用沿海滩涂及海洋环境
资源环境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实验性学科。在组织野外实习、见习等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江苏省沿海及周边大量的滩涂养殖及改良基地、海水养殖区、海洋生态保护区等海洋资源,提高学生对海洋的认知以及加强学生的海洋意识。近年来,我们先后建立了大丰、如东、启东、海门等多个滩涂治理、近海海水养殖、海洋经济藻类养殖、海洋公园等海滨实习和见习基地。在这些基地进行的实习和见习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环境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
四、毕业论文提供研究海洋生物资源以及海洋环境等相关课题
近年来,扬州大学的办学模式正在由过去的以教学为主逐步转变为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模式。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规划建设,我们以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为科研先导,着重加强了学院在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科研工作。我们以资源环境科学为大背景,在原有的滩涂综合治理和海水养殖等基地的基础上,建立了海洋虾类养殖、海洋经济藻类开发、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药物开发、海洋污染防治等五个实验室。有近半本科生的毕业专题基本上以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为研究内容,为培养具有更强的以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为背景的资源环境科学技术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以众多行业对海洋生物资源人才为导向强化海洋特色实习
我院每年招收资源环境科学类本科生约60人,这是一个很小的规模。但根据对江苏省沿海三市(连云港、盐城、南通)的人才需求调查显示,目前仅在功能生物开发、饵料开发、食品开发、药物开发、活性化合物开发、保健品开发等众多行业每年的人才需求就在600人以上,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预计对这些方面的人才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因此我们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在教学环节中注重进行海洋生物资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外,还按照学生的学习、就业和发展兴趣,将这些学生在实习阶段按照不同就业目标,分别向不同的需求领域进行培养,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体现重基础有特长的培养思路。例如结合食品公司对海洋藻类进行食品开发,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海洋藻类资源的经济价值。endprint
六、以近海环境保护为目标加强资源环境科学教育
当前江苏省沿海岸带由于城市扩大化、港口建设以及大规模海洋牧场建设等,已经使得近岸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和破坏。近海环境恶化,赤潮频发,海岸带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生物资源再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是开发利用海洋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我们在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专业研究队伍的基础上,整合我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力量,对学生进行了海洋防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系列专题讲座,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近海环境保护、海洋养殖等多方面的研究优势结合在一起,既拓宽了人才培养的空间,又对学生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的教育。
七、进行突出海洋特色的资源环境科学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在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上突出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特色,在扬州大学的支持下,我们提出并设立了“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下资源环境领域本科生培养策略”的教研课题。课题获准以后,我们不失时机地与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申报的论证建设相结合,与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相结合,与学院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取得了大量的建设成果。主要表现在海洋生物资源教学实验室建设、海洋相关实验课内容设计、实验仪器条件的配置、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培养计划调整完善等方面。
八、引进和培养海洋生物、海洋环境背景的专家和教师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具有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环境背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并且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的海洋研究所与大学学习深造,同时聘请国内外海洋生物、海洋环境领域的专家来我院任教和进行学术活动。目前,我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环境科学系、圣克鲁兹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香港科技大学海岸海洋实验室、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等机构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另外,通过邀请上述高校及研究所知名教授进行讲学及担任名誉职位,指导和帮助我院的规划和发展,为我院在资源环境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教育工作提供高瞻远瞩的指导和帮助。
近几十年来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以及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需求等方面的迅速发展,使得海洋领域的研究内容在相关学科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和相关学科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交叉。例如国内许多院校在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的教学中相继进行了涉及海洋领域的教学改革[4,5],但在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涉及海洋领域的改革鲜见报道。从总的情况来看,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适应面虽然比较宽,但是也存在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不同学校在学生的培养上应该根据其本身的条件进行相应的特色改革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如何办出特色已经成为一个共性的问题。希望通过我们在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进行强化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教学这一初步的改革实践,与国内资源环境科学类本科专业的同行们共同研讨此类教学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会民,刘红霞,李友军,陈明灿,王旭刚.普通高校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33-34.
[2]刘泉,刘昊,李新.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8):140-144.
[3]袁路,颜云榕,安立龙.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5(5):10-12.
[4]韩雅丽.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3,(S2):90-93.
[5]傅学丽,徐峰,曹瑞雪.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9):55-57,73.endprint